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中,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动态始终牵动着投资者的神经。早在2011年,标普就做出了一个震惊全球金融市场的决定,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最高的「AAA」降至「AA+」。自1941年标普开展主权评级业务以来,美国首次失去3A评级,打破了近百年的最高评级神话。这次降级,深刻反映出美国预算赤字问题严重,以及标普对美国国会和政府财政整顿计划的质疑,认为其缺乏稳定中期债务动态的必要因素。美国财政部对此严厉批评,但也无法阻挡全球对美债危机担忧的蔓延,市场不确定性显著增加 。
到了2023年8月,惠誉也取消了美国的AAA评级,将其降至「AA+」,并明确将原因归咎于“国会频繁发生的债务上限谈判僵局”。长期以来,美国债务问题积重难返,政治层面在财政问题上分歧严重、僵局不断,使得惠誉对美国财政状况和治理能力产生了严重质疑。
回顾这两次评级下调后的美股表现,市场均出现了显著波动。2011年标普下调评级后,标普500指数两周内跌幅达17%,市场恐慌情绪蔓延,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直至两个月后市场才逐渐收复失地。2023年惠誉下调评级的消息传出后,美股同样大幅下跌,道琼斯工业指数暴跌348.16点,跌幅达1% ,科技股集中的纳斯达克指数下跌310点,跌幅2.2%,创当年2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标普500指数下滑1.4%,为当年4月以来最大跌幅。这清晰地表明,信用评级下调对美股市场信心的冲击是巨大的,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前景和债务风险的担忧,促使他们选择抛售股票,进而引发股市动荡。
如今,穆迪成为三家评级巨头中最后一家剥夺美国AAA评级的机构。当地时间5月16日,穆迪宣布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债务和利率支付比例增加。受此消息影响,纳指和标普500 ETF美股盘后下跌0.4%,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短线拉升。此次穆迪的降级,无疑又在本就不平静的金融市场投入了一颗巨石。鉴于前两次评级下调后美股的剧烈波动,此次穆迪的行动又会让美股走向何方?是像前两次一样大幅下跌,还是会因市场提前有所预期而表现出不同的走势?这成为了全球投资者密切关注的焦点 。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