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动荡黄金不涨反跌?背后的反直觉认知:事件与市场的相关度其实很低

英为财情
06-25

假设早前有人告诉你,以色列和伊朗会开战,而且战事不断升级,你必定会预期黄金价格飙升。但事实恰恰相反,金价不升反跌,比开战前更低。

如果在战前已知这消息,那些相信市场会机械式反应的人,肯定认定黄金会创下2025年最劲升幅之一。但市场走势却与大众预期背道而驰。实情是,市场对这场大战似乎完全无动于衷,单看金价走势图,根本看不出中东正爆发数十年来最大规模的战事。

让我分享几项研究成果,这些发现与市场惯常认同的机械反应论刚好相反,或能帮助大家明白上周的市况。

以史为鉴:重大事件与市场走势并非完全像人们想的那样相关

1988年,Cutler、Poterba和Summers在《是甚么推动股价》(What Moves Stock Prices)的研究中,检视了重大经济及其他消息(包括重大政治事件)后的股市表现,目标是建立一个能“事后”解释市场走势的模型。

研究指出,“宏观经济消息⋯⋯仅能解释约两成股市走势”。他们更发现,“近年不少最大市况波动,都在毫无重大消息的日子发生”。研究又指“重大事态发展⋯⋯和国际事件对市场影响微不足道”。他们补充:

“市场对此类消息反应冷淡,加上大市常在无甚要闻时大上大落,令人怀疑新闻能否完全解释股价变动⋯⋯”

1998年8月,《亚特兰大宪法日报》刊出Tom Walker的文章。他研究了42年来“突发”新闻与股市反应的关系,结论出人意表:很难证实市场走势与突发大事有直接关系。Walker的研究显示,就算预先知道消息,也不能单靠新闻来判断市场方向。

2008年有研究分析了两年间逾九万条新闻,涉及数百只股票,发现股价大上大落跟新闻其实无关:

大多数股价波动都与新闻无关,而绝大部分新闻也没有触发任何市况变化。

媒体往往会用机械因果论的套路报道市场

上周金价未升反跌,不少人觉得不合常理,但这些研究清楚告诉我们,这种情况实属平常。这让我想起《金融社会心理学理论》一书中的精辟见解,这是我读过最好的投资著作之一:

“分析员以为自己的工作就是要找出是甚么外围因素令股价起跌。当新闻似乎能解释到市况时,他们就认定两者必有关连。当新闻解释不通时,他们就东扯西拉,硬要将两者扯上关系。当连硬扯都扯不上时,他们就推说是‘市场心理’在作祟。这说明就算新闻千条万条,解读方法千百种,他们始终编不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因果故事。

“分析员往往太轻易相信新闻会影响市况。市场天天波动,新闻天天有,两者偶尔相符,就足以强化他们‘市况必定有因’的偏见。当新闻解释不了市况时,他们就视而不见。这些信奉机械因果论的人,似乎从不正视或关心这些明显矛盾。”

让我再引用这本真知灼见之作:

“连美联储主席在国会作供时都谈及此事。2007年道指单日暴跌3.3%,次日这位美国最高级银行家坦言找不到‘单一原因’解释周二的跌市。对一个支持‘金融工程’的宏观经济机械论者来说,这番坦白实在令人意外。较近期的例子是2015年8月20日,股市创下18个月最大跌幅,但记者们也承认‘找不到重大美国经济新闻’可以解释。”

直到现在,大萧条、1987年股灾、2010年闪崩、亚洲金融风暴等市场“异象”的成因仍然众说纷纭。1997年,一位诺奖得主坦言:“老实说,亚洲金融风暴这种事谁也想不到会发生,事后也没人说得清楚是怎么回事。”

Prechter在书中一语中的:“你见过物理学家没完没了地争论雪崩成因吗?⋯⋯经济学家对市场跌市和经济衰退感到摸不着头脑,就是因为硬要把机械模型套在金融市场上,这根本行不通。”

为何人们会迷信机械因果论

投资者明明一再见到市场跟预期背道而驰,却仍死抱着这些错误观念不放。为何我们总是迷信大众奉行的机械因果论?Daniel Kahneman在《思考,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一书尝试解答这个谜团。他的分析很深奥,让我用以下引文和概括来说明他的观点:

人的思维有个奇怪的限制:

“我们太相信自己以为知道的事,又不肯承认对这个世界有多少不懂和不确定。我们总爱高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马后炮的假像更令我们自信过度。”

“科学哲学家主张要通过反证来验证假设,但人们往往只找支持自己想法的证据。我们的思维容易走入确认偏见,轻易接受别人的说法,夸大极端和罕见事件的可能性⋯⋯我们不爱怀疑,会回避模糊,总想编织出一个完美的故事。”

这些年来,我一直想让投资者摆脱机械思维,用更客观的眼光看市,以提升投资回报。可惜,这条路走来着实不易。

让我借用一些智者的见解。例如17世纪英国哲学家兼科学家Francis Bacon,他以提倡科学方法论闻名,被尊为经验主义之父,创立了“Bacon法”这套归纳式科研方法。

他的见解或许能说明为何我的工作如此费劲。且让我结合Kahneman和Bacon的想法来解释:

Kahneman说:“要人相信假话,最有效是不断重复,因为人分不清熟悉和真实⋯⋯研究发现我们天生爱找因果关系。”简单来说,我们的脑袋会自动寻找因果。一旦认定某个想法,就只会找支持的证据,这就是所谓“正向验证”。

几百年前,Bacon也有类似发现:

人一旦接受某个观点(不论是主流看法还是合己意的想法),就会东拉西扯,硬要找证据支持。

媒体多年来日日灌输这种错误的机械思维,投资者早已习以为常。正如Bacon所说,一旦认定是真理,就会对反面证据视若无睹。这就解释了为何他们对上周的市况表现完全不当一回事。正如Prechter所说:“信奉金融机械论的人似乎永远看不见这些明显矛盾。”

Daniel Crosby在《投资者行为学》(The Behavioral Investor)中道出真谛:“人人都会信迷思,但学会质疑才能成为好投资者。”法裔美籍数学家Benoit Mandelbrot更直指经济机械模型不能套用在金融市场:

“有了多重分形理论,现在必须把经济学和金融学分开来看⋯⋯”

所以在做决策时,别看电视,小心选择信息来源。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