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业绩大涨,股价大跌?三季报后的泡泡玛特怎么了?

阿信杂货院10-23

9月份发时候,昀少向我推荐了泡泡玛特,但我对泡泡玛特不感冒,因为作为一个直男,我对这类现象本身很不理解,认为这就是一场泡沫,但她从一个女性的直觉和对潮流的理解,坚定看多泡泡玛特。

我很钦佩她在保持了女性柔软的感性的同时还保持了理性的思考。

这篇分析就是她的观察和分析,感谢她的稿件。

以下是正文。

泡泡玛特的三季度数据依旧炸裂,营收同比增长245%-250%,海外更是同比增长365%-370%。但在三季度数据发布后,股价不但没有收复前日的大跌,反而在第三日继续大跌9%。当然,股市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器。认知分歧更是获取超额收益的关键。以下是笔者对两个个关键问题的判断:

一、当下的泡泡是否高估?

分歧一:股价已经涨了几十倍了,当然高估。但是,泡泡玛特的股价一直都是eps推动而非pe推动,按照三季度业绩来看,2025年年度实现140亿净利润是比较轻松的,届时pe以当下股价计算会来到20倍出头。即使明后年业绩增速放缓到30%,相比科技股动辄上百倍的pe水平,一家成长股的pe20倍真的贵吗?别忘了彼得林奇成功投资里面说的,单纯认为股价上涨了多少倍就不再买入是不对的,况且还有PEG这个关键的衡量指标。

分歧二:pe20倍或许不贵,但是高成长不可持续。的确,labubu的破圈让泡泡玛特今年以来呈现了爆发式增长,这样的爆发式增长当然不可持续。但是别忘了三点,一是泡泡玛特的IP矩阵和孵化运营能力(labubu只占收入35%),很多人拿labubu跟暴力熊类比,可大部分人并不知道暴力熊背后的平台,但labubu却让泡泡玛特作为平台彻底出圈,这对于孵化新的IP是大有裨益的。二是IP的延展性,特别是授权收入占比提升后,可以大大促进收入平滑。三就是出海逻辑,这点我觉得是最关键的,目前泡泡在海外开店密度和渗透度还远未达到饱和。

二、labubu的二手价跌了,说明泡泡玛特没有吸引了?

这是很多看空泡泡的投资者的主要依据。并且常跟茅台做类比。但只要长期跟踪泡泡的产品用户就会发现,二手价下跌主要是泡泡主动对某些产品加大供给造成的,这很好理解,我从店里能买到原价的产品,为什么要在二级市场加价买?黄牛看到泡泡加大供给,担心存货砸在手里,自然会降价甩卖。这跟茅台这几年需求端和消费场景萎缩是截然不同的。事实上,加大供给反而是泡泡主动刺破了一部分泡沫,推陈出新,前方高能放量了,但新品万圣节Why so serious系列依然一盒难求。事实上,王宁团队对于labubu一直没有过度消费,甚至是克制的,比如饰品popop首次推出金饰,就是baby molly的造型,他们完全可以用Labubu来圈钱,但是并没有,这一点反而让我觉得对管理层是放心的。

因此我觉得老款二手价跌并不是判断泡泡玛特的关键指标,而是看新品是否依然能俘获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来看,星星人美味时刻、why so serious系列仍是吊足了大众胃口,哪怕是所谓“倒闭”的SP不眠剧场,抖音一日销售额也远超其二代产品三个月累积销售额,这还是在单盒售价增涨了39块的基础上,这一点也充分展现了泡泡玛特的运营能力和定价权。泡泡玛特在三、四季度的净利率会继续走高。

最后补充下我看好泡泡玛特感性认知,90年代日本大萧条期间爆火的蜡笔小新电影《大人帝国的反击》映射出人们对于昭和时代的怀念。泡泡玛特不仅是当下我们能感受到经济上行魅力的场所,也是独处情绪蔓延的陪伴者,更是不换包包就换个挂件的口红效应。价投知易行难,且走且看,看错的时候常有,但不要因为股价的短期下跌就放弃独立思考和判断,保持明真破妄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精彩评论

发表看法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