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比亚迪的整车在郑州航空港以 50 秒一台的速度下线,宁德时代的电芯在洛阳基地 1 秒成型,中原大地正在经历一场新能源产业的 “换道超车”。这两家全球巨头的落地,不仅让郑州从 “车马坑” 遗址所在地,蜕变为中部新能源汽车之都,更重塑了整个区域的产业格局。
一、“整车 + 电池” 闭环:3000 亿集群崛起
比亚迪与宁德时代的到来,彻底补齐了河南新能源产业的短板。比亚迪以 37 天开工、17 个月投产的 “河南速度”,在航空港建成其全国产业链最完整的生产基地,2024 年实现 54.5 万辆产能,贡献全省 80% 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其带动的不仅是整车制造,更吸引佛吉亚等百余家零部件企业集聚,形成 “原材料 — 核心部件 — 整车” 的完整链条。
而宁德时代虽主力布局洛阳,但其郑州润时新能源公司的成立,悄然完善了电池环节的本地支撑。洛阳基地全面投产后将带动 2000 亿元产业规模,与郑州的整车产能形成 “1 小时协同圈”,为河南冲击 3000 亿级新能源集群奠定基础。这种 “整车龙头 + 电池巨头” 的组合,让河南一举跻身全国新能源产能前十。
二、经济引擎轰鸣:产值与就业双爆发
产业红利正快速转化为发展动能。比亚迪郑州基地累计贡献产值超 1700 亿元,带动航空港区 GDP 增速达 12.3%,较全国高出 7 个百分点。其新增的动力电池扩充项目投资 50 亿元,投产后将再添 200 亿产值和 1 万个就业岗位。
更深远的是 “乘数效应” 的显现:上汽、创维等车企相继跟进,福耀玻璃等配套企业落子,郑开汽车产业带已集聚 10 余家车企、百余家零部件厂商,覆盖全省 90% 以上车型。中欧班列 15 天直达欧洲的物流优势,更让 “郑州造” 新能源汽车直接对接全球市场,2024 年首发列车已装载 260 余台比亚迪汽车驶向中亚。
三、产城融合:从工厂到 “智慧森林”
产业升级正重塑城市形态。航空港区规划近 100 平方公里新能源汽车城,已建成 40 公里道路、3.1 万个停车位,学校与蓝领公寓同步落地,人口从不足 20 万增至近百万。二七广场的比亚迪・迪空间成为网红打卡地,全地形赛车场的启用更让 “车生活” 融入城市肌理。
这种 “港产城园” 融合模式,正在复制更大的可能。河南连续三年出台扶持政策,布局智能网联测试场与充电基建,推动市场渗透率领先中西部。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所言,错失燃油车黄金十年的河南,正借新能源实现 “跟跑到并跑” 的跨越。
从郑韩故城的古老车马坑到如今的智能工厂,双巨头的落地不仅是产业的升级,更是中原经济版图的重构。当万亿级 “世界新能源汽车智慧森林” 在郑州成型,这里终将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 “中原锚点”。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