1
过去20年,马云的阿里巴巴帮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而他在上个月公开发表的言论表明,他似乎还在谋划着另一场更加大无畏的冒险。
在上海外滩的一场金融峰会上,马云在演讲中批评中国金融“不成体系、没有系统”,中国的银行则停留在“当铺思维”,抵押贷款害了很多企业家。
他甚至表示,现在的金融监管跟不上形势发展,而好的创新不怕监管,“不能用管理火车站的办法来管机场,不能用昨天的办法来管未来。”
马云对中国金融系统的抨击令人感到意外。在他发表这番引发轩然大波的争议言论前三天,中国证监会刚刚批准了蚂蚁集团IPO,而马云是这家公司的实控人。
与大多数沉默低调的中国顶级企业家相比,马云喜欢公开批评他所在的行业,有时会让监管部门感到不快。
早在2008年,马云批评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声称“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这被外界视为马云向银行业发起的首次挑战。
2013年6月,马云在《人民日报》上刊文称,金融行业需要搅局者,而他的目标是让银行和其他国有企业“不爽”。
几乎在同一时间,余额宝上线。得益于庞大的用户基数和更高的收益水平,余额宝在接下来几年内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之一。
站在余额宝背后的是蚂蚁集团,它也是马云实现金融科技抱负的工具。随着IPO的临近,马云将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如今正在清晰起来。
蚂蚁集团正准备进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根据周一公布的证券交易所文件,蚂蚁将在香港和上海的同步上市,募集340亿美元,上市后市值将达到3100亿美元左右,远超过许多全球银行。
根据公开数据,每个月超过7.3亿人使用蚂蚁旗下的支付宝来支付午餐费、用积蓄投资和信用购物。
然而,支付宝的规模和重要性,已使其不可避免地成为监管机构的目标,这些机构在某些领域对它的业务进行了整顿。
而从收入结构来看,蚂蚁需要使更多大银行成为它的合作伙伴,而非颠覆或取代它们。另一方面,多只国家基金是蚂蚁集团的股东,它们有望从此次上市中获得丰厚利润。
现在的问题是,在监管红线内,蚂蚁的天花板有多高?
2
兴奋的投资者将蚂蚁集团视为振奋人心的互联网创新者。而风险在于,这些年来它变得更像是一个受到严格监管的“数字金融公用事业”。
过去几年间,“看得见的手”已经多次对蚂蚁的经营行为进行调节。
例如,蚂蚁集团管理着支付宝钱包中的巨额资金。央行要求将这些资金存入特别账户,这样可以获得最低限度的利息。
此外,当人们纷纷把钱放在余额宝里时,监管压力迫使该基金规避风险,导致其收益和吸引力显著降低。
亦有传闻称,五年前,当蚂蚁旗下的芝麻信用试图在机场快捷通道等多个场景进行落地营销时,央行叫停了部分合作。芝麻信用方面否认了这一说法。
今年8月,最高法发布的一项规定显示,民间借贷利率上限被锚定为一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引发外界关于蚂蚁业务的忧虑。蚂蚁随后回应称,新规仅适用于民间借贷,而该集团所促成的贷款中98%来自于银行等金融机构。
监管的不断加强,与支付宝的快速崛起密切相关。
在不到两代人的时间里,中国从一个计划金融体系变成了全球金融科技的先锋,每年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的交易额达到数万亿美元。这与支付宝有很大关系。
在中国这个几乎错过了信用卡时代的国家,支付宝很快显现出更广泛的用途。功能不断增加,用户不断涌入。监管机构和银行不可能不将该应用视为一种威胁。
特别是,蚂蚁集团推出了余额宝,显著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受到许多人的欢迎。银行都被吓坏了。
不过,“所有主要监管机构仍然一致认为,这对中国金融体系是一件积极的事。”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马永哲说,“如果不能真正改革银行,那还可以注入更多竞争。”
但随之而来的,是对金融业内阴暗、不受监管的角落及它们对更广泛的经济构成风险的担忧。
如今,监管机构正在加强对包括蚂蚁集团在内的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密切关注小额贷款机构利用消费贷款创造并出售给投资者的金融工具。这些债券帮助蚂蚁集团为其部分贷款获取了资金。但如果太多此类贷款没有得到偿还,它们也会放大危机的规模。
3
22岁的黄玲在高中时就开始用支付宝花呗。当时她还没资格申请信用卡。在花呗的帮助下,她购买了无人机、电动摩托车、笔记本电脑等商品。
信贷额度让她感觉自己很富有。但也让她明白,如果真想变得富有,就必须忙起来。“入不敷出的生活迫使我更努力地工作,”黄玲说。
她在家乡南昌开了一家服装店,又在重庆开了一家广告公司。当公司需要现金时,她就在借呗借钱。
网上购物已经成为她缓解日常焦虑的一种方式,有时黄玲的花呗账单会累积到数万元,这只会让她更加焦虑。当疫情重创她的生意,她开始拖欠还款。这导致她极度抑郁。
终于,在父母的帮助下,她本月初还清了债务,并关闭了花呗和借呗账户。她说自己感觉“无比开心”。
经历了短时间的爆炸式增长后,网贷正在处于大规模清退的阶段。而蚂蚁集团的优势在于,它的业务符合许多国家优先事项:鼓励创业、金融普惠以及扩大中产阶层。
今年,蚂蚁帮助杭州建立了一个基于手机应用的政府系统早期版本,用于判断新冠病毒的隔离情况。
但是,这样的便利合作必然会在海外引起怀疑。在美国人眼中,被视为与政府关系密切的中国科技公司是危险的。中兴、华为等均为前车之鉴。
2017年1月,时任蚂蚁集团CEO的井贤栋称,该公司的目标是在十年内为全球20亿用户提供服务。不久,蚂蚁集团宣布收购汇款公司速汇金(MoneyGram),以扩大其在美国的业务。但在一年后,由于数据安全方面的担忧,这笔交易失败了。
最近,特朗普政府的高级官员讨论了是否将蚂蚁集团列入所谓的实体名单,该名单禁止外国公司购买美国产品。据三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国务院官员已经建议由一个跨部门委员会对蚂蚁集团被列入实体名单的可能性进行审查,该委员会包括美国国防部、商务部和能源部的官员。
如今,蚂蚁集团已经甚少提及在美国的扩张。在孤立主义重新抬头的2020年,这家志在全球的科技巨头只能暂时把目光收回到国内市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