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汽车网行业频道】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顶流企业做生态。
六年前,有一家中国知名企业,当时连一流都称不上,却已经开始打顶流生意的算盘。不仅如此,企业老板还不满足于普通的生态,大胆提出了“生态化反”。
“生态化反”是一个令绝大多数人需要上百度,但上完百度仍旧不明觉厉的独创概念,靠着它,那位老板在A股上收割得不亦乐乎,也因此招来“骗子”的骂名。后来由于资金链断裂,拆东墙补西墙也无济于事,一系列宏伟的梦想都没了,只剩下窒息。
没错,说的就是贾跃亭和他一手打造的乐视。时过境迁回头看,当初骂贾跃亭是骗子确实没半点毛病,这位会计出身的企业家在没有足够多资金流的情况下,却不管不顾做着很多烧钱的事情(电动车、手机、电视机、电影等),最后步子迈太大自己扯着蛋,也让很多人损失惨重,实属自作自受。
曾经吹过的牛逼,一一变成了二逼,企业经营失败早已成定局,但作为一个结果,这能说明贾跃亭的战略是错误的吗?我看未必。近来科技界发生的事,其实一定程度上为这位梦想家的战略眼光进行了正名。
从手机到汽车的小米/苹果
3月30日,随着一纸公告,传闻已久的小米造车终成现实。在当天晚上的小米新品发布会上,雷军非常动情地描述了他最近2个多月以来的所思所想,随后他立下一个flag:这是自己最后一次创业,要为小米汽车而战。
在公布之前,小米内部已经正式立项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未来十年将逐步加码至100亿美元(约合657亿人民币)。作为雷军压上全部声誉的项目,这次由他本人亲自带队,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CEO。
再接着,有海外媒体在2月初曝光苹果公司与韩国现代集团联手,计划在汽车开发和生产设施方面展开合作。
非苹果官方承认的图片
小米汽车和苹果汽车更具体是事宜这里不做探讨,主要说说它俩为什么要造车。在我看来,两家公司的出发点是相同的,那便是手机市场趋于饱和,正从增量向存量时代迈进。
Digitimes Research发布的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2.4亿部,与2019年相比下降8.8%。而Canalys数据显示,中国手机出货量在2016年达到5.6亿部高点后逐年下降,到2020年,全年出货量仅剩3.3亿,比4年前减少近一半。
长期而言,智能手机厂商的手机业务将成为红海市场,逐步失去想象空间,因此巨头们急需趁着手头拥有充足的现金储备,去大力拓展新的核心业务。而智能电动汽车,便是目前公认的最佳赛道。
当年,乐视手机也曾经是市场中的超级玩家,仅仅推出一年多,就做到其它厂商用几年才能达到的销量,作为掌舵人的贾跃亭意识到,照他的玩法(买会员送手机),智能手机市场的饱和速度要远比大家想象中来得快。从这点来看,当年他有造车的想法并不足为奇,只能说过于超前,吃相也不太好。
从汽车到手机的特斯拉?
有手机制造商想做汽车,而传闻也有汽车制造商想做手机。
不久前,网上流传了特斯拉智能手机的概念视频,该产品名为“Model π”。
根据介绍,通过“Model π”,用户不仅可以控制特斯拉汽车,甚至可以控制马斯克旗下公司所有IT产品,比如:连接卫星互联网服务“StarLink”,做到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均可达到210M;连接Neuralink公司的脑机接口系统,代替人脑损伤所失去的部分功能;连接并控制Boring公司推出的火焰喷射枪烤东西吃;用来挖加密货币“MarsCoin”等等。
就当科技宗教信徒们高呼“马斯克牛逼”,各路媒体准备对此进行大书特书的时候,真相告诉大家,视频只是一家叫“ADR Studio”的独立设计工作室的打开想象,并非官方所为。
在过去数年时间内,有关于特斯拉造手机的传闻其实一直没有停歇过。2018年7月,有外国社交媒体爆料了一组照片,暗示特斯拉正在做手机。
2019年年初,在年度CES大会上,澳大利亚最大电信公司Telstra的CEO发表讲话时透露,特斯拉公司已经与一些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零部件制造商签订协议,即将推出5G手机。
2020年年中,又有外媒发布了一组有关于特斯拉手机的渲染图,采用6.4英寸屏幕,分辨率为2560*1440,搭载高通处理器。
尽管这些传闻都没有得到过官方证实,但坊间仍有许多人对特斯拉或者说马斯克造手机这件事深信不疑,为何呢?因为大家都觉得,对方有这个刚需。
目前特斯拉采用的是卡片钥匙,虽然很方便,但功能过于单一,指望靠软件服务赚钱的特斯拉,一定会想法设法增加服务选项,往后发展,卡片钥匙终将被淘汰,手机钥匙将顺势成为主流。而随着特斯拉车主数量的猛增,向来以野心著称的马斯克,定然肥水不流外人田,特斯拉手机迟早得排上日程。
更何况,马斯克的商业版图还在不断扩张,就像上述假设一样,很多业务都可以跟智能手机做一个结合,就好比现在的小米生态。
贾跃亭对在哪里?他能卷土重来吗?
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是,如果按照上述剧本走,那么小米、苹果以及特斯拉,一定程度上会是殊途同归,而倘若当初乐视没有倒在黎明曙光之前的话,那便可能是走在它们前面的开路者。
这些科技公司的生意经,用“生态化反”来形容难以理解,而用正常语言来讲就是“智能物联网生态”,这并非什么新鲜概念,早在上个世纪末,比尔盖茨就公开提出来了。随着半导体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这一概念如今雏形已现,布局入口成为这场商业世纪战役的重中之重。
布局入口的背后逻辑又是什么呢?答案是消费者对数字内容和数字服务的付费,将是长达很多年的超级摇钱树,掌握了入口,就是掌握了内容和服务的分发渠道。以苹果为例,依靠着硬件入口的垄断,可以肆无忌惮要求所有APP上缴收入的30%,相当于收“苹果税”,利润率比硬件高得不是一点半点。
贾跃亭当初那套买服务送硬件,再用硬件入口反哺服务生态的模式,从逻辑上来讲是行得通的,甚至极具颠覆性,前提条件是一直保持良性循环的资金流。
乐视电视
乐视如日中天的时候,国内主流媒体对其评价道:乐视作为中国互联网公司中的创新型代表企业,特别是作为一家纯内资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它的健康成长对国内互联网、中国智能设备产业以及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将作出突出贡献,是“互联网+”国家战略的坚定执行者。
法拉第未来FF91
只可惜,贾跃亭空有常人难以企及的战略眼光和执行魄力,却终究倒于资金链断裂。不然的话,我想现在美国制裁企业名单里,乐视肯定肯定是重要角色。为什么这样说呢?
很简单,既然科技巨头们终将从“各耕各地”走向“智能物联网生态”这一共同理想,那么中美企业之间的全球竞争终将避无可避、激烈展开,现在已经可以看到,有能力提供生态基础设施的华为和小米先后都被美国重点制裁。
好了,说回贾跃亭,如今随着拜登上台,全球贸易与全球竞争重回轨道,他是否能卷土重来呢?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