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美国股票市场上,一家名为游戏驿站的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出现巨幅震荡,短时间内价格波动达到几倍。市场一片哗然,看法莫衷一是,成为颇有影响的金融事件。
美股游戏驿站事件的是非对错不予讨论,讨论一下这个事件的催化剂,股票期权的影响和期望值。没有股票期权的介入,游戏驿站的价格波动要缓和很多,这一金融事件就不会发生。
金融期权,包括股票期权交易,属于金融衍生品。期权本身是一种权利,在特定时期用特定价格买卖特定物品。这种物品,交易者并不实际拥有,也就是说,用来买卖的权利是凭空虚拟出来的,期权背后不存在任何事物。
期权的背后,不是实际存在的事物,是个别的判断、个别的观念。期权交易,就是交易者交换判断和观念的过程。判断和观念只是从属性质的存在,不是实质性质的存在。基于从属性质存在的期权交易,没有期望值。从属性质的存在不产生期望值,只会增加消耗,期权交易的期望值小于零,从金融期权自身历史,可以证明这一点。
如果金融期权的权利,是判断、观念这些从属性的存在,不是实质性质的存在,法律就不需要保护这类虚拟出来的权利,虚拟出来的合约,虚拟出来的合同。法律是为实质存在服务,为真实存在服务,没有必要为虚拟权利服务。
法律就是公权,法律对金融期权合约的保护,是滥用公权的行为,是消耗公权的行为。公权自身资源有限,需要保护的东西很多。如果公权消耗资源保护了虚拟权利交易,由于金融期权的期望值小于零,公权并不会得到任何弥补,变成资源的纯消耗。
资源削弱的公权,就没有足够能力保护应该保护的东西,公权的社会管理能力下降,社会的稳定性同时下降,不利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如果把金融衍生品的各种权利合约,全部从社会中排除,社会发展的期望值不但不会下降,还会有提升。实物资产和实物权利重要得多,社会所有的一切,最终都会回到实物资产上来。在虚拟资产兜圈子,制造的麻烦比解决的问题多太多,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计算一下社会期望值,金融衍生品基本上都没有期望值。社会对金融衍生品的负面看法基本上是对的,只是社会学会运用社会期望值,进行社会管理,还要一段漫长的时期过渡。
一切都要回归生活,脱离现实的金融创新,于生活无益,不做也罢。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