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后复盘蔚来智能座舱,研发体系的枝繁叶茂

电动星球News
2023-10-28

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 News

作者:毓肥

2018 年 9 月 14 日,蔚来发布了 Aspen 1.0.8 系统升级。

从这一次升级开始,蔚来正式走上了 FOTA 迭代之旅;也是从这次升级开始,初代 ES8 车主可以感受到软件升级带来的车辆动态行驶质感、智能座舱功能体验改变。

五年来我们见证了蔚来 FOTA 的一些重要时刻,比如“薛定谔的底盘”、比如 NT2.0“Banyan”、NT1.0 新版“Alder”、比如 NOP,等等。

2023 年 9 月 21 日,蔚来推送 Banyan 2.1.0 系统,正式接入 NIO Phone,蔚来也正式进入车手互联时代。

五年来,蔚来的 FOTA 能力如何从一台 ES8 的调优,进化到汽车+手机的互联生态?背后又凝聚了蔚来研发团队怎样的努力、思考?

上周我们在北京采访了蔚来智能座舱研发团队,今天来聊聊蔚来智能座舱研发的一些幕后故事。

100 个版本和 10 亿次唤醒

5 年多以来,NIO OS 一共迭代了超过 100 个版本。

100 多次 OTA 之后,蔚来积累了超过 2500 项的体验优化;伴随着某次更新,实现行业首创的优化,加上累计新增的功能,也有超过 1500 项。

蔚来座舱数字产品体验负责人朱太平表示,这 100 次 OTA 不仅沉淀了蔚来体验设计的原则,同时还记录了蔚来对于“车载操作系统”思考的不断进步。

这些进步最终促使蔚来走向“自研整车全域操作系统”,也就是 NIO IN 上发布的 Sky OS 天枢。

NIO IN 上李斌表示,早在 NT1 平台,蔚来就在积累中间件能力,也就是传感器框架、APP 框架、软件升级、电源管理、诊断、网络等等能力。而这样的能力也延续到了 NT2,以及 NT3 上,是一脉相承的。

而目前的 NT2 平台上,蔚来已经实现了 SkyOS-L,也就是天枢内核层面的“轻量、实时、强可靠”的内核量产。

最终在 NT3 平台上,天枢会以完整体的身份发布。

而从 Aspen 到天枢,蔚来一个重要的座舱能力进化,是“原子化”。

截止到目前,蔚来将车载多媒体、图形、融合计算、安全等各个车载操作系统中的子系统,一共封装成 1000 多个原子能力,这些原子能力可以互相结合,蔚来内部各个同级的开发部门可以灵活调用。

类似于蔚来 F2 工厂的逻辑,“管理复杂性”。

这种灵活会带来什么?看 NOMI 就知道。

截止到 9 月份,NOMI 的唤醒次数超过了 10 亿次。朱太平表示,一些车辆规模比蔚来大的友商,“要达到 1 亿次都是个坎”。

功能发布和用户使用实际“转起来”,朱太平表示都是蔚来追求的。另一个数字,是仅计算 Banyan 1.0 发布的“快捷场景”,就已经有 1 亿次的使用量。

而当 NOMI迈过更多的坎,它也在获得更强的原子化能力。

比如蔚来的“所见即可说”,现在你不仅可以通过 NOMI 进入任何一个系统子菜单,害可以用语音让 NOMI 翻页。另外,NOMI 的所见即可说已经打通了更多第三方应用。

像是你可以用语音打开 QQ 音乐,一路搜索到你需要的歌单,然后仅说出屏幕显示一串歌名的其中一个单词,让 NOMI 播放具体的曲目;又或者是用语音滑动短视频 APP、点赞等等。

什么是原子化?业内人眼里的原子化可能是“单一职责、低耦合、高内聚”等晦涩词汇的集合体,而落在用户体验上,则是智能汽车功能的环环相扣。

比如可见即可说,就是一个联动了语音助手、HMI 人机交互界面、第三方 APP 的原子化能力集合。

当然,蔚来不是唯一一个做这个功能的,更不是最早做的。不过蔚来的原子化能力,正在展现出一些独特性。

举个例子,首发车机版小红书,而且打通了导航互动。

Banyan 210 系统中,如果你在小红书收藏了相应的“安利文”(需车机端登录相应小红书账号),系统会自动识别并记忆文章中的地址,然后当你开车经过相应的地址,就会弹出打卡点的导航提示。

