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储局降息与 AI 芯片行情再起
美东时间 9 月 17 日,美国联储局如期宣布降息 25 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 4.00%-4.25%,这是 2025 年以来的首次降息。此次降息符合市场此前预期,但联储局主席鲍尔在随后的记者会上释出「本次降息为单次行动,而非开启持续宽松周期」的鹰派信号,导致美股三大指数在创下历史新高后出现小幅回调。从历史数据来看,在预防式降息周期中,科技成长股及中小盘股往往表现突出,此次纳斯达克指数、标准普尔 500 指数仍延续创新高态势,反映市场资金仍在持续涌入风险资产。
英伟达以 50 亿美元入股英特尔的消息成为本周市场关注焦点。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将联合开发基于 x86 架构的数据中心及个人电脑(PC)定制芯片。此项合作中,英伟达可借此进一步深化半导体产业链的控制权,英特尔则获得关键的资金支持与技术协助。受该利好消息推动,英特尔股价在盘中暴涨超 30%,创下 1987 年以来的单日最大涨幅。这一合作也重塑了全球半导体行业格局,AMD(超微半导体)股价应声下跌 4.5%,台积电(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因预计代工业务可能面临订单分流,股价亦下跌 2.7%。
AH 股市场方面,中芯国际(00981.HK/688981.SH)股价接连创下阶段性新高,其背后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业绩表现亮眼,2024 年第三季度营收首次突破 20 亿美元,环比增长 14%,同时产能利用率达到 90.4%,生产经营效率持续提升;
二是 AI 需求激增推动先进制程代工业务增长,12 吋晶圆新增月产能达 2.1 万片,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
三是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在政策支持下,中芯国际在政务、金融等关键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据高盛预估,2025 年中国 AI 芯片市场规模将达 1530 亿 - 1780 亿元人民币,增速将领跑全球市场。
从行业整体来看,AI 芯片行情确实迎来新一轮启动。全球 AI 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在 2025 年突破 900 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增速将超过 30%。技术路径方面,行业正从传统通用 GPU(图形处理器)向异构计算、存算一体、类脑芯片等方向演进。以英伟达为例,其推出的 Blackwell GPU 芯片算力达 2080 亿晶体管,搭配的 NVLink 技术使 CPU 与 GPU 之间的通讯带宽提升 14 倍;中国本土厂商如**** **、寒武纪思元 470 等产品,已在政务云、自动驾驶等领域实现局部技术超越。此外,长三角地区已形成 AI 芯片「设计 - 制造 - 封测」全产业链布局,该区域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 58%。
当前 AI 芯片行业呈现「双轮驱动」特征:一方面,云端训练芯片占据市场 60% 的份额,单颗芯片成本超过 3 万美元,是行业核心增量来源;另一方面,边缘端 AI 芯片增速达 40%,伴随 AI PC(人工智慧个人电脑)渗透率将提升至 50%,边缘端市场有望成为新的增长引擎。不过,行业仍面临技术瓶颈:7nm 及以下先进制程的国产化率不足 10%,且英伟达 CUDA 生态系统占据全球 90% 的开发者市场,国内企业需通过 Chiplet(芯粒)技术、RISC-V 架构等路径实现突破。总体而言,在技术创新、政策支持、需求爆发三重动力推动下,AI 芯片行业正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