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对端午小长假的期待中,618悄然落幕,各家成绩单出炉,来看看今年战绩如何?
如果仅凭战报来判断,那各家的成绩是相当华丽的:京东方面的总结是增速超预期,再创新的纪录,大量的品牌商家获得亮眼的增长;天猫数据显示,超256万名中小商家今年618的成交额超过去年同期,成交破亿品牌数已达305个;苏宁易购则强调全国门店客流同比增长超200%;拼多多公布订单数已超过11亿笔,GMV(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超过300%。
但细心的朋友应该发现了,今年各大平台的战报都没有公布整体且具体的销售数据,要么是介绍部分销售情况,要么是只分析增长率,再者用文字概述再创新高,具体考了多少分,没有人明确说。
既然缺少官方成绩单,我们不妨从第三方数据侧面复盘今年618 的整体情况。
星图数据统计,自2017年来“618”全网交易总额连续6年上涨,但增速自2021年来已连续3年放缓。数据显示,2023年 5 月 31 日 20: 00-2023 年 6 月18 日 24: 00,综合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累积销售额为7987亿元。相比2022年的6959亿元人民币,同比15%,涨幅下降5%。
就笔者自身体验来说,今年的618存在感很微妙,往年这个时候许多人都在烦恼买什么、怎么买,但今年陷入了另一种惆怅——不知道买什么,好像也没什么特别要买的。虽然各大平台火药味十足,淘宝天猫说是 “史上消费者福利最大的618”、京东强调是“全行业投入力度最大的618”、拼多多称要“持续打造史上最优惠618”……平台在内卷,消费者却在佛系围观。
为什么今年成绩不好交差?一方面,消费市场确实还跟疲软,口袋预算有限,消费者不再刻意追求低价凑满减囤货,也不再享受剁手的快感,而是开始谨慎消费,很多人指定新的下单模式:先加入购物车,隔一周看还有没有消费冲动,没有就删,只买自己真正需要的。另一方面,大促越来越不走心了。不少消费者表示,“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便宜两毛五” “优惠没有套路多”,近几年已经此类购物节太多,套路太深,最低价都都听麻木了,实际优惠力度又弱,用户愈加不爱凑热闹了。
此外,多平台分流和各自的时间线让618形成极强的割裂感,京东在5月23日就开始大促,拼多多5月24日推出百亿补贴、淘宝天猫5月29日启动开门红,对很多人来说,在6月还没来临之前,618就已经结束了。另外随着直播间无时无刻不在撕喊“跳楼价”,每天都在大促,618的价格优势越来越弱。
可以说,今年的是史上最冷清年中大促,事实上,近几年不管是618还是双十一,电商节的氛围越来越淡了。熬夜蹲守、拼单满减,或许将成为一代人的记忆。马云曾说过双十一要做100年,但就在昨天,一手打造双十一的张勇,也宣布即将离开阿里CEO之位。您认为,十年后618/双十一这样的超级大促节还会存在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看法。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