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聊了新车型和新品牌,蔚来怎么看华为任正非的讲话,以及蔚来的战术、战略和定位
图源IC
文 | 王静仪
编辑 | 赵成
“ET5的销量一年后会超过宝马3系,我说的是宝马3系的油车。”
这是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在8月26日成都车展首日创造的金句。
这句话很快引爆舆论场,大家好奇的是:蔚来的自信从何而来?ET5怎么超过宝马3系?
带着问题,我们和秦力洪聊了聊。他觉得,宝马3系的月销量在1.2万上下,起售价32.8万元的ET5在一年后基本也能做到。
最近一段时间,“销量掉队”成了贴在蔚来身上的标签。今年前7个月,蔚来交付新车60879台,同比增长22.0%,在造车新势力中的排名从以往的冠军滑落到第五。
但在秦力洪看来,蔚来的单车售价在30万元以上,车价不同导致销量不同,这是客观市场规律。“现在特斯拉和蔚来的用户已经越来越远,车价差了15、16万,跨越2个-3个细分市场。我们对特斯拉现有用户的吸引,在于换车换蔚来。”
当然,没赶上增长红利也是现实,所以ET5被寄予厚望,如果月销量真能如预期般过万,和现在蔚来品牌的整体月销量基本相当,相当于再造一个蔚来。同时,蔚来正在打造第二品牌,试图进入20万-30万元的市场。
现在,蔚来有6款车型,在造车新势力里数量最多。按车型来算,有4款SUV和2款轿车;按先进度来算,有1.0和2.0两个平台,老款866(ES8、ES6和EC6)正在逐渐离场,新款的755(SUV ES7、轿车ET7和ET5)成为新的增长点。
蔚来把市场竞争比作赛车。“一开始大家都跑大直道,都卯足劲加速,蔚来成立得比很多品牌稍微早一点,现在率先进入弯道,产品换代就是第一个大弯道。但是这时候别人还在直道上,你拿我弯道和直道比,你没看见我领先几个身位。别人进入弯道了也是这样,再说绝一点,有些公司未必能进那个弯道。”
在秦力洪看来,过去一年多,蔚来的销量落后大盘,这是弯道的必然。但随着完整产品矩阵的铺开,蔚来正在“走出弯道”,增速马上会回来。
除了新车型和新品牌,我们还聊了蔚来怎么看华为任正非的讲话,以及蔚来的战术、战略和定位。以下是问答实录,略有删改。
谈ET5:销量超过宝马3系燃油车
问:刚刚你在演讲时讲到,ET5销量未来会超过宝马3系燃油车,为什么这么说?
秦力洪:这是精心计算的。宝马3系在正常的时候销量一个月1万出头,好的时候1.5万,基本在1.2万左右,这是它的常量。我想我们ET5一年后可以稳定达到这个高度,这是第一。
第二,我们相信电车和油车会此消彼长,两者趋势的剪刀差,再加上我们自己的努力,所以做了这样一个判断。同时,我想给全国的团队、负责营销的同事们一个明确的目标。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我们卖多了,宝马3系也没少。那我们就要看另外一个问题:谁少了?
我想我今天说的不是严格意义的市场分析,而是给大家讲的趋势。在同样价位,性能更加优异的智能电动汽车取代大家所熟悉的传统燃油车,这个趋势在今天来看,在中国、在欧洲、在全球都是成立的。
问:产能怎么支撑?
秦力洪:我们在合肥新桥NeoPark的新工厂,设计产能30万台,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只有ET5一款车。所以它的产能不是问题,只是初期爬坡的速度,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当然新工厂也不只是ET5一款车,只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几乎就是ET5的专属工厂。所以,大家对于产能,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规格,应该不需要担心。
问:下一款之前,这个工厂都是这款车?
秦力洪:对,最快明年下半年,这个产线会有第二款车。在此之前,ET5就像家里有大房子时第一个孩子一样,你说哪个房间是你的,哪个房间就是你的。
问:明年下半年第二款车是什么?
秦力洪:留到今年后面再说,很快,一眨眼的工夫(笑)。
问:初期产能爬坡需要多久?
