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笑2006
02-10
如果我是老特,会考虑尽早刺破泡沫—当我写下这句话时突然意识到这是他最后一届,其实不需要在乎任内崩盘。离职后哪管共和党洪水滔天。
@Shine_步步为营:
美股到底能否走熊?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分享至
微信
复制链接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打开APP,发表看法
APP内打开
发表看法
{"i18n":{"language":"zh_CN"},"detailType":1,"isChannel":false,"data":{"magic":2,"id":402165261897920,"tweetId":"402165261897920","gmtCreate":1739203114807,"gmtModify":1739203254618,"author":{"id":3578632988889502,"idStr":"3578632988889502","authorId":3578632988889502,"authorIdStr":"3578632988889502","name":"微微笑2006","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d77707330c5fbe5c62295d6d6b7d38d1","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6,"crmLevelSwitch":0,"currentWearingBadge":{"badge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3","templateUu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name":"偶像虎友","description":"加入老虎社区1500天","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8b40ae7da5bf081a1c84df14bf9e636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f160eceddd7c284a8e1136557615cfad","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11792805c468334a9b31c39f95a41c6a","redirectLinkEnabled":0,"hasAllocated":1,"isWearing":1,"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5.04.21","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4,"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coverImages":[],"html":"<html><head></head><body>如果我是老特,会考虑尽早刺破泡沫—当我写下这句话时突然意识到这是他最后一届,其实不需要在乎任内崩盘。离职后哪管共和党洪水滔天。</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如果我是老特,会考虑尽早刺破泡沫—当我写下这句话时突然意识到这是他最后一届,其实不需要在乎任内崩盘。离职后哪管共和党洪水滔天。</body></html>","text":"如果我是老特,会考虑尽早刺破泡沫—当我写下这句话时突然意识到这是他最后一届,其实不需要在乎任内崩盘。离职后哪管共和党洪水滔天。","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favorite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02165261897920","repostId":402155788525992,"repostType":1,"repost":{"magic":2,"id":402155788525992,"tweetId":"402155788525992","gmtCreate":1739200952496,"gmtModify":1739254127220,"gmtUserModify":1739253179513,"author":{"id":4161841818173672,"idStr":"4161841818173672","authorId":4161841818173672,"authorIdStr":"4161841818173672","name":"Shine_步步为营","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b032e17cc48324c2e084a17d96afcd29","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7,"crmLevelSwitch":1,"currentWearingBadge":{"badgeId":"3f8f4b8c193b4