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墨9810
2020-12-18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
@何安迪:
我的中国“芯”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分享至
微信
复制链接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打开APP,发表看法
APP内打开
发表看法
{"i18n":{"language":"zh_CN"},"detailType":1,"isChannel":false,"data":{"magic":2,"id":397875325,"tweetId":"397875325","gmtCreate":1608229829167,"gmtModify":1703851964940,"author":{"id":3567465177654161,"idStr":"3567465177654161","authorId":3567465177654161,"authorIdStr":"3567465177654161","name":"墨墨9810","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2ab8e555aeb623aa76290ea0df12492","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2,"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2,"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coverImages":[],"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n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n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body></html>","text":"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favorite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397875325","repostId":397374153,"repostType":1,"repost":{"magic":2,"id":397374153,"tweetId":"397374153","gmtCreate":1608197379772,"gmtModify":1703851703567,"author":{"id":3568081734360099,"idStr":"3568081734360099","authorId":3568081734360099,"authorIdStr":"3568081734360099","name":"何安迪","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02c7061d02e3c72d7ce21a375ae80cb6","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2,"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9885,"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themeId":"773504017f40482f84209368b57d8b75","categoryId":"c5e97d7d927343c9a5b039f63562a2e0","name":"每人分享一个财经故事","type":0,"rnLink":"https://laohu8.com/RN?name=RNTheme&page=/theme/detail&rndata={\"themeId\":773504017f40482f84209368b57d8b75}&rnconfig={\"headerBarHidden\": true}","description":"欢迎虎友分享那些大家不知道的人物传记、无用但有趣的财经故事~","image":"https://static.tigerbbs.com/609d5fd1d7867a496957392afd8e91f8"}],"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af9171c86057f74e8f055f6a2b9d0b3","width":"486","height":"28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2bd50ab063f5b13c17ad05f2766d166","width":"431","height":"30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0fdbe3d8a9563acd73431bebda30cbe","width":"221","height":"22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cfc5d4fe934379a91582619e87fe31d","width":"270","height":"18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5b2dd939