朱太平表示,用户的自由,是蔚来智能座舱一个很重要的,“做事情的逻辑”。

他举了个例子,车载浏览器。

比如有用户想听 Apple Music 的歌单,蔚来在 210 系统中上线的浏览器,就可以打通杜比全景声,此外蔚来的车载浏览器还会接入更多车机功能,比如调用座椅控制、调用氛围灯。

蔚来数字座舱媒体娱乐应用生态负责人沈玮豪告诉我们,上线车载浏览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给用户一个“座舱共创的空间”

看不见的首创

朱太平告诉我们,蔚来是行业内首家结合预测联想的流式全双工架构。

什么意思呢?一个简单的例子,是 NOMI 现在会预测歌名和地名

比如你在搜索一首热门歌曲时,如果你只说了前半截,然后忘了后半截, NOMI 会结合音乐 APP 的热门曲库,判断你想搜的是哪首歌

高杰是蔚来座舱 AI 人工智能研发负责人,他向我们表示,NOMI 的主动式表达,一直是他们追求的方向。

预测联想本质上,是输入法和搜索引擎背后都在用的技术,但之所以蔚来第一个在汽车行业做出来,背后就是希望 NOMI 成为一个“主动的语音助手”。

目前 NOMI 的语音延迟是 750 毫秒,朱太平称为“行业第一梯队”,甚至于在人类正常交流的场景中,更快已经没有意义。

这个时候,主动才有意义,因为主动会把你和语音助手交流的延迟,变成“负延迟”,或者说“预判你的预判”。

从歌名再下一步,NOMI 预判你的导航地址、预判你的车控意图,这些都是负延迟改变座舱体验的场景。

另一个看不见的首创,是端到端加密算法

这个端到端不是自动驾驶那个端到端,端到端加密算法,指的是有且只有信息传输的两台设备,可以阅读信息本身。苹果 iMessage、telegram 等,就是端到端加密应用的范例。

蔚来视觉 AI 负责人吕超介绍称,蔚来的端到端加密,指的是这台车授权了这台手机之后,车辆和手机之间产生的某些关键交互数据(比如视频流),只有这台车、这台手机能看。

这套端到端加密算法是 64 位不可逆的,“类似于区块链的破解难度,几乎不可逆”。

吕超进一步介绍称,蔚来内部有一个一级团队,专门负责安全。一开始大家不愿意做,因为投入很高,但蔚来希望第一次,从“完全隐私”的角度考虑这些信息,特别是视频流。

å

什么是蔚来的完全隐私?端到端加密的定义是只有信息两端的设备可以看——连蔚来自己都没法获取这些加密后的信息

“蔚来要做的是高端车,所以安全和隐私要求比较高”,高杰这样总结。

枝繁叶茂的研发体系

想要彻底解释这个小标题,大家恐怕得重看一次 NIO IN 发布会。

只提一个点:李斌表示,天枢的目标,是“干掉”汽车行业沿用 20 年的软件架构 AUTOSAR

5 年前我们第一次体验 1.0.8,也是第一次参加以 FOTA 为主题的汽车技术分享活动。虽然当时还很稚嫩,但 5 年前的蔚来,同样在聊 NOMI。

5 年后,蔚来从自研语音助手走向自研整车全域系统,除了可以用参数详细刻画的硬件以外,蔚来的软件体系,和用树木命名的车机系统差不多,主打成长和繁茂。

最后,我们简单用前两天何小鹏对智能汽车的判断,检视下蔚来:

“以前的汽车超过 90% 是硬件,软件只有几个点,现在软件可能占了一半,将来超过 90% 会是 AI”

你们觉得蔚来已经做到,或者终将达到这一步吗?

(完)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