343a88817ce07587dbd-1","templateUuid":"3f8f4b8c193b4343a88817ce07587dbd","name":"星级创作者","description":"累计发表精华帖>=3(或有料帖>=10),且30天内发表过至少一篇精华帖(或4篇有料帖)并参与过评论","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1866dcf97a73be1c330f85862546aedc","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4f5c5fa8e2c7683bb5a7fce8753ee456","redirectLinkEnabled":1,"redirectLink":"https://www.laohu8.com/activity/market/2023/star-contributors/","hasAllocated":1,"isWearing":1,"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4.12.05","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535,"starInvestorFlag":true,"fullDisclosureFlag":false,"starInvestorFollowerNum":356,"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224,"userFollowInvestorFlag":false,"orderNotificationFlag":false,"ror":231.29,"showRor":true,"winRationPercentage":59.006211,"tradeVolumeEst":0},"themes":[{"themeId":"977a685f5ae7492db1863bff9bcfcf30","categoryId":"2929bb7468f5415f853fd96fb35d7c3b","name":"股灾爆发!美股跌入熊市","type":2,"rnLink":"https://laohu8.com/RN?name=RNTheme&page=/theme/special/finance&rndata={\"themeId\":977a685f5ae7492db1863bff9bcfcf30}&rnconfig={\"headerBarHidden\": true}","description":"美国股市周三遭重创,道指自金融危机以来首次确认进入熊市区域。","image":"https://static.tigerbbs.com/c29fc7f67e9dd09a64eed15eeb6c8945"}],"images":[],"coverImages":[],"title":"美股到底能否走熊?","html":"<html><head></head><body><p><a href=\"https://laohu8.com/S/.SPX\">$标普500(.SPX)$ </a> <a href=\"https://laohu8.com/S/QQQ\">$纳指100ETF(QQQ)$ </a> <a href=\"https://laohu8.com/S/SPY\">$标普500ETF(SPY)$ </a> </p>\n<p>最近股市波动非常大,涨几天就来个回调。而且整体估值处于高位。那么当前是否可能步入熊市呢?先说结论:我认为不具备走熊的条件。我们可以对比这十年内的两次熊市。</p>\n<p>在过去十年美股经历了两次主要的熊市,即2020年疫情引发的市场崩盘和2022年因高通胀及美联储加息引发的熊市。以下是详细分析:</p>\n<p>1. 2020年新冠疫情熊市</p>\n<p>• 时间:2020年2月20日 - 2020年3月23日(约一个月)</p>\n<p>• 跌幅:</p>\n<p>• 标普500(S&P 500):从 3386 点跌至 2237 点,跌幅约 -34%</p>\n<p>• 道琼斯指数(DJIA):跌幅约 -37%</p>\n<p>• 纳斯达克(NASDAQ):跌幅约 -30%</p>\n<p>主要原因</p>\n<p>1. 新冠疫情全球爆发</p>\n<p>• 2020年初,新冠在全球扩散,导致封锁、供应链中断和经济活动骤停。</p>\n<p>• 投资者担忧全球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市场恐慌性抛售。</p>\n<p>2. 全球经济停滞</p>\n<p>• 大规模停工、停产,消费和企业盈利大幅下降。</p>\n<p>• 旅游、航空、酒店、零售等行业首当其冲。</p>\n<p>3. 原油价格暴跌</p>\n<p>• 2020年3月,沙特与俄罗斯爆发原油价格战,WTI 原油期货一度跌至负值(-37美元/桶),加剧市场恐慌。</p>\n<p>4. 美股“熔断”机制启动</p>\n<p>• 美股在 2020 年 3 月份 四次触发熔断(历史首次出现),加剧恐慌情绪。</p>\n<p>市场恢复</p>\n<p>• 美联储快速干预:紧急降息至 0%,启动 无限量 QE(量化宽松),提供流动性支持。</p>\n<p>• 财政刺激:美国政府推出 2.2 万亿美元财政刺激(CARES Act),包括现金补贴、企业救助和失业补助。</p>\n<p>• 疫苗研发推进:市场对疫苗的乐观预期促使股市在2020年下半年迅速反弹。