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航空业到联合利华: 英国巴菲特的ROCE法则(上)

简洁价值派
09-02

导读:

在投资世界,“投资好公司”是巴菲特多年来的核心理念,也是英国巴菲特Terry·Smith反复强调的策略。

本文将带你深入理解“好公司”的真正含义:不仅仅是盈利能力或每股收益的增长,而是公司能在已动用资本上持续获得高额回报率(ROCE),远超其资本成本,从而实现长期价值稳步增长。

透过丰富案例,Smith将这一理念阐述得更为清晰和直观:航空业是典型的“赔钱机器”,资本回报率长期低于资金成本,即使盈利波动,也无法真正创造价值。而联合利华、特易购等企业案例则告诉我们:表面上EPS增长并不意味着真正价值创造。

投资者必须关注资本回报率与再投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看股息率。只有那些能够将盈利有效再投资、支撑长期增长的公司,才是真正值得持有的资产。

以下是Smith在基金大会上的演讲全文,本文节选上半部分(文中所提图表已略去):

我将带大家过一遍演讲内容,要讲的东西很多,先向大家致歉。但这很重要,因为我要向你们解释我们在做什么。

因此,如果我没能解释清楚,那绝对不是你们的错。

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如果你有一个理论,却不能向一个六岁孩子讲明白,那就说明你自己也没有真正理解。

我们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投资策略:“我们努力投资于好公司,而且只投资好公司。”我今晚要重点谈的就是它。它就是这样,非常简单。

我将详细解释我们认为什么是好公司,以及为什么这是我们所做事情中最重要的一点:只投资好公司。

正如我说过的,这是整个文章的主题,如果你能保持清醒听到最后,你就基本上理解了整个投资策略。

从投资到人生,克里斯·戴维斯的特质像是“小一号”的巴菲特芒格。下面,就来欣赏访谈原文:

好公司定义:高已动用资本回报率(ROCE)

下面,我简要说明我们对“好公司”的定义。

不用费劲去看上面的字,我会逐条解释。这是从财务角度看,一个好公司的最重要定义。它能够在所投入的运营资本上,持续获得高额的已动用资本回报率(ROCE:Return on Capital Employed)。

如果你不是金融分析师,首先要祝贺你,因为人生还有比做金融分析师更重要的事情。

其次,你可能会想这究竟是什么意思。简单说,就是公司在每个报告期里产生的利润,或者更好的是现金流,除以资产负债表上的投入资本,得出的比率是一个很高的数字。

在我们当前的投资组合里,这个数字大约是27%(ROCE),稍后我会给你们看具体数据,我自己现在也记不清精确数字。这是分析公司时最重要的指标。公司和我们个人一样,其实没那么复杂。

正如幻灯片上写的,如果一家公司的资本回报率高于它的资本成本,它的价值就会随着时间稳定增长;如果低于资本成本,它的价值就会随着时间下降。

不过这里有个问题,就是我已经涉及到一个技术术语“资本成本”,这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完全没意义。

这样想:公司和我们一样。如果你从某银行借钱,利率嘛,假设是5%。

然后你把这笔钱投到我们的基金里,我们每年能帮你复利增长17%或18%,那你会越来越富有,这点大家应该都同意吧。

但如果你借钱利率是5%,我们却只帮你赚到2%,那你会越来越穷。公司也是同样的道理。

公司也有资本成本。人们常常纠结于一个问题:资本成本其实是一个估算值,需要去“猜”。当然有一些方法可以推算,但它不是一个能够被“证明”的数字,因为其中涉及所谓的“股权成本”。不过不用担心这个细节。

我通常假设资本成本是10%,因为我们不会仅仅因为一家公司的回报率是11%就去买它,所以没必要精确计算。

我们要的是那些表现极为出色、回报率远高于资本成本的公司。

如果一家公司能向你借钱利率5%,却获得27%的投资回报,那它的价值就会随时间稳步增长。不要只听我说,这是沃伦·巴菲特的观点。他大概是二战以来最成功的投资人。

这是他在1979年致股东的年度信中写的内容:

他说:“衡量管理层经济绩效的首要标准”,这句话有点啰嗦,不是我会用的表达,但他的原话:“在所使用的股东权益资本上取得高回报率。而不是通过一些“便宜的把戏”虚增资本回报率,更不是看每股收益(EPS)能否持续增长。”

要知道,这是全世界最成功的投资人说的话,他在大约50年前就已经这么说了。但投资行业几乎完全无视了这一点。

航空业:糟糕透顶的赔钱机器

下面我给你们举个例子,说明我刚才的意思。这就是航空业,从投资角度来看,这简直是一个糟糕透顶的行业。

你们可以看到图表上的资本成本:红色那条波动的曲线就是,它是一个估算值。平均下来大约是8.5%。说实话,这个具体数字并不重要,用来判断行业好坏的意义有限。

所以,你可以把它看作航空业的资金成本是8.5%,就好比他们以8.5%的利率从银行借钱。而这些灰色的柱子就是它们的实际资本回报率。你会看到数据上下波动,但从来没有超过资本成本。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赔钱机器。平均下来,资本回报率大约只有3.5%。8.5%的成本,却只有3.5%的回报,也就是说平均每年是-5%的负回报。

如果你去看这份报告,会发现这一时期全球航空业的平均资本投入大约是5000亿美元。所以他们每年要为投资者蒸发掉5000亿美元的5%,真是惊人。

这真的是一个糟糕的行业。

我知道,每次我演讲的时候,总有人会想,甚至在问答环节里说:“你一定是错的,因为如果你说得对,航空公司早就不存在了。”