秦力洪:传统燃油车爬坡一般3-6个月,我想我们也差不多是这个规律。如果快一点,一个季度完成,慢一点,半年。
很多用户过去习惯了经销商体系,他们对于新车爬坡的感知不强。因为,一般有经销商体系的厂家,会把爬坡期的产量用于在经销商那里累积库存,累到一定程度再宣布上市,外界就感觉很顺畅。对于我们这种新公司,不管是蔚来还是特斯拉,是采取直销+预售制。在这个过程中,爬坡就会赤裸裸展现在用户面前,我想用户也会慢慢习惯。
问:年产能30万台,这意味着新工厂一个月的产能是2.5万台?
秦力洪:一个月满产能2.5万台,这个产线是柔性的,能适应多款产品,产量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情况灵活调配。
问:今年预计交付多少?
秦力洪:今年产多少、交多少。唯一的悬念就是产能爬坡的速度。有一些用户可能要稍微多等一点时间,我非常抱歉。我也相信这些用户如果今天就出去货比三家,可能也不太好找到其他的替代,说心里话。
问:大家都担心明年补贴政策有变化?
秦力洪:补贴每年都会变,今年也有很多说法。但对一个企业来讲,迟早要扔掉补贴这个拐棍,用户迟早要回到补贴后的时代。
蔚来从成立以来,我们每年年底都会针对国家退坡提供补贴的措施,让年底前下订的用户不至于受到冲击。今年不一定,要看一下情况。今年ET5的量比较大,我们一方面尽力服务好用户,一方面也要量力而行。
谈新老车型:智能电动汽车三年一迭代,老车已是中年
问:新款SUV ES7这两天就要交付,销量预期是多少?会冲击老款SUV 866的销量吗?一般燃油车4S店会打折卖老款车,蔚来会吗?
秦力洪:我们不会打折。最近我们1.0平台的866车型,最后的展车和试驾车在做清仓,会根据车辆状况有不同程度的优惠。有些车虽然是展车,但状态蛮好,只是被很多人坐过摸过而已,我们有些用户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这一刻,入手蔚来正在清库的866 1.0平台展车、试驾车是一个好时机。
随着ES7上市,对866阵营是有一点冲击,但是我是这样想的:你自己不冲击自己,就被别人冲击。因为任何产品都会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后者明显在生命周期后半段。
对我们来说,随着ES7上市和866切换,如果新组合的表现,能够稳住以前的销量甚至更多,就已经算不错了。你可以想象,如果我们不做这件事的话,放任它老去会是什么结果。
有人说,你上了新车、没有大幅度的销量跃升就是失败。我们不这么看,就像人中年以后一样,说“你还是那样”就是一个表扬。866一代就是到了中年,我们通过Alder·赤杨系统升级让它不老,在这个阵营补入一个年轻人,让整个SUV阵线站稳脚跟。
我们用ES7这个产品,进一步丰富和优化整个SUV产品线,现在有动感时尚的EC6,有最实用全能的中型ES6,大五座ES7,有六座、七座刚需用户ES8,构成了“总有一款适合你”的、中级往上的阵营。
现在在门店里,强迫866还有多少增长,这不太符合市场的规律。不过随着网络布局的完善,随着地域布局的增长,866还能有一些增长的空间,但是新的增长点肯定是由我们两款轿车带来的,这是接下来短期大家可以看得见的增长曲线。
问:这个短期你觉得是多长时间?
秦力洪:接下来一年左右。
问:怎么定义青年、中年?
秦力洪:这个是相对的,有些环境里面,60岁是年轻人,但有些环境里30岁就老了。今天智能电动汽车是比较卷的环境,有点像中国科技人群,有人说见3好像就快退休了。
中国是智能电动汽车卷得最厉害的市场,完全没有之一。在这个阶段,我们做智能电动汽车的产品规划,要对产品的自然寿命做一个加速。不要以为像过去燃油车那样,5年起步,6、7年很正常,卖十年的拳头产品也有。我们必须用3年左右一迭代的思想来看待这个市场。这反过来,对任何企业的投入程度、实力、决心都是很大的考验。
问:所以产品的生命周期在变短?
秦力洪:对,至少这个阶段。
问:不是说它是可以进化的吗?
秦力洪:正是因为进化得快,所以生命周期就变短了。比如说屏幕,今天我们用的是全世界最好的屏幕,窄边、高像素、视网膜屏,非常先进,研发完成之后2、3年开始投产,但是对于屏幕界来说,产品2年后才上车,这个车再卖8年,这就是10年的老屏了。
这是智能电动汽车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因为芯片、屏幕、软件迭代周期比汽车短很多。我想,发动机过五年、十年,都不会有革命性的变化。但是,我们很难想象10年以后电池、电机是什么状况,电池技术进步比较快,必须要不断迭代。
大家认真想一下,智能电动汽车品牌里只有我们蔚来,能够在一款车的生命周期范围内,为用户进行硬件升级,有新的屏幕、新的芯片,有新的语言系统、新的电池包。三年前买车的用户在今天花一点合理的代价就能获得,我们可能还要小亏一点,这是对用户的诚意,别的品牌行吗?
