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WB)$ 微博—为什么我从排斥到谨慎期待

开到荼蘼Zzz
2018-02-21

$微博(WB)$ 微博—为什么我从排斥到谨慎期待

没有区块链之前(笔者不太懂,所以此处不提及)互联网变现的基本模式总体可以归结为:广告营销、电商、游戏,而三者的基础都来源于流量,而社交是目前吸引和维持流量最基本业务模式。国内互联网社交的主流玩家可以列举如下:腾讯-以微信领衔的全生态社交;知乎-问答互动的知识社交;微信-明星和kol领衔的全生态社交;小红书-购物分享社交(有明星话和kol化趋势);抖音-短视频社交。如果我们把范围扩大一点,以争夺kol资源和用户时间来看,可以把今日头条-社会新闻&问答也纳入讨论范围。

首先之前为什么特别排斥微博,这个原因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在社交产品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微博#每Q用户月活持续两位数增长,17Q4 Mau同比增速仍高达25%,至3.92亿;什么概念呢,就是近乎4个人里有一个微博用户,除微信,QQ、支付宝外,我并不认为有什么产品能超越新闻联播的覆盖率。新闻联播现在可能都做不到1/4的覆盖率。那么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是微博水军,也就是假粉。所以这是我一开始非常排斥微博的原因,用户增长靠水军,换句话说我想要多少YoY,填个数即可。但是,大家可以在回过头来看看,微博的商业化成功之处在于聚人气。比如,企业营销活动话题打榜,明星热搜虽然微博产品可以实现一定覆盖,但没有水军进行病毒式扩散怎么能最终实现对用户的点面通吃。另外,明星造势也需要水军,在微博上明星声势就是商业价值的体现。所以说,水军或就是一种合理存在,毕竟他帮品牌、明星、微博都带来各自利益,一种运营手段而已,我们把它当成一种有价资产就好。这种定价方式能被认可吗?大家可以去查查各agency的报价明细就知道了,粉丝就是价值,如果水军多无非是折扣系数高一些。

好,再来说说我为什么对#微博#有所期待。原因就是玩增的kol变现生态。内容电商这种趋势不需多做解释,而掌握核心内容生产能力的在kol。前不久,笔者查了查微博的kol发布情况和认证情况,均在保持日更,并配合品牌进行营销。而对比今日头条(也是要打造百万kol)的kol,很多粉丝数与微博不可同日而语,kol很多去年12月后没有更新。可见,粉丝没有随kol转移平台而转移,自媒体的多维营销矩阵中可以多样化但必定有主次之分。目前来看微博还是主流kol渠道,形成了孵化、培养、变现完整、流畅的业务链路。一句玩笑话,没有微博过万粉丝的网红能叫红?不存在的。对比其他社交渠道,微信公号有变现能力但因无推送和聚焦功能,kol孵化能力差;知乎有垂直领域kol的孵化能力,但是产品本身商业化进程慢,虽然也在模仿微博做热门话题,但量级是10万+;影响力有限。另外,知乎对kol内容广告严格禁止,笔者发过一次球鞋帖差点封号。无变现不生态,kol最终是跟钱走的。#小红书#和#虎扑#是做内容厉害的社区,不过目前两者还是深耕垂直领域,用户数应该不是一个体量,商业竞争可以观察不用多虑。最后看三个数,15-17年Q4微博的日活/月活比例,不看单用户日均时长的话,用户粘性在下降。原因可能是垂直领域社交应用崛起还有手游、视频网站的分流。

泡沫如果有价值也应证了存在即合理。若用户粘性和kol资源随时间能持续提升,微博仍然乐观。

17Q4 Dau/Mau =0.439

16Q4 Dau/Mau=0.444

15Q4 Dau/Mau= 0.449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发表看法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