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季如火如荼,美股市场却在财报数据与宏观不确定性的夹击下摇摇欲坠。作为科技与AI热潮的核心玩家,ARM Holdings与高通(Qualcomm)的财报表现令人失望,未能为市场注入强心针。与此同时,美股高企的估值与AI热潮的降温,让投资者开始质疑:7月的连胜辉煌是否已成过去?8月首日的暴跌是否预示AI泡沫的爆破?在这场财报与估值的风暴中,美股的安全区在何处?
ARM财报:AI热潮下的隐忧
ARM Holdings(NASDAQ: ARM)作为AI芯片设计的关键玩家,其第一季度财报(财年2026年第一季,截至2025年6月)令人失望。7月30日公布的财报显示,收入为9.39亿美元,同比增长39%,但低于分析师预期的9.65亿美元;每股盈利0.40美元,仅勉强达到预期。虽然ARM的芯片设计广泛应用于AI数据中心与智能设备,但市场对其增长预期过高,导致财报后股价盘后下跌9%。首席执行官Rene Haas表示,公司正投资自研芯片,试图从授权模式转向更高利润的芯片制造,但这一转型短期内推高了成本,压缩了利润率。更令人担忧的是,ARM对未来一季的收入指引仅为7.8亿至8.3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的8.5亿美元,显示AI需求增长或不如预期火热。
高通财报:多元化未解核心压力
高通(NASDAQ: QCOM)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7月31日发布的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每股调整后盈利2.77美元,略超市场预期的2.71美元,但收入10.24亿美元,略低于预期的10.35亿美元。手机芯片业务收入为63.3亿美元,同比增长12%,但未达预期的64.4亿美元;物联网业务(包括Meta的Quest头显与Ray-Ban智能眼镜芯片)收入16.8亿美元,增长27%,显示多元化策略的成效。然而,高通预计第四季度收入为10.7亿美元,仅略高于市场预期,且手机芯片业务面临苹果即将自研调制解调器的挑战,预计未来几年将失去这一关键客户。高通股价在财报后盘后交易中下跌,反映市场对其增长前景的担忧。首席执行官Cristiano Amon强调AI芯片与汽车业务的潜力,但短期内难以弥补手机业务的压力。
美股高估值:悬顶之剑
ARM与高通的财报失色,正值美股估值处于历史高位。标普500的市盈率(P/E)已达26.7倍,高于历史平均的20倍;纳斯达克的市盈率更逼近40倍,与2000年科技泡沫前夕类似。巴菲特指标(市场总市值与GDP之比)突破200%,显示市场过热。科技股龙头如英伟达、苹果的市销率(P/S)分别高达29倍与8倍,远超历史均值。这种高估值让市场对财报的容错空间极小,任何不及预期的表现都可能引发剧烈震荡。8月1日的市场暴跌(道琼斯跌1.23%,标普500跌1.60%,纳斯达克跌2.24%)正是这种脆弱性的缩影,亚马逊等科技巨头的财报失利更放大了恐慌情绪。
AI泡沫:从狂热到冷却
AI热潮曾是2023-2024年美股牛市的引擎,英伟达等AI相关股票市值激增近3万亿美元。然而,2025年的财报季暴露了AI热度的裂痕。ARM的收入指引低于预期,显示AI芯片需求或未如市场预期般无限增长;高通的AI相关业务虽有增长,但难以掩盖核心手机业务的疲软。Capital Economics预测,AI驱动的市场泡沫可能在2026年爆破,但2025年已显现冷却迹象。企业对AI投资的回报尚未明朗,许多公司缺乏清晰的AI应用计划,投资者开始质疑高估值是否合理。历史上,类似1990年代末的科技泡沫也曾因过高预期而崩溃,当前AI热潮的高市销率(例如英伟达的29倍)与当时如出一辙,预示风险加剧。
宏观压力:关税与通胀的双重打击
财报季的阴霾不仅来自企业表现,宏观环境也雪上加霜。7月非农就业数据意外疲软,新增就业仅7.3万人,失业率升至4.2%,引发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川普政府8月1日生效的10%-41%关税政策推高企业成本,压缩利润率,科技与制造业首当其冲。联准会9月降息预期从70%降至50%,高利率环境进一步压制成长股估值。这些因素让市场信心动摇,8月首日的暴跌成为对高估值与AI热潮的第一次严峻考验。
投资者的安全区何在?
面对财报季的失望与市场高估值的双重压力,投资者该如何应对?首先,保持冷静,单日暴跌不等于全面崩盘,历史上多数修正后都有反弹机会。其次,分散投资至防御性资产,如公用事业、医疗或黄金ETF,以对冲波动风险。第三,关注联准会9月会议与CPI数据,这些将决定利率路径与市场走向。最后,借鉴巴菲特策略,在市场恐慌时寻找被错杀的优质资产,例如具备稳定现金流的非科技股。虽然ARM与高通的财报未能点燃市场,但其多元化布局(ARM的自研芯片、高通的汽车与物联网业务)显示长期潜力,投资者可谨慎关注低估值机会。
谨慎航行,静待机遇
ARM与高通财报的失利,折射出美股高估值与AI泡沫的隐忧。市场对AI的狂热预期正在冷却,高企的市盈率与宏观压力让投资者如履薄冰。8月首日的暴跌或许只是警钟,而非崩盘序幕,但市场的脆弱性已无可否认。投资者需在风浪中稳住阵脚,分散风险,静待联准会政策与企业财报的进一步明朗。在这场AI热潮的退潮期,谨慎与耐心将是通往安全区的航标。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