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这家曾经定义了摩尔定律的芯片巨头,如今在晶圆代工(Foundry)领域持续陷入亏损。根据相关报道,英特尔的代工业务在过2022年亏损50多亿美元,2023年亏损扩大到了70亿美元,而且关键的是到今年Q3结束,其营收环比下降4%,并计入29亿美元重组与资产减值费用,还在继续亏!今天我们不妨聊一聊英特尔的“代工梦”碎没碎。
(1)为什么英特尔代工业务做不起来?
根据多家市场研究机构去年的一些数据,台积电在2024年全球代工市占率超60%,领先所有竞争对手。三星虽然份额远不及台积电,但仍维持在10%左右,而英特尔的代工业务客户主要还是自己。比较明确的讲,英特尔的代工业务问题,早已不是“短期波动”可以解释的,究其根源,主要是受制程和产能的影响。
制程落后:在高端制程领域,台积电的2nm节点在今年的第四季度就要开始量产了,而英特尔18A虽然已经公布会上到下一代笔记本芯片上但是那估计也是明年的事情了,而且即使如前几天英特尔公布的那样,其在下一代笔记本芯片Panther Laker将完全采用18A工艺制程,但是其良率究竟如何,笔者觉得这里还要画个问号。
产能瓶颈:英特尔的制造网络尚未完全开放给外部客户;而且截至目前,英特尔的代工业务的主要客户依旧是自己。
不过,并非全无亮点。英特尔与微软(Microsoft)合作生产下一代 Maia AI芯片的计划,意味着业界巨头开始尝试在AI计算领域分散风险,为英特尔留下一丝机会。此外,英特尔积极推动 EMIB-T 与 Foveros-R 等先进封装技术,希望在异构集成领域抢占一席之地。
2027年盈亏平衡目标:理想还是幻觉?
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曾设定雄心勃勃的目标:2027年实现代工业务盈亏平衡;2030年跻身全球代工市场第二名。
但从当前态势看,这两个目标都充满挑战。代工业务的外部营收距离“千亿规模”还差几个数量级,而英特尔每年高达 160~170亿美元 的运营支出,将持续蚕食利润空间。
毫无疑问的是,英特尔拥有世界一流的工程师团队、强大的资本支持,以及雄心勃勃的技术路线图;但也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复杂的组织结构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但如果不能在未来两年内显著改善营收结构,这场“自我救赎”,恐怕会变成一场代价高昂的实验。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