有些品牌是做软件迭代,但真正做到底层软件迭代的公司,全世界屈指可数。我们就看看,谁能够对智能座舱的底层,谁能对辅助驾驶基本的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进行迭代,这才是真正的FOTA。
还有硬件迭代,我们一直是在践行这方面的事。今天做的不一定叫完美,但是至少在现有车主迭代这个事上,真的没有第二家了。一个汽油车开三年以后,能不能换一个变速箱,好像不行。而且这不是维修意义的换,是换一个更好的。
迭代,就是过去这一年我主要在忙的事。斌哥在忙研发,他相当于下菜,我负责摆盘,今天成都车展大家可以看到,基本摆盘摆完了。一年多以后,蔚来产品系列还要进一步迭代,我们的节奏非常得快。
这真的是很难。全球的电动车创新公司里,基本上完成迭代的只有蔚来一家,其他公司甚至还没有开始。
之前斌哥讲了一个道理,我们好像在赛车道上,一开始大家都跑大直道,都卯足劲加速,蔚来成立得比很多品牌稍微早一点,我们领先两个身位,现在率先进入弯道了,产品换代就是第一个大弯道。但是这时候别人还在直道上,你拿我弯道和直道比,你没看见我领先几个身位。别人进入弯道了也是这样,再说绝一点,有些公司未必能进那个弯道。
我们在成都车展产品整体切换升级后的首次集体亮相,和ET5、ES7的交付是两个信号,进入第一个弯道的蔚来基本上是快出弯道了,我们速度会重新回来。在弯道中速度会调整,出了弯道后速度会回来,都是客观规律。
问:弯道指什么?
秦力洪:产品切换。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上个月,除了对付疫情、高温、芯片保供这些大家众所周知的事,我们还在忙市场的事。蔚来三款866 1.0平台款要逐渐退出,要清库,不能降价;部分用户要升级到Alder·赤杨平台,他们要排队,我们要给他们搞交付;新旧车还要抢产能,2022三款866车型要排产,接预订单;ET7正在交付爬坡,不断有新订单进来,但是对于新用户来说还要等那么久。
现在我们有6款车,新用户进入蔚来展厅,到底要介绍哪一款,是很大的学问。蔚来内部销售没有分组,每个销售人员面对所有的用户,介绍所有的车,需要判断你的需求,给你做合理的推荐,还要接受用户不断地挑来挑去,进行本品牌内的比较。这就是我说的弯道。
你可以想象一个特斯拉的销售人员会去考虑这么多的事吗?可能不会。
问:所以蔚来的销售会怎么介绍?
秦力洪:每个人都有自己对话的高招。不是说这个阶段只推荐ET5,如果用户有商务需求,推荐ET7。在SUV产品里面,要和用户明确讲,ES8比ES7落后半代,如果非常重视智能化,ES7更好;如果六座、七座是刚需,虽然落后半代,但是和别人家三排SUV比,也是领先的。
除了经销端的弯道,还有供应端的。这两年供应链本来就比较紧张,加上疫情,我们要思考要准备多少台车的零部件,少了怕青黄不接,多了怕库存有损失。目前ET5是单独的产线,别的车都在一条产线上。复杂的程度是非常高的,从研发到测试,包括生产线要准备多少台车的调试,以及测试人员的时间分配。
整个合起来,就是一个企业进行升级切换的弯道。这个弯道我个人觉得是必须的,是每个做智能电动公司的成人礼。还没有过这个弯的迟早要过,如果想绕过这个弯,觉得有理想中的捷径和直道,那么等待他们的可能是灾难。
就像智能手机一样,产品迭代是永恒的主题。过去汽车行业大家不太习惯迭代,因为汽车的基本属性是机械产品,虽然有些发动机、电控一些简单的智能交互,本质上还是机械产品。智能产品必须要适应研发一代、销售一代、准备一代的过程。对于用户来说,就是这样一种场景:智能产品经过一段时间使用,感觉落后了,进而需要去迭代。
这也是我们整个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在战略和公司管理上的一个课题。前几年大家都幼小,都没进入弯道,所以没有人谈这个事,这两年可以重点观察。
谈特斯拉:特斯拉用户换车会换蔚来
问:按刚才的产品迭代逻辑,特斯拉好像没有在迭代。
秦力洪:特斯拉的迭代在新车上。新的AMD芯片出来了,但是去年买Model 3的人加点钱能换吗?好像不行。最早Model S的用户,他们电池也在衰减,但车还挺新,加点钱能换吗?好像也不行,据说换好像要20多万。
蔚来所有的东西是比较透明,我们被别人喜欢是因为透明,被人家不喜欢也是因为透明。我们说话有时候不太讲究,可能也招大家烦,但是我们还是坚持讲真话。
问:所以特斯拉和蔚来是两种不同的路线?
