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缓增长的消费市场,走向新零售转型的电商

索拉财讯
01-17

编辑 | 慧发布

2024年,消费市场持续复苏,降本增效不再是唯一的关键词,而是随着消费需求更加个性化,出现了更加包容与丰富的演变。消费升级与降级分别体现在不同的细分领域中,因此对于消费企业而言,机会始终存在,但与之相对的,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变化,寻找并选择其中正确的赛道机会变得更有挑战性。

消费市场稳步前进

过去一年来,整个消费市场处于稳步增长中,根据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2万亿元,同比增长3.7%。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43.76万亿元,增长3.8%。整体市场增速较2023年有所放缓,但依旧体现出一定的韧劲,并在个别赛道中显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

根据消费者研究与零售监测公司尼尔森IQ相关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在教育、储蓄/投资、生活用品以及国内旅游和身体健康等方面有着更高的消费意愿,而缩减了餐饮、娱乐等活动支出。如今年汽车、家具等大宗消费在以旧换新政策等因素刺激下,迎来了大幅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家具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6%、10.5%,利好政策作用明显。而消费企业同样收益良多。企业方面,如京东在该政策的助力下,电子产品和家电销售增速从同比下滑重回正增长,形成了集团整体业务的增长势头。

进入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家补贴再次启动,并在原先的洗衣机、冰箱等传统大家电品类基础上,增加了洗碗机、智能扫地机器人、净水器、咖啡机等几十种其他家电类型。随着补贴力度加大,未来对应领域的消费有望得到持续刺激。而京东率先宣布承接了国家补贴相关工作,势在重现2024年的增长。

当然也需要注意,补助政策虽是强大助力,但始终是短期红利,而非发展的核心,未来如何增强内生动力依旧是各大消费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新零售发展进行时

在整体发展稳步前进和政策支撑的大环境下,市场不断出现新的消费热点和发展机会,如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随着互联网时代线上消费平稳增长,加上线下消费的基本面,消费呈现双向驱动融合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8%。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及行业业务收入分别实现同比增长19%和11%,预计明年继续实现增长。

在新零售线上+线下+物流的生态体系下,传统商超推进数字化改革,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新零售生鲜超市盒马鲜生、A股上市公司永辉超市等;线上电商同样有志于部署线下业务,通过投资、收购以及自建物流等方式,推进新零售模式建设。

只是新零售转型无论对于传统商超企业还是电商,还是存在不少挑战。阿里近期继2024年12月出售银泰百货之后再一次出售非核心资产,放手此前对新零售的投入,在2025年元旦当天发布公告,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宣布以最高约131.38亿港元出售所持高鑫零售(大润发母公司)全部股权,合计占高鑫零售已发行股份的78.7%。但值得指出的是,根据高鑫零售最新发布的财年中期业绩(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高鑫零售半年营收净利润1.86亿元,实现扭亏为盈。业务潜力尤在,急于转手的阿里此次做出出售决定,更多是为专注于核心电商业务所做的取舍。随着对新零售的探索暂告一段落,未来出海与“重振电商”将会是阿里的重中之重。

阿里正在重操旧业,走向更精细化的运营和业务部署,如其在今年调整了淘宝的发展节奏与方向,没有一味地推行低价策略进行价格战,逐步放弃向拼多多看齐,尤其表现在今年双十一,淘宝在这个往年的重要促销时间节点不再给出大额的补贴力度。但这不代表着阿里放弃了追求新的可能性,而是凭借其天猫、1688等电商业务底盘,采取了更加灵活的业务全局部署,以针对更具购买力、更加注重性价比平替的不同消费需求的多元化满足。

面对市场新变化,企业结合自身业务特点进行战略布局,在舒适区不断优化长板也是一个抓住市场机遇的好方式。未来,消费复苏大潮之下,有望酝酿更多的消费增长赛道,涌现出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投资利好。

$阿里巴巴(BABA)$ $阿里巴巴-W(09988)$ $京东(JD)$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