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行中信里昂首次研报覆盖佑驾创新,即给予“优大于市”评级及32港元目标价,其背后是政策、技术、市场共振下的确定性成长逻辑。截至发稿,今日盘中最高涨超18%。
港股市场从不缺乏技术驱动型公司的惊艳亮相,但真正能在产业变革浪潮中精准卡位、并构建起宽阔护城河的标的却非常稀缺。 $佑驾创新 (02431.HK)$ 一这家深耕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智能座舱监控系统(IMS)的隐形冠军,正借力政策强风与技术深垒,步入前所未有的高光赛道。
一、政策强驱动广阔增量市场打开,双轮驱动锁定潜力赛道卡位
趋势上看,智能驾驶的普及正从企业自发探索迈向国家政策刚性推动的新阶段。
中国最新法规已明确划定时间表:2026年起,所有营运商用车强制搭载自动紧急制动(AEB);2028年,该要求将全面覆盖乘用车及轻型卡车,同时乘用车领域需标配驾驶员监控系统(DMS)。这绝非简单的行业指导,而是具备强制约束力的市场准入条件。
这一政策组合拳,瞬间激活了沉睡的千亿级蓝海。中信里昂研报测算显示,仅 AEB一项,就将为佑驾创新带来约1000万辆乘用车和400万辆商用车的增量安装需求。
此外,政策不是孤立的信号,而是整个汽车产业向智能化跃迁的强力引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其强制性安全法规的推行,往往具备全球示范效应,为佑驾创新未来出海埋下伏笔。
佑驾创新的业务布局精准踩在政策下两大最具爆发潜力的智能驾驶赛道:ADAS(高级驾驶辅助)与IMS(智能座舱监控)。这两大业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协同,共同构筑面向未来智能汽车的完整感知与决策闭环。
ADAS领域:佑驾以AEB这一刚性需求为突破口,产品线已覆盖L2级核心功能(如自适应巡航ACC、车道保持LKA)。随着政策落地,其基础ADAS模块将迎来装机量激增。更关键的是,公司已在L2+及更高阶技术上深度布局。
IMS领域:DMS是政策另一强制焦点,更是实现“人车共驾”的关键。佑驾基于视觉与多模态感知技术,提供疲劳分心预警、手势识别、舱内活体检测等丰富功能。随着智能座舱向“第三生活空间”演进,IMS将成为用户交互与安全的核心枢纽,市场空间远超基础安全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潜力。
中信里昂研报估算,ADAS与IMS两大业务的潜在市场规模分别高达77亿与70亿人民币。佑驾作为在两大领域均实现领先量产落地的稀缺标的,其“双轮驱动”战略精准锁定了产业最大蛋糕之一,为持续高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二、全栈自研构筑核心技术壁垒,多元客户矩阵印证龙头地位
在智能驾驶的竞技场上,佑驾创新并非简单拼装者,而是掌握“灵魂”的深度自研者。其核心壁垒在于“全栈自主研发”与“软硬件一体化”能力。这意味佑驾能从底层芯片选型、传感器融合、核心算法开发,到最终的系统集成与量产落地,实现全链条自主可控。
这种能力在当下产业环境中价值凸显。一方面,软硬件协同优化能显著提升系统性能与可靠性。例如,针对复杂道路场景的AEB功能,自研算法与专用硬件的深度耦合,可大幅降低误触发率,提升紧急刹停精准度一一这正是车企最为看重的核心指标。另一方面,一体化能力带来显著成本优势。据业内反馈,佑驾在保证性能领先前提下,其方案成本较国际巨头而言有成本优势,为车企在激烈的价格战中提供了关键缓冲。
更深层的价值在于技术主权。当前国际供应链不确定性增加,全球主流车企正积极寻求具备完整技术替代能力的本土供应商。佑驾创新凭借全栈自研,不仅能提供“交钥匙”解决方案,更能根据车企需求深度定制开发,成为OEM应对变局、保障供应链安全的战略伙伴。这种技术话语权,是佑驾在巨头环伺中突出重围的核心资本。
技术实力最终需通过市场检验。佑驾创新的客户版图,是其产品竞争力与商业价值的最佳背书。据中信研报,佑驾创新已成功构建多元化、高质量的客户矩阵:
商用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深度绑定东风集团等头部企业。商用车的运营属性使其对AEB等安全功能的成本效益极为敏感,佑驾凭借出色的定制化服务能力(如针对不同货运场景优化算法)和性价比优势,成为商用车企智能化升级的首选伙伴。
乘用车领域:全面开花,自主与合资双线突破。公司已成功打入奇瑞、长安、上汽等一线自主品牌供应链,更值得瞩目的是获得大众汽车的订单一一这标志着其技术实力与质量标准已赢得全球顶级品牌的严格认证,为拓展更广阔的国际市场铺平道路。
这种涵盖主流自主、顶尖合资、核心商用车的多元化客户结构,不仅为佑驾带来稳定且持续增长的订单流,更极大增强了其抵御单一客户或市场波动的能力,凸显其作为行业核心供应商的不可替代性,中信里昂预计其中期L2+产品的增长机会总计超过10亿元人民币,达到翻倍的收入体量。
三、头部机构集体背书凸显确定性价值,市场资金强化增长共识
在研报中,中信里昂预测,佑驾创新2024-2027财年总收入复合年增长率( CAGR)将高达49%,可分拆来看这一数字背后的逻辑,以观其增长动能的高确定性:
政策托底:2026/2028强制安装时间表提供清晰可见的需求爆发行程表,未来四年装机量呈阶梯式跃升。
量价齐升:基础AEB/DMS模块放量为“量”的保障;向L2+及以上高阶功能升级(如领航辅助NOA、自动泊车等)则推动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
客户拓展:现有客户份额提升(如在大众、长安等体系内渗透更多车型)+新客户持续突破(尤其海外与新能源新势力),打开增量空间。
以49%的CAGR测算,佑驾收入将在未来三年实现3倍以上增长。当前市值尚未充分反映这一爆发潜力。中信给予32港元目标价,相较于当前股价存在显著上行空间。在港股科技板块整体估值承压的背景下,佑驾凭借高增长确定性及政策强催化属性,已成为稀缺的优质成长标的。
除中信里昂等率先覆盖的头部券商外,资本市场对佑驾创新的价值认知正形成强烈共振,更多机构正在加入价值发现的行列。例如,光大证券在报告中明确指出,公司智能驾驶业务毛利率有望从2024年的18.2%攀升至2027年的25.5%,规模效应释放下净利率将实现由负转正,产生“量价齐升+利润率扩张"的双击效应,光大认为佑驾创新2025-2027年营收复合增速预计达45.7%,其“增持”评级背后是对公司技术壁垒与产业红利双重驱动的深度认可。
更值得关注的是,市场资金已用真金白银投票一一自6月5日获得长安汽车主力车型定点以来,主力资金呈现持续净流入态势。例如,公司股价6月11日单日最高涨幅达21.32%,成交额环比放大近8倍。
这种“机构研报覆盖+资金抢筹”的双重共振,本质上是对公司作为智能驾驶核心标的稀缺性的定价:当行业渗透率曲线进入陡峭上升期,具备全栈自研能力、深度绑定头部车企的玩家,必然成为资金抢跑智能化红利的首选容器。
结语
综上,聚焦当下的佑驾创新,正处于产业β与个股a共振的黄金击球区。
当前港股市场正处于新旧动能切换的关键窗口,资金正加速向具备强产业叙事能力的科技赛道聚集。中信证券、国泰海通等机构在最新策略报告中一致强调,AI驱动的科技革命将持续成为下半年港股行情的核心主线之一当市场资金沿着“算力基建→大模型→垂直场景应用”的路径深挖科技机会时,智能驾驶作为AI最具商业价值的落地场景之一,必将吸引更多增量资金配置。
佑驾创新凭借在ADAS域控制器、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领先身位,已然占据科技行情扩散的有利卡位。此外,政策强制安装的时间表锁定了佑驾创新未来三年装机量的确定性增长,而全栈自研带来的技术溢价,则赋予其超越行业均值的盈利能力提升空间。
对于洞悉产业趋势、捕捉确定性增长的投资者而言,当政策东风、技术深垒、资金共识形成合力,佑驾创新这家智能驾驶赛道的核心引擎,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澎湃时代$佑驾创新(02431)$ $特斯拉(TSLA)$ $恒生指数(HSI)$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