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除了华尔街大吸血的动荡之外,还有一则消息在欧美市场大热,那就是作为苹果产业链的明星公司, 欧菲光 宣布与苹果“分手”。
早在1月25日晚间,这场大戏就开始上演——欧菲光公告称,未与 立讯精密 签订任何协议或达成任何初步意向,并宣布华南厂的德尔塔(广州)等四家子公司将打包出售。
这一则新闻在一周之内被愈演愈热,除了iphone13(或称iPhone12s)的模型机上热搜外,苹果最被关注的恐怕就是这档子事儿。
总之,有一个且以上的工厂出售,但它们肯定不是出售给立讯。
欧菲光这家公司成立于2002年8月,最初是依靠生产红外截止滤光片起家的。
从最初的触摸屏和触摸显示业务,到后来开始热度提升的摄像头模块业务,再到近年来大火的生物识别业务,欧菲光可谓是发展迅速。
十年间,乘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列车,欧菲光营收从2010年的6.18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519.74亿元,增长了84倍,但净利润却从5200万元增加到5.16亿元,增长不到10倍。
这可以理解为一种以牺牲盈利能力为代价的快速扩张。
而这一家屏幕巨头快速扩张的部分原因是苹果业务的大力支持。
2016年,欧菲光曾经以15.8亿元的价格从索尼手里收购了索尼电子的华南有限公司。
当时,索尼手里握有苹果50%的前置机市场份额和10%的后置机市场份额,而这一重点工厂负责的是主要的相关生产。
到2020年,苹果将成为欧菲光最大的客户,创造收入约103亿元,占欧菲光总收入的28%,其 中光学 产品收入80亿元。
苹果带来的欧菲光光环不仅是业务比重,更是品牌背书。
尽管,欧菲光股价溢价明显,但财务问题逐渐显现,2018年欧菲光业绩出现了较大亏损,但资本市场仍助推其股价继续保持高位,并且依旧熟视无睹。
我们选择先观察,让子弹飞了一会儿。
事实证明,舆论中,主动剥离苹果业务充分证实欧菲光已被踢出苹果供应链,且此前传闻属实。
目前,欧菲光四个子公司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为113.39亿元和37.64亿元。
截至2020年9月底,欧菲光,这一家昔日小龙头的可用货币资金仅为20.77亿元,但一年内到期的有息债务为92.5亿元,两者的缺口高达71.73亿元。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还有不少的微利业务收入简直是当初的“凤毛麟角”,可以说,欧菲光在脱离苹果后,其实力无疑被大大削弱。
主流观点均认为,在苹果业务高毛利的诱惑下,品牌背书已经使得欧菲光直接步入过度扩张之路,一次次依赖募集资金和借款。表面上看,它貌似看起来不错。一旦破产,就无法在短时间内承受债务压力。
而对于苹果产业链中的其他公司。我们是不是应该从迷幻梦境里一觉醒来,保持警惕,不要再选择把这些易碎的鸡蛋都一次性放在一个篮子里呢?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