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控制美联储?

未来研究社
2021-06-24

从事金融的童靴们,要预测未来的经济趋势,肯定绕不开一个机构,那就是美联储,全称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国的中央银行。

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一言一行都会使其他国家为之而牵动。

为什么其他国家那么关注它?这是因为美国在全球经济里占有特殊的地位,同时美元也是全球最重要的货币,当前95%国际大宗商品以美元来计价,86.5%国际贸易以美元来结算,61%的国际储备是美元资产,毫无疑问美元是全球储备与货币之锚,而美联储正掌管这一货币的发行。

其中《货币战争》之类的书籍把美联储塑造成私人机构,通过美联储控制着整个美国的金融与政治,为背后的银行家掠夺全世界的财富。

就连百度百科都撰写着:“跨国金融家族通过美联储操纵政客集团。”

因此在吃瓜群众眼里,美联储被看成是全世界的金钱海盗,是美国真正的幕后大佬,它通过垄断发行美元为背后的政治与金融势力谋取利益,制造金融危机剪全世界的羊毛。

美联储真实内情是不是就是这样子?它是不是私人机构?由谁控制?控制它的股东都有谁?

要一探究竟,首先得了解它是如何诞生的?

世界上第一家中央银行是1609年成立的荷兰阿姆斯特丹银行,美联储相比创立的历史短得多,它从1913年成立,截止到2021年,才成立不到110年。

美国历史上曾多次试图成立中央银行,如美国第一银行和美国第二银行,但国会与总统担心央行的权力过大,怕中央银行会被少数的利益集团所绑架,成立之初就规定每次成立只有20年的经营时间,若要继续经营下去则需要得到国会的通过,很不幸美国第一银行与美国第二银行每次到期就被国会拒绝而倒闭了。

主要的原因是美国没有经历过中央集权的时代,要成立一个凌驾在各州之上的中央银行会引发地方各州的警觉与不满,因为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大部分行政权都集中在州政府而不是**。

因此在美国第二银行倒闭后,美国的金融市场一直是放任自流地野蛮生长,渐渐地人们发现金融危机发生得越来越频繁,一旦危机发生,挤兑就会出现,每个人都抢着到银行试图把自己的钱拿回来,这个时期多数银行的寿命仅有5年左右,超过三分之一的银行都是由于市场挤兑而倒闭的。

1907年一群投机者通过巨量的贷款试图操纵美国联合铜业公司,最终这些贷款给银行与信托投资公司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纽约第三大信托投资公司被迫破产,一场席卷全美的金融海啸再次即将来临,储户纷纷到银行拿回属于自己的钱,挤兑再次发生。

当时美国金融大鳄摩根大通的创始人摩根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立即召集最重要的几家金融公司相关人员连夜开会,要求大家拿出资金帮助被挤兑的银行,让它们渡过这次危机。

其实摩根当时担任的角色正是类似于今天的美联储,为什么他可以做到?因为他和他的合伙人管理着当时美国约40%的工业、商业和金融业流动资产,名副其实地掌控着半个美国,实力雄厚。

摩根的出手使这次金融危机仅倒闭近100家银行,相比于1893年那次危机倒闭了500多家银行,情况要好不少,摩根与其他金融机构为挤兑的银行提供流动资金是缓和这次危机的最重要因素。

看到摩根这操作,公众开始意识到放任自流的金融市场存在很大问题,或许需要成立一个专业的机构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督。

所以危机过后,参议员纳尔逊·奥尔德里奇起草了《奥尔德里奇计划》,提议美国应该成立一个中央银行,当危机再次来临时可以向被挤兑的银行提供紧急贷款,稳定金融市场的信心。

1913年,参议员欧文以 《奥尔德里奇计划》为蓝本起草了《联邦储备法案》,美联储正是从这个法案里正式诞生,法案规定了美联储采用**加非营利性组织的双重结构,由联邦储备局和分布在美国各地区的12个联邦储备银行组成,防止完全被政府或金融机构控制的情况。

其中12家联邦储备银行不属于**机构,但是它也不同于一般的私营组织,因为它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承担美国央行的功能。很多阴谋论正是利用这点说美联储是私人机构。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是7名联邦储备局的执行委员和12名联邦储备银行的主席,这7名执行委员必须由总统提名,经过国会确认才能上任。

执行委员上任后,总统单独没有权利罢免这些委员。如果要罢免他们,必须国会2/3的成员投票通过才行,因此美国总统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干预能力相当有限。特朗普在任的时候也只是通过发推利用舆论来影响美联储的政策。

除此之外,12个地区的联储主席是由当地的董事会提名出来,经联邦储备局确认后才能上任,当地的董事会成员要根据法律要求必须包括各行各业的人士,既要有金融界的人士,也要有商业公司的CEO、大学校长等公共机构负责人,要考虑到成员背景的多元化,避免被少数行业或个人所控制。

所以要完全控制美联储,就要控制国会与总统,还要控制各地区各行业的商业领袖或公共机构负责人,这显示是不可能的事。

美联储的分权制衡组织架构正如美国的三权分立一样,把权力分散到不同的人手里。在政治领域里专业点叫强调权力分享,主张不同族群、宗教群体要和谐相处达成共识,决策也要尽可能兼顾不同的群体,制度可以包容族群、宗教与文化的多样性,从而提高政治的适应能力。

在非政治领域里分权制衡应用也十分广泛,比如公司分权有代表性是华为的轮值CEO制度,CEO由八名高管轮值出任,任职期为6个月,轮流承担责任与拥有权力。

这样谁也无法成为稳定的权力中心,一个人走偏了下一个轮值CEO会及时去纠正方向,同时他若要获得别人的支持也要采用全局来眼光来考虑问题,而不是仅仅只考虑自己原来管辖的部门利益。

所以你若想让你的组织更具有活力,不妨学美联储那样将权力的下放并分权制衡,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指挥战争,将责任和自治权从中枢转移到局部,这样获得更优异的适应力与更准确的洞察力。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