秦力洪:是两个不同的路线,只不过过去智能电动车总量比较小,又在发展初期,大家把不同的端次混到一起。
举一个例子,蔚来均价40多万,为什么要和五菱宏光MINIEV放在一起?为什么不把奥迪和五菱宏光放在一起?现在电动车也开始分细分市场,渗透率逼近30%,这不是小众市场,到这个时候,天下电动车既是一家,又各有各的市场分野。
从技术路线和公司战略来说,我个人的解读,特斯拉要作电动时代的福特。产品要简单,配置要少,要铺量,成本要降到最低,任何人都可以用电动车,成本降低了,价格下来,服务不会提升。福特当时搞T型车,就是让人人都开得起车,规模化、批量化、减少门类。
但是蔚来要作汽车行业的苹果。产品要好,而且是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苹果一般叫硬件、软件、服务和设计全生态的一体化,店都要找全世界最顶级的设计师做,各方面都有追求。
过去由于纯进口的原因,特斯拉售价还比较高,我们确实有很多短兵相接的地方。现在特斯拉和蔚来的用户已经越来越远,车价差了15、16万,跨越2个-3个细分市场。我们对特斯拉现有用户的吸引,在于换车换蔚来。
所以,我们各自路线都很清晰。特斯拉和蔚来、小鹏这几家新公司有共同的优点,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支持不支持,我们都是很透明很真诚的公司,我们没有什么阴谋,我们都是阳谋。
蔚来换电站就是这样,当时2016、2017我们没交车的时候,也是说的这个话,当时说要建1100多个站,他们说“吹牛”,由于各种原因晚了一两年,今年也做到了。我们还说过,加电比加油更方便,大家说“吹牛”,但是现在在某种程度上,加电就是比加油方便。
我们战略主张就是持之以恒,有战术上的迭代,战略上没什么变化。
李斌在2017年3月10日在美国推出EVE概念车的时候,就说车是移动的生活空间,应该成为你的伴侣。当自动驾驶解放了人在车上的时间,我们要考虑怎么把更好的体验还给用户,用户不用开车以后怎么享受车上这段时间。
最近我们推出了AR眼镜,就是在沿着这条路走。比如说半夜想看欧洲杯,就可以到车里去。不止是球赛,看歌剧、演唱会直播,联网打游戏都可以。我们还可以搞AR直播,像刚才的发布会,以后完全可以有3D版的线上发布会,车主可以连车看,连手机看,人不一定要到现场。想象空间非常大。
做这种全方位的、全生命周期的、全程体验的优化,我觉得我们思考得比较完整,目前实践也相对完整,虽然我们公司很新,也够别人赶一阵了。
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战略护城河不断挖深挖宽,而不是看着你那边起了一个新城不错,我搬家搬到你那里去,这叫邯郸学步。如果各位老师翻一翻我们五年八年前的报道,说的其实就是就是这些。
现在新的每个高管和技术骨干加入,我都会给他一套蔚来“历史文献集”,先花两周把这个东西看完。
谈市场:过去一年没赶上增长红利,所以要做第二品牌
问:最近华为任正非的讲话影响比较大,他说企业要过冬、努力活下来,蔚来怎么看?
秦力洪:任总说的肯定不是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对我们来说,小环境是欣欣向荣的。
这两年经济的挑战的确比较大,牵涉到我们对中国乘用车市场总量的判断,前几年都维持在2000万辆出头,2019年好的时候在2300万辆左右,今年看样子还会超过2000万辆,明年乘用车会是多少?其中智能电动汽车份额是在大幅度增加的,所以即便总量有所下滑,只要下滑的速度慢一点,小环境还是欣欣向荣的。
我们只是看一个行业,任总站得比我们高,看得面大一些。
问:小环境很好,新势力卖得也很好,但是蔚来好像没有赶上大盘的增长速度,为什么?