213d95471c19e808b10ae93","width":"526","height":"32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7606a776babba4cca83d4cd3ef41f5f","width":"439","height":"290"}],"cover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af9171c86057f74e8f055f6a2b9d0b3","width":"486","height":"28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2bd50ab063f5b13c17ad05f2766d166","width":"431","height":"30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0fdbe3d8a9563acd73431bebda30cbe","width":"221","height":"221"}],"title":"我的中国“芯”","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h2>一:扬帆起航</h2> <p>1954年,24岁的张忠谋从麻省理工学院机械专业硕士毕业,信心满满的他向学校申请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不料却两次落榜。</p> <p>这或许是这位天之骄子从出生到现在遭受到的最大一次打击,好在求职之路还算顺畅。拥有名校背景的他,获得了大公司的就业机会,包括当时全球十大企业之一的福特汽车,嗯,专业对口;还有一家研究半导体的公司希凡尼亚,嗯,待遇不错,月薪要比福特高1美元。</p> <p>年轻气盛的张忠谋来到福特公司,直言要求加薪。不出意外,他遭到了公司的拒绝。于是1955年,张忠谋加入了希凡尼亚公司,也结下了他和半导体一生的缘。</p> <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caf9171c86057f74e8f055f6a2b9d0b3\" tg-width=\"486\" tg-height=\"281\"><span>年轻的张忠谋</span></p> <p>与张忠谋相比,同一时期的谢希德要显得幸运许多,仅在转入麻省理工学院两年后,就成功拿到了自己的博士学位。</p> <p>彼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这位学业有成的女博士在朋友的帮助下,毅然回国。不久后,哈佛大学物理博士黄敞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第一位女博士林兰英先后回国。为了躲避搜查,林兰英用药盒带回了自己献给新中国的贺礼——自己提炼的锗单晶和硅单晶。</p> <p>几位年轻有为的学者,穿过太平洋,聚首祖国大陆。在这样一支顶级团队的带领下,中国半导体行业开始了飞速发展。</p> <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e2bd50ab063f5b13c17ad05f2766d166\" tg-width=\"431\" tg-height=\"308\"><span>中国半导体之母——谢希德</span></p> <h2>二:风云巨变</h2> <p>1958年,27岁的张忠谋来到德州,成为德州仪器的第一位中国员工,当时的德州仪器年营业额不到1亿美元。</p> <p>在德州,张忠谋真正感受到了科技公司的创新力量,身处此境的他把满身干劲投入到公司中,没多久就拿到自己人生中第一个管理职位,还同时结识了一位年龄相仿的好友杰克。</p> <p>杰克身高2米,长着一个硕大的脑袋。他告诉张忠谋,自己正在把几个晶体管、电阻、二极管放在同一个硅晶片上。张忠谋没想到,在他看来非常不可思议的一件事还真的让杰克做成了,并且自己成为了这历史性时刻的见证人之一。</p> <p>1958年9月12日,杰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这一天,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也震惊了整个半导体世界。</p> <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b7606a776babba4cca83d4cd3ef41f5f\" tg-width=\"439\" tg-height=\"290\"><span>第一块集成电路</span></p> <p>这里我们要解释一下,半导体是一种材料的总称,而集成电路就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路集合。如果换成我们熟悉的日用品,半导体就好比我们的造纸纤维,集成电路就是一摞纸,而芯片和集成电路类似,好比是一本书或者一个本。</p> <p>此时的中国,由谢希德、黄昆、黄敞、林兰英等众多学者组成的顶级队伍,正不甘示弱地紧追其后,几年后,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集成电路问世。然而一场席卷全国的变革,无数科研技术搁浅。这十年,恰恰是全球半导体技术腾空飞起的十年。</p> <p>一海之隔的日本凭借价格优势,从美国的包围圈中杀出一条血战。美国不甘失败,政府出钱,企业出力,迅速组织起对日本的狙击战。在美国和日本斗得难舍难分之时,韩国趁势而上,迅速出围。此时在半导体行业走出数条弯路的中国,终于幡然醒悟,然而已经落后了美国二十多年。</p> <p>1977年的8月4日,全国33位学者齐聚人民大会堂。这次大会,不仅恢复了全国的高考制度,也鼓励了科学技术发展与创新。