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 “休战” 了,但这只是阶段性的缓和,后事远未完结。日内瓦谈判的表面氛围和和气气,可双方心里都清楚真实状况。美国想借此安抚国内,中国则要稳住外部局势,大家都期望先控制住局面,用时间换取发展空间。
在这 90 天的 “暂停期” 里,一场更为深刻的全球化博弈已然悄然展开。特朗普访问中东期间,短短 3 天就签下高达 2 万亿美元的投资大单。其中,沙特购买了 1420 亿美元的美国军火,这一数额超过了 2017 年特朗普访沙时两国签署的 1100 亿军售协议,成为美沙 “史上最大军售协议”。
而中国这边也在加速布局拉美地区。5 月上旬,巴西总统率领由部长、州长、企业家等近 200 人组成的庞大代表团访华。中巴双方签署了 20 份合作文件,涵盖基础设施、能源、矿产、科技等多个重要领域。
在巴西总统卢拉的访华行程中,有一个名字格外引人瞩目 —— $美团-W(03690)$ 的王兴。当王兴与卢拉握手的照片传遍世界,同时美团宣布旗下外卖服务 Keeta 将引入巴西,并计划在未来 5 年内投入 10 亿美元时,人们才惊觉,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战略已在悄然转变,而这一转变所指向的,正是我们长期以来忽视的短板。
中国经济的隐性短板
当大洋彼岸的美国以关税为手段,警惕 “中国制造” 带来的货物贸易顺差时,一组容易被忽视的数据揭示了另一个现实:中国虽然是全球货物贸易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但同时也是全球第一大服务贸易逆差国。《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显示,2001 - 2023 年期间,中美服务贸易额从 89.5 亿美元增长到 668.6 亿美元,增长了 6 倍。
其中,美国对华服务出口额从 56.3 亿美元扩大到 467.1 亿美元,增长了 7.3 倍;美国对华服务贸易年度顺差扩大至 11.5 倍,达到 265.7 亿美元,在 2019 年更是高达 397 亿美元。由此可见,中国在服务贸易方面存在严重滞后,尤其在旅行(包括教育)、知识产权使用费、运输服务这三大领域。例如,中国居民在境外旅行时购买奢侈品的消费,以及赴美留学所支付的教育费用,本质上都是对本土服务业不足的 “替代性消费”。
这意味着,即便中国凭借 “新三样”(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重塑了全球制造格局,但服务贸易的短板依然拖累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使我们陷入 “商品输出强、服务输出弱” 的尴尬境地。
所以,当巴西总统卢拉与美团王兴握手签约时,这一事件不仅是一纸协议的象征,更标志着中国企业的出海历程,从早期数万华工的苦力输出,到 “8 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 的廉价产品输出,再到如今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 “新三样” 的技术输出,正迈向更高水平的大规模服务业输出阶段。
美团 Keeta 的出海落地,并非仅仅是简单的 “送外卖” 业务拓展,它带去的是一整套数字基建与数字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这包括覆盖全国的 30 分钟即时配送网络、为本地商家提供的数字化经营平台和工具,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新型服务场景和消费场景。这代表着中国数字服务出海的新方向,本质上是在输出 “中国式解决方案”。
这种转变,与当年日本面对关税围剿时的逆袭颇为相似。当美国通过各种条例限制日本产品出口时,日本企业选择在海外大规模扩张,打造 “第二个日本”。随着出海成效的显现以及全球需求结构的调整,日本产业逐渐从制造业向非制造业过渡,产业结构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更何况,服务业相较于商品出口,更容易在当地扎根,形成文化认同,具有更强的粘性,对增强国际影响力也更为有效。
如今的中国,或许正站在与当年日本相似的历史转折点上。
从上海的高校,到北京的八达岭长城,再到深圳的福田口岸,目前美团无人机已在多个城市开通 54 条航线,累计完成超过 52 万笔 “空投” 订单。这不仅显著提升了配送效率,更重要的是,为未来城市物流标准的定义奠定了基础。
随着出海进程的推进,美团无人机已在中东等全球市场落地。阿联酋首张超视距无人机配送商业运营资质证书,正是颁发给了美团。这表明,中国的 “硬实力” 正加速走向世界舞台。
至于 “全球化”,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已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廉价产能转移,而是对生态的重新构建。
以美团与巴西的合作为例,带去的不仅是即时配送网络,更是将中国市场积累的数字化经验进行打包输出,成为巴西中小商家的 “数字合伙人”。这种模式与传统的 “内卷式出海” 截然不同 —— 不依赖低价抢占市场,而是助力巴西中小商户接入 “万物 30 分钟达” 的全新消费场景。
2025 年,注定将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在美国关税战的高压之下,巴西、西班牙等国却加速向中国靠拢。中巴之间不仅在美团等服务领域展开合作,还计划打造两洋铁路以绕过巴拿马运河;而西班牙首相则成为本轮关税战以来首位到访中国的西方领导人。
这些举动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当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时,中国正凭借服务与科技,打开新盟友的大门。未来的全球化竞争,不再仅仅局限于集装箱与流水线的比拼,更是生态与价值的较量。前者虽然能在短期内征服市场获取利润,但后者才能真正征服人心,赢得未来。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