秦力洪:不是,我们其实是引领大盘,就看你说的大盘是哪一个大盘。从我们的角度来说,蔚来的产品布局和过去一年多增长的主流市场没关系,主流是20万-30万的市场,所以大家看到比亚迪很好,小鹏很好。
我们的价格都在30万以上,没有ET5之前都在35万以上,而在30万-40万的纯电动车里面,蔚来一家占40%;40万以上纯电动车里面,蔚来一家占60%多。说心里话,我们很难再进步多少了。
ET5出来,会补齐我们在30万以上的市场。另外,我们也想通过多品牌的组合,覆盖更多的欣欣向荣的市场。只靠一个品牌去覆盖太宽的价格区间,当然有人这么做,这不是我们相信的事。
问:所以蔚来要做第二品牌,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棋?
秦力洪:几年前就开始准备了,事实证明我们判断是正确的,只不过来得早一点。去年大幅度增长的是15万-30万的市场,30万以上市场相对比较稳定,主要就是蔚来、特斯拉两家,特斯拉30万-35万车比较多,别的传统豪华品牌的电动车量都很小。
去年一年到今年,在增加最快的终端市场,我们没赶上红利,很难拿ES8、ES6和预算20万的产品做竞争,这也不太科学。还是回到市场规律,用不同的品牌和产品满足不同的人群,在相应的细分市场竞争。这样对于一个汽车公司来说,合起来作为整个公司的整体,反过来在研发、供应链、制造端有可以共享的效果。
研发方面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投入几十万做一个台架,如果车少,空着就空着,但是只要这个台架24小时一分钟不歇,投资回报率就高。研发团队也可以有共享的成分。
大家都知道蔚来的新品牌是20万到30万的区间,但不代表定价就一定在这里,这只代表今天这个价位车辆和品牌所呈现的竞争力的区间。简单地说吧,品质更高、服务更好、能换电的特斯拉,就是我们的新品牌要干的事。
这个市场非常难,因为很讲性价比,但是还没有到绝对性价比,几万的五菱MINI可能才到绝对性价比的市场。
至少是目前,如果蔚来推出更低一点的品牌,在它的细分市场里,也会做相对的高端,我们不会做绝对性价比。不是因为我们瞧不起,是因为我们做不过别人。
问:现在又传出第三品牌的消息,第三品牌是怎么回事?
秦力洪:我们目前还没有对外发布过第三品牌。
问:多品牌战略下,蔚来相当于一个汽车集团了。
秦力洪:已经是一个集团了。
问:到2025年,蔚来期望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占什么样的地位?
秦力洪:其实这个问题斌哥以前就回答过了,只不过当时他说的时候,大家要么没在意,要么不相信。
第一,高端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这是概念性的,不是一定要百分之多少,没那么精确,只是说这个领域的寡头里面有一个是蔚来,而且是全球。所以我们做全球化、做多品牌,是必然的事。
第二,就像球赛一样,现在市场竞争是淘汰赛,2025年进入决赛。一方面大家的水平越来越高,另外一方面是有人会被淘汰掉。2025年后,我们进入智能电动汽车的决赛阶段,意味着我们的产品技术路线大概定型。市场里的玩家相对比较固化,不排除个别搅局的,但是基本重构大体完成。
我们的愿景斌哥都已经讲了,就是根据市场情况,把结构、位次、数量不断细化。
问:细化到2025年?
秦力洪:第一个问题,中国乘用车大盘会怎样?我个人感觉,接下来几年不会有剧烈的变动,就像我刚才说的,2000万出头,不会到3000万,没有灾难性的变化也不会到1500万,就按2000万来算了。
第二个问题,中高端对中低端的替代,这几年替代速度是多少?第三,电动车对燃油车替代是多少?第四,中高端电动车阵营里,蔚来占多少?
就是这样的一个数学题。不同人对中间每个假设的参数不一样,最后的答案也不一样。
谈做手机:让蔚来用户用车更爽
问:蔚来为什么要做手机?
秦力洪:手机的具体业务,我个人并没有参与。我谈下出发点,就是让蔚来用户用车更爽。我们并不期望蔚来手机出来以后,蔚来用户把别的手机都扔掉。但是我们相信,我们手机会成为蔚来汽车用户很重要的一个选择,对于很多人来说,会多一个手机。我们思路和别的品牌做手机不一样,我们是以车为核心的。
问:前两天蔚来也推出了AR眼镜,为什么?
