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实战型港美股投资者,用真实的交易和复盘,记录每一次进步。希望我的经验和思考,也能成为你投资路上的参考,欢迎大家关注交流。
投资起点
我是一名在上海生活的自由职业者,也是一名典型的“技术宅”。过去二十年,我的职业生涯穿梭于软件工程、BI数据分析、机械电子、嵌入式开发等多个技术领域。五年前曾全情投入创业,尽管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这段经历让我对行业生态和中国市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如今,我一边做智能制造的顾问工作,一边管理自己的投资组合。
近一年收益率
初识A股:从尝试到失望
我的投资之路始于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当时在同事的影响下开始接触A股,趁几轮牛市赚过一些钱。遗憾的是,彼时对市场研究不深,加上忙于本职工作,大部分资产都投入了基金,长期下来收益平平。
蔚来:开启美股投资大门的钥匙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七年前。我购入了蔚来ES8,成为创始版车主,逐渐融入蔚来社区,对其理念深以为然。彼时我以不到3美元的均价重仓买入两万多股蔚来股票,虽之后经历了股价的大起大落,最终仍实现了几倍收益。虽然过程跌宕,但这段经历开启了我对美股市场的全面探索。
期权试错:从踩坑到找到节奏
去年,一次旅行中的闲谈让我第一次接触了美股期权。彼时我还是个“期权小白”,在英伟达和特斯拉身上连续踩坑。但正是这些失败,加上老虎社区里投资者的分享,帮我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正股+期权”组合策略。我开始意识到,只要建立在深度研究基础上的操作,期权能够为正股投资带来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杠杆增益。
投资理念的确认:专注高胜率成长股
我的选股理念并不复杂:重点寻找被低估的成长型公司,通过中短线的波段降低成本、提升现金流。由于资本有限,我更倾向于集中投资高胜率的目标,因此会花大量时间去研究一家公司的赛道、护城河、成长空间与潜在风险。对我来说,投资绝非碰运气,而是一场精密的技术活。我几乎不会碰自己不熟悉的行业,除非是一些短期确定性极高的博弈机会。
再识加密货币:一场金融认知升级
真正让我“重仓进场”的,是近期对加密货币的再认识。坦白说,一个月前我对币圈仍然一无所知,直到看到美国推出“天才法案”之后,我才意识到:一个由政府推动的金融变革正在悄然展开。我迅速投入时间学习区块链、稳定币和代币经济,开始研究加密资产和传统金融之间的底层逻辑。
BTCS:我看好的加密基础设施玩家
通过对多家加密货币相关公司的调研,我最终选择了BTCS作为主要投资标的。这家公司在区块链基础技术、验证节点运营和以太坊质押方面积累深厚。我在其低位逐步建仓,并在币股行情爆发的那个晚上,获得了翻倍收益。
我的操作策略:左侧建仓与节奏控制
在策略层面,我倾向于通过卖put的方式左侧布局,逐步建仓;在合适的低点买入正股,同时搭配少量看涨期权以获取杠杆收益。关键仍然在于对节奏的把握:什么时候应该耐心等待、什么时候该果断出手。这种节奏的拿捏,是投资中最难也是最核心的部分。
展望未来:科技为主线,灵活应对波动
展望未来,我对美股仍保持中长期乐观态度,尤其是科技股,但短期或许会经历回调。除了币股,我还重点关注AI带来的新机会,尤其在生物科技赛道。近期我布局了Tempus的长期看涨期权。我同样看好港股中的科技股,小米、腾讯、阿里等估值都具有吸引力,逢低买入正股和期权是我当前的策略。
风险最大的仍是美债市场,尽管稳定币可能提供缓冲,但杠杆风险依旧不可忽视。港股方面,我更看好科技与生物医药板块;至于A股,目前基本已放弃,企业质量参差不齐、透明度太低。
一点感悟
面对波动,我坚持“集中持股、灵活调仓”。我会止损期权仓位,保留看好的正股头寸,不让杠杆情绪左右决策。波动中,往往也蕴含着低估买入的绝佳机会,关键是要有充足的“子弹”。
最后,我想说:投资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在老虎社区,我受益良多,学到了很多经验和方法。我希望我的分享也能为你带来一点帮助。愿你在市场中有所收获,也在生活中始终从容——财富的最终意义,是让我们拥有更自由、更丰盛的人生。
市场变化不止,逻辑与执行才是锚。欢迎关注我,一起在港美股这条路上越走越稳。
精彩评论
写的很好,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