然而技术却不是说搞就能搞起来的,一系列政策相继推出,却都收效甚微。</p> <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5b2dd939213d95471c19e808b10ae93\" tg-width=\"526\" tg-height=\"325\"></p> <p>直到1996年,国务院正式批准“909工程”项目,投资百亿也要推出一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p> <p>而这时的美国,曾经在半导体市场呼风唤雨的英特尔早已不复当年辉煌,德州仪器直接宣布关闭DRAM业务,张忠谋也离开了德仪。</p> <p>在半导体行业将近30年的风雨闯荡,早已让这位曾经的落榜青年,登上了半导体行业华人第一的宝座。台湾“科技教父”李国鼎几番赴美,终于把54岁的张忠谋请回了台湾,台积电就此诞生。<a target=\"_blank\" href=\"https://laohu8.com/S/TSM\">$台积电(TSM)$</a></p> <h2>三:荆棘与磕绊</h2> <p>有光的地方就有影。</p> <p>21世纪初期,国家大力发展科技创新,自主研发高性能芯片,全国人民都在翘首以盼。</p> <p>909工程直接为我国科技注入百亿资金,投资了一批优秀企业,其中就包括华为。作为工程资金主要承担者的上海华虹NEC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却依旧没能走出一条生路。</p> <p>华虹身陷困境之际,张汝京在和张忠谋的较量中败下阵来,不甘心的张汝京带着自己的部下和亲信跨过台湾海峡来到大陆。中国大陆第一大芯片制造公司中芯国际在上海冒出了萌芽。<a target=\"_blank\" href=\"https://laohu8.com/S/00981\">$中芯国际(00981)$</a></p> <p>2003年2月26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由陈进领导的汉芯团队研发出了高性能芯片“汉芯1号”。发布会上,鉴定专家组做出一致评定——“汉芯1号”已经达到了国际的先进水平,这是中国芯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p> <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cfc5d4fe934379a91582619e87fe31d\" tg-width=\"270\" tg-height=\"186\"><span>陈进和他的“汉芯一号”</span></p> <p>从汉芯团队组建,到“汉芯1号”的诞生,仅仅用了16个月,而团队领导者陈进也自然是荣誉加身,一时间风光无量。</p> <p>然而2006年1月,一封匿名公开信出现在清华大学水木清华的论坛上,信中公开指责“汉芯一号”造假。嗅到不寻常气息的媒体顺着蛛丝马迹,还真的找到了“汉芯一号”造假的实证。</p> <p>2006年3月,上海市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汉芯”油管的诉讼,原告为上海翰基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在这家公司官网的首页,却挂着这样一条消息“承揽了DSP芯片在产业化应用上的产品定义和造型设计”。</p> <p>芯片还需做造型?</p> <p>深入调查后,真相大白。陈进所推出的“汉芯一号”不过是从美国一家公司买回的芯片,雇人将原有的标志磨掉,然后再加上“汉芯”的标志。这一番偷梁换柱下来,制片骗取了国家上亿元的科研基金,国内科技企业人人谈“芯”色变。</p> <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0fdbe3d8a9563acd73431bebda30cbe\" tg-width=\"221\" tg-height=\"221\"></p> <p>于此同时,中芯国际的日子也不好过,台积电再次向中芯国际发起诉讼,2009年,加州法院开庭,中芯国际败诉。这次败诉,使得中芯国际付出了3.75亿美元的赔偿金,外加8%-10%的股份。</p> <p>张汝京在和台积电缠斗6年后,选择牺牲自己保全公司,2009年张汝京从中芯国际辞职,并发誓永远不再踏足半导体领域。</p> <h2>终</h2> <p>我们纵观中国芯片几十年的风云历程,必会提及张忠谋和他的台积电。<a target=\"_blank\" href=\"https://laohu8.com/S/TSM\">$台积电(TSM)$</a></p> <p>不论是创办中芯国际的张汝京,还是今天闹得风风雨雨的蒋尚义和梁孟松,三者都是台积电出身。</p> <p>张汝京因不愿意屈居张忠谋之下,才有了今日的中芯国际;梁孟松投靠了对家三星,才迎来了自己职业的高峰期。</p> <p>不论梁蒋二人为何而争,有一点毋庸置疑,在中国芯片的发展史上,他们都是奠基者。</p> <p>磕磕绊绊几十年,中国“芯”要想真正的实现弯道超车,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h2>一:扬帆起航</h2> <p>1954年,24岁的张忠谋从麻省理工学院机械专业硕士毕业,信心满满的他向学校申请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不料却两次落榜。</p> <p>这或许是这位天之骄子从出生到现在遭受到的最大一次打击,好在求职之路还算顺畅。拥有名校背景的他,获得了大公司的就业机会,包括当时全球十大企业之一的福特汽车,嗯,专业对口;还有一家研究半导体的公司希凡尼亚,嗯,待遇不错,月薪要比福特高1美元。</p> <p>年轻气盛的张忠谋来到福特公司,直言要求加薪。