秦力洪:比如说开会。我们公司的研发团队和Nreal的研发过程中,他们视频会就是这样开的,屏幕实际感觉起来有墙那么大,还是很舒服。我相信随着Nreal大量的交付,防抖算法可以做到让一般人都不会感到眩晕。另外,Nreal 3D效果几乎可以复制影院感觉,毕竟大家去影院看3D电影也需要戴3D眼镜。
对于我们来说,硬件和软件上还有不断迭代的空间。最大的挑战是内容运营,这里有很多的可想象的场景,看球赛、开会、听演唱会、做直播。
问:但是有一个问题,1.0平台的老车主无法享受AR眼镜?
秦力洪:历史要进步。我们蔚来的心思是,花点钱就带着你走,延长你的生命周期,绝不会因为某个年代的技术限制自己的发展。
反过来,一代平台老车主通过手机也可以看,我们下一步看看能不能跟音响系统打通,这块有待验证。只不过,目前还没有找到方法,我们会继续找。
就像我们为什么会经营官方二手车呢?不是为了二手车赚钱,真的是为了给大家好的二手车估值,因为现在电动二手车没有很好的估值。如果卖了二手车之后换新车,车上现有的权益可以延续下来,比如最早创始版车主6折电池升级的权益,在现在的体系里几乎是可以传代的。
问:硬件迭代总是很难覆盖老用户。所以蔚来NAD自动辅助驾驶功能,要硬件全系标配,但是付费解锁软件才可以用?
秦力洪:对,要不然我们更麻烦。很多人觉得能不能变成选配,选了再装,我们也研究过这个事。说心里话,第一,选配是在给售后服务增加大量的进站场次,如果按月进场,售后服务体系会崩溃的。第二,不是说几个技师把激光雷达给你安上就能用,需要整车进行调试,加装的调试在安全上会有隐患,我们不可预见这个隐患。
另外,在市场上有多硬件的版本,软件就要进行多硬件版本的适配和入册,时间长了,可能连软件版本都找不到了。以手机为例,苹果能维护到苹果7还是8以上,但是以前的它也管不了了。因为版本的复杂度以及成本等原因,有些厂家会难以承受,一旦本身又不是原生安装,就会加大迭代的难度。
在蔚来保有量周期内,每个版本迭代内部要清清楚楚,所以必须要减少版本的数量,才可能去做。软件版本维护和迭代的时间长了,成本比硬件还要高,因为硬件在同一时期只做一个,这个做了那个就淘汰了。软件是一直跟着,换一条线就加一条线,越到后面越庞大。
以车的生命周期15年来算,我们现在软件基本上一个季度一个版本,15年的话,谦虚点来算有40个版本,多一点能有60个版本以上。这只是一个品牌的版本量。如果这个品牌有两个硬件的分支,激光雷达版、非激光雷达版,那就120个版本了。每个版本维护人员几十人,这是标准的,谁也偷不了懒,你能算出来需要多少软件工程师。
如果看透智能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规律,对于市场上的一些现象,大家就能够理解。用猴子掰玉米的心态做智能电动汽车,迟早会收到市场的负面反馈。
谈出海:去BBA的老家,因为市场足够大
问:最近一个比较大的进展是ET7发运欧洲,今年蔚来要进入四个欧洲国家。怎么看欧洲市场?
秦力洪:我们的迭代速度比较快,这在欧洲可以说是降维打击。但是在海外招人不太容易,一些服务模式也很难在海外直接复制。
比如在海外不太好做免费上门取送车辆的服务。因为德国人口很多,地区很大,交付就是比较大的问题。我们在德国看到,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尊敬的品牌就提供上门交付,是收费的,德国人觉得就应该是这样。在中国我们都习惯了包邮,但是在欧洲、美国,用到人工的地方就需要付费,大家也能接受,所以我们也在考虑合理付费的服务。
其实就是算账的问题,怎么把成本算在收费里,收费合不合理,长期有多少投入,怎么在微赚的情况下让用户感受更好。
问:为什么去到德国?
秦力洪:今年是德国、丹麦、瑞典、挪威、荷兰五国,这是第一批。第二批已经在准备,第二批差不多明年下半年的某个时候。
问:为什么要去BBA的老家?
秦力洪:碰巧是他的市场,因为市场足够大。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