我想说的是:只要你们不停往里投钱帮它们重组、增资,它们就不会消失。

它们破产了,但飞机还在飞。你去机场,照样能坐美国航空、加拿大航空或瑞士航空的航班。这些航空公司都破产过,但都立刻被重新注资。

它们甩掉了债务,几乎连一纳秒都没有真正停飞过。我常说,在航空业里竞争,就像在演一部金融版的恐怖片,比如《僵尸之夜》。因为就算你把自己的航空公司经营得很好,你的竞争对手却不断破产、甩掉负债,然后“复活”回来。这一定很可怕。

就在上个月,欧洲有八家航空公司倒闭。比我更懂市场的人都知道,这真是一个糟糕透顶的行业。

如果你的基金经理替你投资航空股——相信我,有很多人确实在投。

你可能会问:“Smith 先生说航空业是一个很糟糕的行业,你为什么还要投?”他们大概会这么回答:

第一种可能,他们根本不懂我在说什么。他们没读过巴菲特1979年的股东信,不知道“资本回报率”的概念,甚至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即便他们多少懂一点,他们会说:“你看,我挺聪明的。我在回报率很低的时候买入,等回报率高的时候卖掉,然后等回落了再买,等又涨上去了再卖。”

这种说法只有一个问题——其实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我从来没见过谁真的能做到这一点。

因为当回报率跌到低点时,你根本不知道这是不是“底”。

同样,当回报率涨上去时,你也不知道这是不是“顶”。不会有人发公告告诉你。所以你几乎总是会把买卖时机弄错。

第二个问题是:回到我们刚才说的“资本回报率与资金成本”的关系。

接下来解释为什么“低买高卖”的逻辑依然无法战胜行业劣质本质?

你买入航空股时可能会说:“现在股价已经很低了,经济正处在衰退中,我觉得肯定会反弹。我觉得航空业会有整合,一些公司会被收购等等。”

或者会换管理层,或者油价会下跌,或者这些全都会发生,然后你就能赚钱,对吧?

可是在你坐等这些事情发生的同时,这家公司本身的价值却在持续消蚀。这就像你手里拿着一块正在融化的冰块,想从中榨取收益一样。其实我没必要经常换例子,因为我的发现是:烂行业和烂公司一直很烂,好公司一直很好,变化并不大。

这家公司就是联合利华,一家快速消费品公司,我相信你们都听说过。

这是一个十年的数据,非常典型。你会看到这里的资本成本线比较低,而在航空业的图里比较高。

你可以看到,这家公司基本上能做到20%左右的资本回报率。而它的资本成本,平均下来和航空业差不多,大概8%或9%。

简单来说,联合利华是赚钱的,而且它的价值年复一年稳定增长。

当然,你也可能在联合利华身上犯错。我们都会犯错。我也会。如果你在2008年联合利华的高点时买入,而2009年因为全球经济危机它表现很差,你可能会觉得买入时机很蠢。

但区别在于,联合利华的价值增长会最终把你“救出来”;而航空公司价值的缩水会把你“埋掉”。

特易购案例:EPS与资本回报的区别

再举一个例子,我曾在《金融时报》的专栏里写过。我们基金刚开始运营的前四五年,特易购(Tesco)是英国最强大的零售商,还在积极扩展海外。很多人不断对我们说:“你们应该买特易购,为什么不买它呢?”

甚至在我们的年度投资者会议上,有人问我们:“为什么不买特易购?”所以在特易购出事之前(它确实后来出事了),我在《金融时报》写了一篇文章,引用的是巴菲特关于“资本回报率与每股收益”的那段话。

这些数据是Sir Terry Leahy掌舵特易购时的情况。你能看到,当时人们劝我们买入特易购的理由,就是这些漂亮的红色柱子——不断向上攀升的每股收益。

但与此同时,资本回报率却在不断下降,从期初的大约18%降到了期末的大约12.5%。

如果一家公司不断让更多资本以越来越低的回报率投入运营,账面上一定会显示出一些收益增长,但那并不意味着它在创造价值。

再回到银行的比喻。假设你在银行存了100欧元,年利息是5欧元。如果你把存款翻倍到200欧元,银行给你7.5欧元利息,这会是一个好结果吗?我认为不是,因为那额外的100欧元只带来2.5%的回报。

但在特易购的例子上,公司会说:“看啊,每股收益增长了50%,很棒吧!”

你必须关注他们的资本回报率,而不是每股收益的增长。EPS的增长只是幻象,并不是真正的价值创造。

我们现在知道,在那段时期,特易购在加州和中国的投资,毁掉了巨大的价值。这就是当时的结果。很多人在特易购身上亏了大钱,许多基金经理和投资者都损失惨重。

如果你只盯着巴菲特说要忽略的东西——每股收益增长,而不关注资本回报率,那么结果就是这样。

一家公司可能有29%的资本回报率,但我们寻找的公司必须有增长来源。比如它年初资本是100,29%回报意味着年末会变成129。

我们要的是能保留一部分盈利的公司,而不是把利润全都派发成股息。

我在投资中常说的一句话(你们可能没注意到,但对很多人影响很大)是:千万不要只为了股息去投资,这是一个错误。

你要找的是能尽可能多地把盈利再投资的公司,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复利和价值增长的运作方式。

假设有家公司年初资本是100,赚了29%,其中一半留下来,变成115,其余派息。接下来它在115上继续赚29%,年复一年地重复,这就是你真正要找的公司。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公司必须有增长来源。直白点说,它们得不断卖出更多的东西,才能支撑再投资。如果没有业务增长,就没法做再投资。

所以我们寻找增长来源,尤其是长期性的、结构性的增长,而不是周期性增长。周期性增长是指公司在经济繁荣时卖得多,衰退时卖得少,下个周期又重复。我们不要这种。

当然,每家公司都会有波动。但我们要的是那些有长期、持续增长驱动力的公司。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