不出意外,他遭到了公司的拒绝。于是1955年,张忠谋加入了希凡尼亚公司,也结下了他和半导体一生的缘。</p> <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caf9171c86057f74e8f055f6a2b9d0b3\" tg-width=\"486\" tg-height=\"281\"><span>年轻的张忠谋</span></p> <p>与张忠谋相比,同一时期的谢希德要显得幸运许多,仅在转入麻省理工学院两年后,就成功拿到了自己的博士学位。</p> <p>彼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这位学业有成的女博士在朋友的帮助下,毅然回国。不久后,哈佛大学物理博士黄敞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第一位女博士林兰英先后回国。为了躲避搜查,林兰英用药盒带回了自己献给新中国的贺礼——自己提炼的锗单晶和硅单晶。</p> <p>几位年轻有为的学者,穿过太平洋,聚首祖国大陆。在这样一支顶级团队的带领下,中国半导体行业开始了飞速发展。</p> <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e2bd50ab063f5b13c17ad05f2766d166\" tg-width=\"431\" tg-height=\"308\"><span>中国半导体之母——谢希德</span></p> <h2>二:风云巨变</h2> <p>1958年,27岁的张忠谋来到德州,成为德州仪器的第一位中国员工,当时的德州仪器年营业额不到1亿美元。</p> <p>在德州,张忠谋真正感受到了科技公司的创新力量,身处此境的他把满身干劲投入到公司中,没多久就拿到自己人生中第一个管理职位,还同时结识了一位年龄相仿的好友杰克。</p> <p>杰克身高2米,长着一个硕大的脑袋。他告诉张忠谋,自己正在把几个晶体管、电阻、二极管放在同一个硅晶片上。张忠谋没想到,在他看来非常不可思议的一件事还真的让杰克做成了,并且自己成为了这历史性时刻的见证人之一。</p> <p>1958年9月12日,杰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这一天,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也震惊了整个半导体世界。</p> <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b7606a776babba4cca83d4cd3ef41f5f\" tg-width=\"439\" tg-height=\"290\"><span>第一块集成电路</span></p> <p>这里我们要解释一下,半导体是一种材料的总称,而集成电路就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路集合。如果换成我们熟悉的日用品,半导体就好比我们的造纸纤维,集成电路就是一摞纸,而芯片和集成电路类似,好比是一本书或者一个本。</p> <p>此时的中国,由谢希德、黄昆、黄敞、林兰英等众多学者组成的顶级队伍,正不甘示弱地紧追其后,几年后,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集成电路问世。然而一场席卷全国的变革,无数科研技术搁浅。这十年,恰恰是全球半导体技术腾空飞起的十年。</p> <p>一海之隔的日本凭借价格优势,从美国的包围圈中杀出一条血战。美国不甘失败,政府出钱,企业出力,迅速组织起对日本的狙击战。在美国和日本斗得难舍难分之时,韩国趁势而上,迅速出围。此时在半导体行业走出数条弯路的中国,终于幡然醒悟,然而已经落后了美国二十多年。</p> <p>1977年的8月4日,全国33位学者齐聚人民大会堂。这次大会,不仅恢复了全国的高考制度,也鼓励了科学技术发展与创新。然而技术却不是说搞就能搞起来的,一系列政策相继推出,却都收效甚微。</p> <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5b2dd939213d95471c19e808b10ae93\" tg-width=\"526\" tg-height=\"325\"></p> <p>直到1996年,国务院正式批准“909工程”项目,投资百亿也要推出一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p> <p>而这时的美国,曾经在半导体市场呼风唤雨的英特尔早已不复当年辉煌,德州仪器直接宣布关闭DRAM业务,张忠谋也离开了德仪。</p> <p>在半导体行业将近30年的风雨闯荡,早已让这位曾经的落榜青年,登上了半导体行业华人第一的宝座。台湾“科技教父”李国鼎几番赴美,终于把54岁的张忠谋请回了台湾,台积电就此诞生。<a target=\"_blank\" href=\"https://laohu8.com/S/TSM\">$台积电(TSM)$</a></p> <h2>三:荆棘与磕绊</h2> <p>有光的地方就有影。</p> <p>21世纪初期,国家大力发展科技创新,自主研发高性能芯片,全国人民都在翘首以盼。</p> <p>909工程直接为我国科技注入百亿资金,投资了一批优秀企业,其中就包括华为。作为工程资金主要承担者的上海华虹NEC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却依旧没能走出一条生路。</p> <p>华虹身陷困境之际,张汝京在和张忠谋的较量中败下阵来,不甘心的张汝京带着自己的部下和亲信跨过台湾海峡来到大陆。中国大陆第一大芯片制造公司中芯国际在上海冒出了萌芽。