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News
作者:星球君
上周,我们在上海和苏州试驾了上汽荣威 D7 的两款车型:混动 DMH 以及纯电 EV。
D7 是荣威三年新能源行动计划中的关键产品,定位于 15 万级别的它,将在最主流的家轿区间,应战比亚迪海豹、深蓝 SL03 等热门竞品。
和竞品相似,D7 也推出了插混+纯电的完整条线,覆盖 15 万元上下的新能源轿车市场。其中 DMH 官方号称“超级混动”,主打的是同级效率更高、行驶感受更顺滑,而纯电车型则仅提供后驱单电机车型。
具体到参数,D7 DMH 版本将只有 125km 的高配车型,同时 DMH 超混系统官方亏电油耗可以低至 4.2 升;而 EV 版则会提供 510/610km 两款 CLTC 工况续航供选择。
作为上汽荣威 2023 年的重磅产品,D7 双车型的实际表现如何?今天我们带来首发评测,下面开始。
外观:稳妥的流畅
D7 车长是号称“同级最长”的 4890mm,DMH 超混车型的车宽是 1890mm,同样号称“同级最宽”,EV 车型则是 1872mm,车高 1510mm。
这个数字是标准的 B 级车身,双车型宽度均不超过 1.9 米,这也让 D7 拥有相对更高的通过灵活性。
D7 DMH 和 EV 的外观有明显不同,风格则可以共同用两个关键词来形容:“稳妥”和“流畅”。
稳妥,指的是 D7 没有用过于激进的外观,每一个型面都主打不出错的稳健。
比如 DMH 的设计会略显运动,前脸下方是贯穿式的进气格栅,组成延伸到两侧的“大嘴”,灯带采用曲线一体式设计。
而 EV 的前脸则显得更秀气,前脸轮廓更加一体化,灯组改成了分体式,使用了新款纯电车常用的细条状灯带。两款灯组的技术参数是一样的:近光照射距离 243 米,远光 395 米。
另外,DMH 和 EV 车头处还有一个“隐藏”区别——DMH 用的是手动引擎盖支撑杆,EV 则是液压支撑杆,这里也能看出 EV 的整体定位和定价,都要高一点。
来到侧面,这种定位的细节差距也有体现:DMH 使用了传统的门把手,而EV是弹出式隐藏门把手。
和前脸的区分组合起来,外观上的差异带来了两款车风阻系数的区隔:DMH 是 0.26cd,EV 则是 0.23cd。
两款车型都采用了同样的高配轮毂,尺寸225/50R18。
来到车尾,侧 45° 看车尾,这是我觉得 D7 最好看的角度。和车尾轮廓融合的小鸭尾,和分体式尾灯组组成了比较和谐的尾部轮廓。
另外双车车尾也是有一点区别的,EV 是亮面包围,DMH 则是哑光,而且线条和车头一样相对凌厉。
内饰:用料不错,观感熟悉
进入车内,D7 给我们一种熟悉的豪华感。
无论是双联屏的设计,还是门板、中控台的功能布局,小到门板上音响的轮廓,D7 的内饰风格都是我们很熟悉的豪华车样式,放在 15 万级别的价位相对少见。
先来说用料,D7 可能是我们试过的 15 万级别轿车里面(试驾车型均为顶配),翻毛皮材质用得非常多的一款了。
无论是顶棚,还是门板,甚至中控台的边缘饰板,乃至座椅侧翼,D7 都用上了翻毛皮,国产供应链看来已经打破了“翻毛皮”垄断?当然最终收益的还是消费者,以前中高端车型的卖点,现在主流家轿也能体验到了。
除了翻毛皮以外,D7 内饰里面常见接触区,基本也都是软质材料,氛围营造得不错。
中控台是一马平川的状态,右侧包围更粗壮,营造了对驾驶位的包围感。下方是两个翻毛皮材质的手机位,不过试装车目前还没有上无线充,不知道量产版会不会有。
