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称,广发证券香港分行于 11 月 3 日发布报告指出,美光科技下一代高带宽内存(HBM4)未能满足英伟达关键数据传输速度要求,需重新设计产品结构,全面供货或推迟至 2027 年。
报告称,客户对 HBM4 的数据传输速度要求远超 JEDEC 标准,而美光样品未能满足这一关键门槛,导致认证流程受阻。
这并非市场首次对美光 HBM4 提出质疑。早在 10 月 30 日,韩国媒体便披露,美光 HBM4 因功耗控制和散热性能不达标,已启动架构调整,量产时间可能延后 9 个月,甚至面临错失英伟达 Rubin 平台(2026 年推出)首批订单的风险。
行业分析机构 TrendForce 也在同期报告中指出,美光采用的 12nm 级逻辑芯片工艺,与三星的 4nm 工艺、SK 海力士的台积电 12nm 工艺存在代差,直接导致其 HBM4 的能效比落后竞品 15%-20%,“这对追求‘高带宽、低功耗’的 AI 服务器而言,是难以接受的短板”。
面对市场质疑,美光方面多次公开反驳。在 9 月 24 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美光 CEO Sanjay Mehrotra 曾高调宣布,HBM4 样品已实现 11Gbps 传输速率、2.8TB/s 带宽,不仅远超 JEDEC 标准的 8Gbps 和 2TB/s,还 “显著优于行业竞品”,且已向英伟达、AMD 等核心客户交付最终样品,2026 财年第二季度启动首批供货的计划 “没有变化”。
10 月,美光投资者交流会上透露,截至 10 月中旬,2026 年 HBM4 规划产能的 80% 已被意向订单锁定,客户对产品性能 “反馈积极”;同时,为支撑 HBM4 量产,美光已将 2026 年相关资本开支提升至总投入的 35%,重点用于先进封装产线升级与高纯度硅晶圆采购。
针对 “封装良率低” 的说法,美光回应称,通过设备迭代与工艺优化,TC-NCF 技术良率已提升至 75%,“完全能满足量产需求”。
关于美光 HBM4 测试认证进展的争议,目前仍处于官方声明与市场传闻博弈的关键阶段,TrendForce 预测,2026 年 HBM4 市占率将逐季提升至 60%,市场规模突破 120 亿美元,SK 海力士与三星有望瓜分超 90% 份额。若广发证券报告属实,美光将彻底错失 HBM4 的 “第一波红利”。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