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45%!这一新赛道将成为汽车智能化的关键?

中国汽车报网00:00

在汽车智能化之路上,对芯片的依赖度正越来越高。

汽车AI芯片全球市场规模有望从2024年的138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34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45%,显示出旺盛的技术驱动型成长性……近日,英国市场调查机构Technavio发布《全球汽车AI芯片市场2025-2029》研究报告,揭开了汽车AI芯片现实和未来发展的神秘面纱,为产业带来了一些新的启示。

AI芯片助力竞争

在智能化浪潮与电动化趋势的双重驱动下,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AI芯片作为赋能自动驾驶、智能座舱、预测性维护等关键应用的核心底座,正快速演化为智能汽车的大脑与中枢。

如今,汽车AI芯片市场也正在不断拓展,从车辆内部的智能化功能实现,到用于实现智能感知、决策与控制等功能的平台和系统,包括辅助驾驶、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车内语音交互、预测性维护等功能模块。

AI芯片的增长,主要来自几个方面,包括自动驾驶渗透率提升,带动高性能计算芯片需求;ADAS系统功能日趋复杂,推动嵌入式AI推理能力集成;智能座舱与多模态人机交互系统对AI处理能力提出新要求等。尤其在中高端乘用车市场,车企及Tier 1供应商正积极采用AI芯片集成视觉、雷达、语音等多元数据源,提升驾驶决策效率与用户体验。

其市场增长驱动的主要因素,涵盖了技术演进驱动,AI算法效率持续提升,芯片能效比快速改善,使AI功能更多应用成为可能。同时,法规与安全方面,各国对ADAS与主动安全功能的监管标准趋严,倒逼汽车制造商加速部署智能感知与计算能力。而且,消费者的偏好变化,包括用户对个性化智能座舱、语音助手、自动泊车等AI功能需求快速增长等,都对此有着一定影响。其中,自动驾驶成为最主要的市场推动力,尤其是在各国对L2+及L3级别量产路径逐步明朗的背景下,主机厂正在将AI能力作为核心卖点构建智能化竞争力。

目前,AI芯片从“通用AI芯片”走向“车规AI芯片”。在汽车智能化技术上,从通用计算向异构架构转型,传统CPU或GPU难以同时满足车载场景对低延迟与低功耗的极致要求,ASIC与可重构架构(如RISC-V+NPU)成为新趋势。同时,从计算能力向系统平台演进,包括英伟达等供应商正由芯片厂商转向平台提供商,集成感知算法、工具链、数据管理能力,形成闭环生态。因此,这些技术路线正在重塑整个生态格局,未来的芯片竞争将不仅是硬件性能之争,更是系统能力与生态构建能力的竞争。

市场格局呈现分化

从全球范围看,汽车AI芯片的竞争格局正在呈现分化趋势。

其中,以英伟达、高通等跨国巨头占据了全球市场的较多份额。数据显示,2023年,英伟达的Orin芯片累计装车量超过500万辆,成为众多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首选芯片之一。高通的SA8155P座舱芯片在高端车型中的渗透率达到40%,为智能座舱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据介绍,伴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加速,AI芯片的算力密度也在持续突破,成为汽车智能化的重要支持。而且,芯片制程越来越高端,且产业化加速,为汽车AI芯片的算力飞跃提供了坚实基础。未来几年,产业化单芯片算力有望达到2000TOPS,这一数字相较于当前水平的数倍。同时,存算一体架构的兴起,更是为算力提升开辟了新的路径。这种架构打破了传统冯・诺依曼架构中存储与计算分离的瓶颈,使数据吞吐量提升数倍,同时支持1000+TOPS/W的超高能效比。其中,英伟达下一代Orin-X芯片,就通过采用先进的制程工艺和创新的架构设计,其算力将在现有基础上大幅提升,为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应用提供强大的计算支持。

行业内都知道,在智能汽车的演进中,边缘计算与云端协同已经成为汽车AI芯片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AI芯片部署边缘推理单元,能够在200ms内实现实时决策,快速处理车辆传感器收集的海量数据。同时,车端与云端训练平台形成“数据采集-模型优化-OTA升级”的闭环,实现了数据的高效流转和模型的持续优化。像特斯拉通过车端的FSD芯片收集驾驶数据,上传至云端进行分析和模型训练,再通过OTA升级将优化后的算法推送给车辆,不断提升自动驾驶的性能。这种协同模式使得L4级自动驾驶模型的迭代周期从以往的数月缩短至2周,加速了技术的演进速度。

而且,智能网联汽车区域市场差异化发展,激发了市场对汽车AI芯片的旺盛需求。北美市场则聚焦自动驾驶技术,推出新一代汽车AI芯片,有望进一步支持北美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速度。而欧洲积极推进车路协同(C-V2X),带动V2X专用AI芯片需求激增,通过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提升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在相关的商业模式创新方面,AI芯片正逐渐从传统的“硬件销售”转向“算力即服务”(CaaS)。特斯拉FSD芯片订阅制用户超数百万,用户通过订阅的方式获取自动驾驶功能,为特斯拉带来了持续的收入增长。英伟达DRIVE AV软件授权收入占比也在提升,通过向车企提供软件授权,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多元化。有关专家认为,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不仅为企业开辟了新的收入来源,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服务选择。

在新赛道打造竞争力

多位行业人士认为,随着汽车AI芯片的技术演进和市场竞争,在算力赛道构建核心竞争力,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方向。

其中,在技术研发方面,企业应建立“通用算力平台+专用加速模块”的技术路线,以实现算力的高效利用和场景的广泛适配。随着芯片制程工艺的不断发展,带来了研发难度和成本的不断增加。面对诸多挑战,生态构建是企业在汽车AI芯片市场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打造“芯片-算法-数据”闭环,能够实现技术的快速迭代和优化。芯片供应商通过与车企、零部件供应商、软件开发商等的紧密合作,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算法的协同优化。

在市场布局方面,有关专家认为,面对如今技术竞争的现实,汽车AI芯片市场布局需要企业深耕细分场景,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只有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企业才能够集中资源,提供更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使芯片企业提高市场份额和客户满意度。

事实上,高性能计算芯片是汽车AI芯片市场的核心赛道之一。投资者和一些资本也和关注汽车AI芯片的发展,而相关领域共建生态体系,则是汽车AI芯片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有关专家认为,随着汽车AI芯片产业的发展,生态领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有行业人士表示,汽车AI芯片的发展不仅是技术迭代的竞赛,更是产业生态与商业模式的重塑。在这场算力驱动的变革中,企业需以场景定义产品,以生态构建壁垒;政策将更加聚焦底层技术与产能保障,而资本也将瞄准高成长细分赛道。当芯片成为汽车的“数字引擎”,整个产业才能站在智能化变革的转折点。这这既是技术创新的比拼,更是重构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现实路径。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