</p>\n<p>→ 结果:2020年3月23日触底后,美股迅速进入牛市。科技股(FAANG)和成长股领涨,标普500在2020年底创下新高。</p>\n<p>2. 2022年美联储加息熊市</p>\n<p>• 时间:2022年1月 - 2022年10月</p>\n<p>• 跌幅:</p>\n<p>• 标普500:从 4818 点跌至 3491 点,跌幅约 -27%</p>\n<p>• 纳斯达克100:跌幅约 -33%</p>\n<p>• 道琼斯指数:跌幅约 -22%</p>\n<p>主要原因</p>\n<p>1. 通胀飙升</p>\n<p>• 由于疫情后的供需失衡、美联储过度宽松货币政策、全球供应链瓶颈,2022年6月美国CPI达 9.1%,创40年新高。</p>\n<p>2. 美联储激进加息</p>\n<p>• 2022年3月 - 12月,美联储连续7次加息,将利率从0% 提升至 4.25%-4.5%。</p>\n<p>• 利率上升导致科技股、高成长股估值大幅收缩。</p>\n<p>3. 俄乌战争 & 能源危机</p>\n<p>• 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推高能源价格。</p>\n<p>• 美联储本希望缓慢加息,但通胀压力迫使其加快紧缩节奏。</p>\n<p>4. 科技股泡沫破裂</p>\n<p>• 2020-2021年间,科技股大幅上涨,但2022年开始因加息和经济放缓,科技股大跌。</p>\n<p>• Meta(-64%)、Tesla(-65%)、Netflix(-51%)等明星股暴跌。</p>\n<p>5. 经济衰退担忧</p>\n<p>• 2022年Q1、Q2美国GDP负增长(技术性衰退)。</p>\n<p>• 美联储表示愿意承受经济放缓以遏制通胀,市场担忧“硬着陆”。</p>\n<p>市场恢复</p>\n<p>• 2022年10月,美股触底反弹:</p>\n<p>• 市场预期美联储放缓加息,资金重新流入股票市场。</p>\n<p>• 科技股超跌反弹,AI 相关概念(如 Nvidia)开始走强。</p>\n<p>• 2023年开始,美股进入新一轮牛市。</p>\n<p>对比 2020 vs 2022 熊市</p>\n<p>因素 2020年疫情崩盘 2022年加息熊市</p>\n<p>起因 疫情封锁 + 经济停滞 通胀飙升 + 美联储加息</p>\n<p>市场跌幅 -34%(标普500) -27%(标普500)</p>\n<p>熊市时长 1 个月(短暂但剧烈) 约 10 个月(较长)</p>\n<p>美联储应对 降息 + QE(放水救市) 加息 + QT(紧缩流动性)</p>\n<p>市场情绪 恐慌性抛售 + 熔断 估值压缩 + 资金撤离</p>\n<p>复苏动力 经济重启 + 资金流入 预期加息放缓 + AI 复苏</p>\n<p>未来熊市可能的触发因素</p>\n<p>2025年市场仍处于多头趋势,但是存在以下风险:</p>\n<p>1. 美联储政策错误:如果通胀再次飙升,美联储可能不得不再次加息,导致市场崩跌。【概率低】</p>\n<p>2. 债务危机:美国国债规模过大,债务上限问题可能引发金融市场动荡。【概率低】</p>\n<p>3.AI 泡沫破裂:科技股(特别是 Nvidia、AMD、Microsoft)已涨幅巨大,若 AI 预期未能兑现,可能导致科技股回调。【概率高】</p>\n<p>4.经济衰退:如果美联储维持高利率过长,可能拖累经济增长,导致新一轮熊市。【概率低】</p>\n<p>—————</p>\n<p>2020年是个黑天鹅,2025无法借鉴。</p>\n<p>2022年的熊市实际也是多个因素共同导致的。</p>\n<p>2025年与2022年相比,只有一点相似,科技股的估值过高,2022年是元宇宙,2025年是AI。但是单纯这一点是无法改变当前牛市的趋势的。</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a href=\"https://laohu8.com/S/.SPX\">$标普500(.SPX)$ </a> <a href=\"https://laohu8.com/S/QQQ\">$纳指100ETF(QQQ)$ </a> <a href=\"https://laohu8.com/S/SPY\">$标普500ETF(SPY)$ </a> </p>\n<p>最近股市波动非常大,涨几天就来个回调。而且整体估值处于高位。那么当前是否可能步入熊市呢?先说结论:我认为不具备走熊的条件。我们可以对比这十年内的两次熊市。</p>\n<p>在过去十年美股经历了两次主要的熊市,即2020年疫情引发的市场崩盘和2022年因高通胀及美联储加息引发的熊市。以下是详细分析:</p>\n<p>1. 2020年新冠疫情熊市</p>\n<p>• 时间:2020年2月20日 - 2020年3月23日(约一个月)</p>\n<p>• 跌幅:</p>\n<p>• 标普500(S&P 500):从 3386 点跌至 2237 点,跌幅约 -34%</p>\n<p>• 道琼斯指数(DJIA):跌幅约 -37%</p>\n<p>• 纳斯达克(NASDAQ):跌幅约 -30%</p>\n<p>主要原因</p>\n<p>1. 新冠疫情全球爆发</p>\n<p>• 2020年初,新冠在全球扩散,导致封锁、供应链中断和经济活动骤停。</p>\n<p>• 投资者担忧全球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市场恐慌性抛售。</p>\n<p>2. 