<a target=\"_blank\" href=\"https://laohu8.com/S/00981\">$中芯国际(00981)$</a></p> <p>2003年2月26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由陈进领导的汉芯团队研发出了高性能芯片“汉芯1号”。发布会上,鉴定专家组做出一致评定——“汉芯1号”已经达到了国际的先进水平,这是中国芯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p> <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cfc5d4fe934379a91582619e87fe31d\" tg-width=\"270\" tg-height=\"186\"><span>陈进和他的“汉芯一号”</span></p> <p>从汉芯团队组建,到“汉芯1号”的诞生,仅仅用了16个月,而团队领导者陈进也自然是荣誉加身,一时间风光无量。</p> <p>然而2006年1月,一封匿名公开信出现在清华大学水木清华的论坛上,信中公开指责“汉芯一号”造假。嗅到不寻常气息的媒体顺着蛛丝马迹,还真的找到了“汉芯一号”造假的实证。</p> <p>2006年3月,上海市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汉芯”油管的诉讼,原告为上海翰基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在这家公司官网的首页,却挂着这样一条消息“承揽了DSP芯片在产业化应用上的产品定义和造型设计”。</p> <p>芯片还需做造型?</p> <p>深入调查后,真相大白。陈进所推出的“汉芯一号”不过是从美国一家公司买回的芯片,雇人将原有的标志磨掉,然后再加上“汉芯”的标志。这一番偷梁换柱下来,制片骗取了国家上亿元的科研基金,国内科技企业人人谈“芯”色变。</p> <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0fdbe3d8a9563acd73431bebda30cbe\" tg-width=\"221\" tg-height=\"221\"></p> <p>于此同时,中芯国际的日子也不好过,台积电再次向中芯国际发起诉讼,2009年,加州法院开庭,中芯国际败诉。这次败诉,使得中芯国际付出了3.75亿美元的赔偿金,外加8%-10%的股份。</p> <p>张汝京在和台积电缠斗6年后,选择牺牲自己保全公司,2009年张汝京从中芯国际辞职,并发誓永远不再踏足半导体领域。</p> <h2>终</h2> <p>我们纵观中国芯片几十年的风云历程,必会提及张忠谋和他的台积电。<a target=\"_blank\" href=\"https://laohu8.com/S/TSM\">$台积电(TSM)$</a></p> <p>不论是创办中芯国际的张汝京,还是今天闹得风风雨雨的蒋尚义和梁孟松,三者都是台积电出身。</p> <p>张汝京因不愿意屈居张忠谋之下,才有了今日的中芯国际;梁孟松投靠了对家三星,才迎来了自己职业的高峰期。</p> <p>不论梁蒋二人为何而争,有一点毋庸置疑,在中国芯片的发展史上,他们都是奠基者。</p> <p>磕磕绊绊几十年,中国“芯”要想真正的实现弯道超车,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p></body></html>","text":"一:扬帆起航 1954年,24岁的张忠谋从麻省理工学院机械专业硕士毕业,信心满满的他向学校申请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不料却两次落榜。 这或许是这位天之骄子从出生到现在遭受到的最大一次打击,好在求职之路还算顺畅。拥有名校背景的他,获得了大公司的就业机会,包括当时全球十大企业之一的福特汽车,嗯,专业对口;还有一家研究半导体的公司希凡尼亚,嗯,待遇不错,月薪要比福特高1美元。 年轻气盛的张忠谋来到福特公司,直言要求加薪。不出意外,他遭到了公司的拒绝。于是1955年,张忠谋加入了希凡尼亚公司,也结下了他和半导体一生的缘。 年轻的张忠谋 与张忠谋相比,同一时期的谢希德要显得幸运许多,仅在转入麻省理工学院两年后,就成功拿到了自己的博士学位。 彼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这位学业有成的女博士在朋友的帮助下,毅然回国。不久后,哈佛大学物理博士黄敞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第一位女博士林兰英先后回国。为了躲避搜查,林兰英用药盒带回了自己献给新中国的贺礼——自己提炼的锗单晶和硅单晶。 几位年轻有为的学者,穿过太平洋,聚首祖国大陆。在这样一支顶级团队的带领下,中国半导体行业开始了飞速发展。 中国半导体之母——谢希德 二:风云巨变 1958年,27岁的张忠谋来到德州,成为德州仪器的第一位中国员工,当时的德州仪器年营业额不到1亿美元。 在德州,张忠谋真正感受到了科技公司的创新力量,身处此境的他把满身干劲投入到公司中,没多久就拿到自己人生中第一个管理职位,还同时结识了一位年龄相仿的好友杰克。 杰克身高2米,长着一个硕大的脑袋。他告诉张忠谋,自己正在把几个晶体管、电阻、二极管放在同一个硅晶片上。张忠谋没想到,在他看来非常不可思议的一件事还真的让杰克做成了,并且自己成为了这历史性时刻的见证人之一。 1958年9月12日,杰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这一天,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也震惊了整个半导体世界。 第一块集成电路 这里我们要解释一下,半导体是一种材料的总称,而集成电路就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路集合。