中控台上方是两块 12.3 英寸的 1920x720 分辨率液晶屏,尺寸在同级别里面不算很大,另外我们发现这两块屏幕调光频率略低,不影响日常使用,不过整体素质和 20 万级别常见的悬浮大屏有距离。
D7 的座舱搭载了最新版本的斑马智行车机系统,主要的升级点在于语音助手,支持导航、多媒体、空调等主要车控功能的连续表达,最多可以实现一句话十个指令。
来到后排,D7 采用了号称“同级厚度第一”的云宿座椅设计,靠背厚度 15mm,坐垫 20mm。
实际乘坐感受也相对符合宣传,D7 座椅的承托感不错,虽然后排地板有凸起,但两侧座椅的乘坐高度还是有保证的,同价位来看舒适性相对突出——另外一个细节,是 D7 后排头枕的宽度做得不错,对头部的支撑更好。
不过我们实拍的试装车,后排只有一个 USB-A 接口,如果能再给一个 C 口就更好了。
内饰的最后看下后备箱,D7 的后备箱中规中矩,容积和隐藏储物格都不算突出。
但 D7 EV 凭借着后驱的优势,给了一个高达 101 升容积的前备箱,是一个亮点。
驾驶:意料之外的顺滑
来到驾驶部分,我们重点说 DMH。
DMH 超混车型采用了上汽自研的 1.5L 混动发动机+动力总成“大脑” PICU+P1P3 双电机单电驱布局组成。
其中 DMH 专用的 1.5L 发动机峰值热效率做到了 43%,同时新款混动变速箱带来的机械传动效率达到了 98.5%。最终官方申报的 WLTC 百公里亏电油耗是 4.79 升。
此外这次 D7 搭载了上汽新一代自研的 PICU,你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台控制动力总成的“电脑”,同时集成了电机、发动机、变速箱、空调热管理和电池热管理的五合一功能,实现了最低 0.26 秒的动力响应时间。
聊完广告聊疗效,D7 DMH 的实际驾驶感受,比我想象中更加“丝滑”。
可以说这套 DMH 在大多数速度区间内,都非常接近纯电车的驾驶感受,同时由于荣威把动力曲线调得相对平缓,所以插混汽油机介入的顿挫感被明显“稀释”了。
最终感觉就是除了轻微的发动机工作声音以外,你日常驾驶中很难感受到 DMH 车型里面有一台汽油机。官方表示达到 10 档变速箱的效果,也符合我们的实际感受。
至于 EV 车型,纯电车只要把动力曲线调得没那么陡峭,基本差别不大。考虑到 D7 的定位,150kW 的单电机并不算弱,限速内的提速能力还是有保障的,不过整体都不算激进,运动模式也就是前段会更灵敏一些。
然后来聊聊刹车,D7 刹车的脚感做得相对舒服,不是非常有力,但胜在曲线很稳定,稍微习惯几下之后,就基本上手了,属于好用的范畴。
最后谈下辅助驾驶,D7 虽然没有搭载 NOA,不过基础 L2 级的 ACC+LCC 还是支持的。
和我们以前试过的一些 15 万级别 LCC 相比,D7 的 LCC 可以应对的曲率相对更激进,可用范围也相对大,日常高速巡航没什么问题。
总结:有诚意的主流家轿
荣威 D7 的总体内饰用料、DMH 混动的驾驶顺畅性、EV 纯电版的前备箱,是我们这次双车试驾中感到比较惊喜的点。
其中,D7 的用料已经相对靠近 20-25 万级别的准豪华车型,如果翻毛皮材质可以尽可能标配的话,用户价值还是比较明显的。
此外,DMH 车型的驾驶顺畅性,在同价位我们开过的插混车型里面,表现算是很不错的。汽油机的存在感很低,除了它真的需要汽油之外,日常驾驶跟纯电的体感已经比较接近了。
D7 将会于 11 月正式上市,基础表现让人满意的它,会在价格上给我们惊喜吗?我们拭目以待。
(完)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