全球经济停滞</p>\n<p>• 大规模停工、停产,消费和企业盈利大幅下降。</p>\n<p>• 旅游、航空、酒店、零售等行业首当其冲。</p>\n<p>3. 原油价格暴跌</p>\n<p>• 2020年3月,沙特与俄罗斯爆发原油价格战,WTI 原油期货一度跌至负值(-37美元/桶),加剧市场恐慌。</p>\n<p>4. 美股“熔断”机制启动</p>\n<p>• 美股在 2020 年 3 月份 四次触发熔断(历史首次出现),加剧恐慌情绪。</p>\n<p>市场恢复</p>\n<p>• 美联储快速干预:紧急降息至 0%,启动 无限量 QE(量化宽松),提供流动性支持。</p>\n<p>• 财政刺激:美国政府推出 2.2 万亿美元财政刺激(CARES Act),包括现金补贴、企业救助和失业补助。</p>\n<p>• 疫苗研发推进:市场对疫苗的乐观预期促使股市在2020年下半年迅速反弹。</p>\n<p>→ 结果:2020年3月23日触底后,美股迅速进入牛市。科技股(FAANG)和成长股领涨,标普500在2020年底创下新高。</p>\n<p>2. 2022年美联储加息熊市</p>\n<p>• 时间:2022年1月 - 2022年10月</p>\n<p>• 跌幅:</p>\n<p>• 标普500:从 4818 点跌至 3491 点,跌幅约 -27%</p>\n<p>• 纳斯达克100:跌幅约 -33%</p>\n<p>• 道琼斯指数:跌幅约 -22%</p>\n<p>主要原因</p>\n<p>1. 通胀飙升</p>\n<p>• 由于疫情后的供需失衡、美联储过度宽松货币政策、全球供应链瓶颈,2022年6月美国CPI达 9.1%,创40年新高。</p>\n<p>2. 美联储激进加息</p>\n<p>• 2022年3月 - 12月,美联储连续7次加息,将利率从0% 提升至 4.25%-4.5%。</p>\n<p>• 利率上升导致科技股、高成长股估值大幅收缩。</p>\n<p>3. 俄乌战争 & 能源危机</p>\n<p>• 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推高能源价格。</p>\n<p>• 美联储本希望缓慢加息,但通胀压力迫使其加快紧缩节奏。</p>\n<p>4. 科技股泡沫破裂</p>\n<p>• 2020-2021年间,科技股大幅上涨,但2022年开始因加息和经济放缓,科技股大跌。</p>\n<p>• Meta(-64%)、Tesla(-65%)、Netflix(-51%)等明星股暴跌。</p>\n<p>5. 经济衰退担忧</p>\n<p>• 2022年Q1、Q2美国GDP负增长(技术性衰退)。</p>\n<p>• 美联储表示愿意承受经济放缓以遏制通胀,市场担忧“硬着陆”。</p>\n<p>市场恢复</p>\n<p>• 2022年10月,美股触底反弹:</p>\n<p>• 市场预期美联储放缓加息,资金重新流入股票市场。</p>\n<p>• 科技股超跌反弹,AI 相关概念(如 Nvidia)开始走强。</p>\n<p>• 2023年开始,美股进入新一轮牛市。</p>\n<p>对比 2020 vs 2022 熊市</p>\n<p>因素 2020年疫情崩盘 2022年加息熊市</p>\n<p>起因 疫情封锁 + 经济停滞 通胀飙升 + 美联储加息</p>\n<p>市场跌幅 -34%(标普500) -27%(标普500)</p>\n<p>熊市时长 1 个月(短暂但剧烈) 约 10 个月(较长)</p>\n<p>美联储应对 降息 + QE(放水救市) 加息 + QT(紧缩流动性)</p>\n<p>市场情绪 恐慌性抛售 + 熔断 估值压缩 + 资金撤离</p>\n<p>复苏动力 经济重启 + 资金流入 预期加息放缓 + AI 复苏</p>\n<p>未来熊市可能的触发因素</p>\n<p>2025年市场仍处于多头趋势,但是存在以下风险:</p>\n<p>1. 美联储政策错误:如果通胀再次飙升,美联储可能不得不再次加息,导致市场崩跌。【概率低】</p>\n<p>2. 债务危机:美国国债规模过大,债务上限问题可能引发金融市场动荡。【概率低】</p>\n<p>3.AI 泡沫破裂:科技股(特别是 Nvidia、AMD、Microsoft)已涨幅巨大,若 AI 预期未能兑现,可能导致科技股回调。【概率高】</p>\n<p>4.经济衰退:如果美联储维持高利率过长,可能拖累经济增长,导致新一轮熊市。【概率低】</p>\n<p>—————</p>\n<p>2020年是个黑天鹅,2025无法借鉴。</p>\n<p>2022年的熊市实际也是多个因素共同导致的。</p>\n<p>2025年与2022年相比,只有一点相似,科技股的估值过高,2022年是元宇宙,2025年是AI。但是单纯这一点是无法改变当前牛市的趋势的。</p></body></html>","text":"$标普500(.SPX)$ $纳指100ETF(QQQ)$ $标普500ETF(SPY)$ 最近股市波动非常大,涨几天就来个回调。而且整体估值处于高位。那么当前是否可能步入熊市呢?先说结论:我认为不具备走熊的条件。我们可以对比这十年内的两次熊市。 在过去十年美股经历了两次主要的熊市,即2020年疫情引发的市场崩盘和2022年因高通胀及美联储加息引发的熊市。以下是详细分析: 1. 2020年新冠疫情熊市 • 时间:2020年2月20日 - 2020年3月23日(约一个月) • 跌幅: • 标普500(S&P 500):从 3386 点跌至 2237 点,跌幅约 -34% • 道琼斯指数(DJIA):跌幅约 -37% • 纳斯达克(NASDAQ):跌幅约 -30% 主要原因 1. 新冠疫情全球爆发 • 2020年初,新冠在全球扩散,导致封锁、供应链中断和经济活动骤停。 • 投资者担忧全球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市场恐慌性抛售。 2. 全球经济停滞 • 大规模停工、停产,消费和企业盈利大幅下降。 • 旅游、航空、酒店、零售等行业首当其冲。 3. 原油价格暴跌 • 2020年3月,沙特与俄罗斯爆发原油价格战,WTI 原油期货一度跌至负值(-37美元/桶),加剧市场恐慌。 4. 美股“熔断”机制启动 • 美股在 2020 年 3 月份 四次触发熔断(历史首次出现),加剧恐慌情绪。 市场恢复 • 美联储快速干预:紧急降息至 0%,启动 无限量 QE(量化宽松),提供流动性支持。 • 财政刺激:美国政府推出 2.2 万亿美元财政刺激(CARES Act),包括现金补贴、企业救助和失业补助。 • 疫苗研发推进:市场对疫苗的乐观预期促使股市在2020年下半年迅速反弹。 → 结果:2020年3月23日触底后,美股迅速进入牛市。科技股(FAANG)和成长股领涨,标普500在2020年底创下新高。 2. 2022年美联储加息熊市 • 时间:2022年1月 - 2022年10月 • 跌幅: • 标普500:从 4818 点跌至 3491 点,跌幅约 -27% • 纳斯达克100:跌幅约 -33% • 道琼斯指数:跌幅约 -22% 主要原因 1. 通胀飙升 • 由于疫情后的供需失衡、美联储过度宽松货币政策、全球供应链瓶颈,2022年6月美国CPI达 9.1%,创40年新高。 2. 美联储激进加息 • 2022年3月 - 12月,美联储连续7次加息,将利率从0% 提升至 4.25%-4.5%。 • 利率上升导致科技股、高成长股估值大幅收缩。 3. 俄乌战争 & 能源危机 • 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推高能源价格。 • 美联储本希望缓慢加息,但通胀压力迫使其加快紧缩节奏。 4. 科技股泡沫破裂 • 2020-2021年间,科技股大幅上涨,但2022年开始因加息和经济放缓,科技股大跌。 • Meta(-64%)、Tesla(-65%)、Netflix(-51%)等明星股暴跌。 5. 经济衰退担忧 • 2022年Q1、Q2美国GDP负增长(技术性衰退)。 • 美联储表示愿意承受经济放缓以遏制通胀,市场担忧“硬着陆”。 市场恢复 • 2022年10月,美股触底反弹: • 市场预期美联储放缓加息,资金重新流入股票市场。 • 科技股超跌反弹,AI 相关概念(如 Nvidia)开始走强。 • 2023年开始,美股进入新一轮牛市。 对比 2020 vs 2022 熊市 因素 2020年疫情崩盘 2022年加息熊市 起因 疫情封锁 + 经济停滞 通胀飙升 + 美联储加息 市场跌幅 -34%(标普500) -27%(标普500) 熊市时长 1 个月(短暂但剧烈) 约 10 个月(较长) 美联储应对 降息 + QE(放水救市) 加息 + QT(紧缩流动性) 市场情绪 恐慌性抛售 + 熔断 估值压缩 + 资金撤离 复苏动力 经济重启 + 资金流入 预期加息放缓 + AI 复苏 未来熊市可能的触发因素 2025年市场仍处于多头趋势,但是存在以下风险: 1. 美联储政策错误:如果通胀再次飙升,美联储可能不得不再次加息,导致市场崩跌。【概率低】 2. 债务危机:美国国债规模过大,债务上限问题可能引发金融市场动荡。【概率低】 3.AI 泡沫破裂:科技股(特别是 Nvidia、AMD、Microsoft)已涨幅巨大,若 AI 预期未能兑现,可能导致科技股回调。【概率高】 4.经济衰退:如果美联储维持高利率过长,可能拖累经济增长,导致新一轮熊市。【概率低】 ————— 2020年是个黑天鹅,2025无法借鉴。 2022年的熊市实际也是多个因素共同导致的。 2025年与2022年相比,只有一点相似,科技股的估值过高,2022年是元宇宙,2025年是AI。但是单纯这一点是无法改变当前牛市的趋势的。","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nk":"https://laohu8.com/post/402155788525992","repostId":0,"isVote":1,"tweetType":1,"commentLimit":10,"symbols":["QQQ",".SPX","SPY"],"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true,"length":2950,"optionInvolvedFlag":false,"xxTargetLangEnum":"ZH_CN"},"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267,"commentLimit":10,"likeStatus":false,"favoriteStatus":false,"reportStatus":false,"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121,"optionInvolvedFlag":false,"xxTargetLangEnum":"ZH_CN"},"commentList":[],"isCommentEnd":true,"isTiger":false,"isWeiXinMini":false,"url":"/m/post/402165261897920"}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