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巴巴-SW全力转型AI,潜力究竟如何?
阿里巴巴-SW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正全力向AI领域转型,这一战略调整吸引了众多投资者与行业观察者的目光。高盛近期上调了阿里巴巴-SW云部门估值,将其整体目标价提升至179美元,而巴克莱此前更是将目标价上调至190美元,市场对其AI转型的期待可见一斑。这一系列动作不禁让人思考:阿里巴巴-SW的AI成长故事是否可信?在今年股价已有超级提振的情况下,投资者应加入还是退出?马云在阿里巴巴-SW的领导地位又将如何影响其AI转型之路?
## AI转型进展初显
阿里巴巴对AI的投入决心毋庸置疑。自2023年明确将AI作为战略重心后,2025年2月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用于云和AI基础设施建设,远超过去十年总和。从实际成果来看,2026财年第一财季财报便是有力证明。该季度阿里资本开支高达386亿元,同比增长220%,环比增长57.1%,创下单季历史新高。强劲的资本投入下,阿里云收入增速从之前季度的18%跃升至26%,创下自2022年以来14个季度的收入增长新高。AI相关产品收入更是连续8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占外部商业化收入比例超20% 。
在技术研发方面,阿里早在2018年就启动大模型研发,2022年发布通义大模型系列。今年阿里发布并开源通义千问及通义万相系列模型,多次登顶全球最强开源模型,已开源300余款通义大模型,全球下载量超4亿次。在AI原生应用领域,夸克基于阿里通义的推理与多模态大模型,升级为无边界的「AI超级框」,月活跃用户数突破2亿。在电商核心业务上,淘宝上线百亿参数大模型RecGPT,「猜你喜欢」功能更加精准,测试显示用户加购次数和停留时长均提升超5%,淘天集团全面升级AIGX技术体系,AI赋能电商经营各个场景。种种迹象表明,阿里巴巴在AI领域从基础研发到应用落地,已构建起较为完整的布局,且成效逐步显现,其AI成长故事具备扎实的实践支撑。
## 投资决策的权衡
2025年以来(1月1日 - 8月27日),阿里巴巴纽交所股价已上涨44%,截至8月28日,收盘价为120美元,总市值达2896亿美元。面对这样的涨幅,投资者在决定加入或退出时需全面考量。从积极因素看,除了前文提及的AI转型成果显著外,阿里巴巴核心电商业务根基深厚。2025财年,近六成营收仍来自电商,电商业务作为现金牛,为AI转型提供稳定资金支持。而且,随著AI在电商业务中的持续渗透,有望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与商家经营效率,拓展电商业务的增长空间。
从风险角度来看,AI领域竞争激烈,谷歌、微软等国际科技巨头同样在AI领域重兵布局,阿里巴巴面临巨大竞争压力。尽管阿里在通义大模型等方面取得进展,但要在全球竞争中持续保持领先并非易事。在国内,也有众多新兴AI企业在细分领域发力。此外,AI技术发展迅速,存在技术路线选错或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从财务角度,虽然目前AI投入带来一定增长,但大规模资本开支对短期利润可能造成一定压力。综合而言,若投资者看好阿里巴巴长期在AI与电商融合领域的潜力,且能承受短期波动,当前加入或许仍有机会分享其未来成长红利;但对于追求短期稳定收益、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而言,股价已有较大涨幅且不确定性犹存,此时退出落袋为安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 马云的潜在影响
马云作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在公司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尽管如今马云已不再担任公司日常管理职务,但他在战略布局、企业文化塑造等方面的理念仍深深烙印在阿里巴巴。在AI转型这一关键时期,马云虽未直接参与执行,但他对技术趋势的敏锐洞察以及敢于创新突破的企业家精神,为阿里巴巴投身AI转型奠定了文化基础。过往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突破传统、开创新模式的成功经验,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如今在AI转型上,这种精神也激励着团队大胆探索。
从行业影响力看,马云在全球商业与科技领域拥有广泛人脉与极高知名度,他的个人品牌效应有助于阿里巴巴在AI领域吸引顶尖人才、寻求优质合作伙伴。在吸引投资方面,马云的背书也能增强投资者信心。然而,企业发展不能仅依赖创始人光环,阿里巴巴-SW当下的AI转型更多依靠现任管理层的战略执行。吴泳铭等现任领导明确「用户为先,AI驱动」战略,在组织架构调整、资源分配等方面积极推动AI转型落地。总体而言,马云的精神遗产与行业影响力对阿里巴巴-SW的AI转型具有积极意义,但实际转型成效关键在于当下管理团队能否将战略有效执行,在AI赛道跑出属于阿里巴巴的加速度。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