如果换成我们熟悉的日用品,半导体就好比我们的造纸纤维,集成电路就是一摞纸,而芯片和集成电路类似,好比是一本书或者一个本。 此时的中国,由谢希德、黄昆、黄敞、林兰英等众多学者组成的顶级队伍,正不甘示弱地紧追其后,几年后,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集成电路问世。然而一场席卷全国的变革,无数科研技术搁浅。这十年,恰恰是全球半导体技术腾空飞起的十年。 一海之隔的日本凭借价格优势,从美国的包围圈中杀出一条血战。美国不甘失败,政府出钱,企业出力,迅速组织起对日本的狙击战。在美国和日本斗得难舍难分之时,韩国趁势而上,迅速出围。此时在半导体行业走出数条弯路的中国,终于幡然醒悟,然而已经落后了美国二十多年。 1977年的8月4日,全国33位学者齐聚人民大会堂。这次大会,不仅恢复了全国的高考制度,也鼓励了科学技术发展与创新。然而技术却不是说搞就能搞起来的,一系列政策相继推出,却都收效甚微。 直到1996年,国务院正式批准“909工程”项目,投资百亿也要推出一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 而这时的美国,曾经在半导体市场呼风唤雨的英特尔早已不复当年辉煌,德州仪器直接宣布关闭DRAM业务,张忠谋也离开了德仪。 在半导体行业将近30年的风雨闯荡,早已让这位曾经的落榜青年,登上了半导体行业华人第一的宝座。台湾“科技教父”李国鼎几番赴美,终于把54岁的张忠谋请回了台湾,台积电就此诞生。$台积电(TSM)$ 三:荆棘与磕绊 有光的地方就有影。 21世纪初期,国家大力发展科技创新,自主研发高性能芯片,全国人民都在翘首以盼。 909工程直接为我国科技注入百亿资金,投资了一批优秀企业,其中就包括华为。作为工程资金主要承担者的上海华虹NEC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却依旧没能走出一条生路。 华虹身陷困境之际,张汝京在和张忠谋的较量中败下阵来,不甘心的张汝京带着自己的部下和亲信跨过台湾海峡来到大陆。中国大陆第一大芯片制造公司中芯国际在上海冒出了萌芽。$中芯国际(00981)$ 2003年2月26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由陈进领导的汉芯团队研发出了高性能芯片“汉芯1号”。发布会上,鉴定专家组做出一致评定——“汉芯1号”已经达到了国际的先进水平,这是中国芯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陈进和他的“汉芯一号” 从汉芯团队组建,到“汉芯1号”的诞生,仅仅用了16个月,而团队领导者陈进也自然是荣誉加身,一时间风光无量。 然而2006年1月,一封匿名公开信出现在清华大学水木清华的论坛上,信中公开指责“汉芯一号”造假。嗅到不寻常气息的媒体顺着蛛丝马迹,还真的找到了“汉芯一号”造假的实证。 2006年3月,上海市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汉芯”油管的诉讼,原告为上海翰基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在这家公司官网的首页,却挂着这样一条消息“承揽了DSP芯片在产业化应用上的产品定义和造型设计”。 芯片还需做造型? 深入调查后,真相大白。陈进所推出的“汉芯一号”不过是从美国一家公司买回的芯片,雇人将原有的标志磨掉,然后再加上“汉芯”的标志。这一番偷梁换柱下来,制片骗取了国家上亿元的科研基金,国内科技企业人人谈“芯”色变。 于此同时,中芯国际的日子也不好过,台积电再次向中芯国际发起诉讼,2009年,加州法院开庭,中芯国际败诉。这次败诉,使得中芯国际付出了3.75亿美元的赔偿金,外加8%-10%的股份。 张汝京在和台积电缠斗6年后,选择牺牲自己保全公司,2009年张汝京从中芯国际辞职,并发誓永远不再踏足半导体领域。 终 我们纵观中国芯片几十年的风云历程,必会提及张忠谋和他的台积电。$台积电(TSM)$ 不论是创办中芯国际的张汝京,还是今天闹得风风雨雨的蒋尚义和梁孟松,三者都是台积电出身。 张汝京因不愿意屈居张忠谋之下,才有了今日的中芯国际;梁孟松投靠了对家三星,才迎来了自己职业的高峰期。 不论梁蒋二人为何而争,有一点毋庸置疑,在中国芯片的发展史上,他们都是奠基者。 磕磕绊绊几十年,中国“芯”要想真正的实现弯道超车,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highlighted":2,"essential":2,"paper":2,"link":"https://laohu8.com/post/397374153","repostId":0,"isVote":1,"tweetType":1,"commentLimit":10,"symbols":["TSM","00981"],"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4557,"xxTargetLangEnum":"ZH_CN"},"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848,"commentLimit":10,"likeStatus":false,"favoriteStatus":false,"reportStatus":false,"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25,"xxTargetLangEnum":"ZH_CN"},"commentList":[],"isCommentEnd":true,"isTiger":false,"isWeiXinMini":false,"url":"/m/post/397875325"}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