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黄金的表现让人目瞪口呆。价格一度逼近每盎司4000美元,创下有史以来的新高。如果算上过去一年的涨幅,黄金的回报超过了50%。
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历史里,只有上世纪七十年代和2008年金融危机时出现过类似的涨势。问题是,这一次并没有战争、也没有通胀失控,股市照样创新高,经济也没有衰退。那为什么全世界的人,突然又开始抢金条了?
注:黄金价格逼近4000美元/盎司
很多人把金价飙升,归因于美国通胀重新抬头。但如果仔细看数据,这个解释并不成立。美国的10年期通胀预期(即TIPS盈亏平衡率)自今年6月以来反而略有下降,从2.4%降到约2.2%。真正下降的,是实际利率。10年期TIPS收益率从2.2%掉到1.8%,投资者拿着美元债的“真实报酬”,被通胀侵蚀了一截。按照历史经验,黄金和实际利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当实际利率下降时,黄金上涨。简单来说,当政府债券的利息追不上通胀时,黄金就成了更具吸引力的“无息资产”。这条逻辑虽然古老,却依然好用【1】。
注:美国十年期TIPS收益率在1.8%左右。数据来源YChart
这一轮上涨,还有另一股力量在推。那就是各国央行。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过去几季全球央行持续净买入黄金,仅2025年第一季度就买入约244吨,第二季度再增166吨,全年有望再次突破1000吨大关【2】。在美元、欧元和日元之间“纠结”了半个世纪后,央行开始重新青睐一种没有发行人的资产。俄罗斯外汇储备被冻结之后,这个趋势更明显。对他们来说,黄金的吸引力,不在于价格,而在于它无法被制裁。
金价的“第二发动机”来自民间。2025年1-9月,全球黄金ETF的资金流入创下纪录,累计流入达640亿美元。这意味着,除了央行的“去美元化”,还有无数散户和机构,把黄金当成对付不确定世界的保险。和过去不同的是,如今的买家并不是在逃离风险,而是边冒险边买保险。他们同时持有AI概念股、比特币和黄金。这种“又要吃蛋糕又要保平安”的投资行为,也许正是时代的写照。
要理解当下的黄金狂热,也需要回顾一下历史。黄金之所以长期被视为“终极货币”,并不是因为它闪闪发光,而是因为它曾经是现代货币体系的锚。19世纪的英国首先建立了金本位制,每张英镑都可以按固定比率兑换成黄金。这个制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被迫中断,战后短暂恢复,但到1931年因财政压力与经济衰退彻底放弃。
此后,世界金融中心的重心逐渐转向美国。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储备货币,并与黄金挂钩:每盎司黄金固定兑换35美元。这个体系维持不到三十年。1971年,尼克松宣布“暂时”中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权,也就是著名的“尼克松冲击”,金本位正式寿终正寝。从那一刻起,全球货币体系彻底进入了“纸币时代”:钱,不再由黄金支撑,而是由信任支撑。
五十多年后的今天,金价的飙升,某种意义上就是对这种“纸币体系”的投票。表面上看,金价的上涨反映了市场对“货币贬值”的担忧。但更深层的原因,是一种关于信任的转移。过去半个世纪,美元和美债是全球最可靠的资产,任何时候市场有风吹草动,资金都会涌向它们。但当财政赤字连年创新高,国债收益率长期低于通胀时,投资者开始怀疑:美债真的“无风险”吗?这种怀疑,不一定会导致恐慌,却足以推动黄金。因为黄金的本质,是对制度性焦虑的对冲。
很多人把黄金称为“避险资产”,但这个词其实挺有意思。所谓“避险”,意味着市场上有可以躲的地方。而当连货币本身都成了风险的一部分时,避险就变成一种幻觉。黄金的吸引力,不在于它能带来多少收益,而在于它不属于任何人的负债。换句话说,它是一个没人能赖账的资产。这种“谁也控制不了”的特性,在地缘政治紧张、财政约束减弱的时代,反而成了稀缺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黄金是万能的。从历史上看,每次金价的垂直上涨,往往都伴随着随后的漫长调整。1979年金价飙升300%,两年后腰斩;2008年金融危机后金价翻倍,随后横盘十年。今天的金价,也可能面临同样的命运。因为推动黄金上涨的,不仅是理性配置,还有情绪和叙事。当全球风险暂时退潮,金价也可能随之冷却。
投资者容易忽视的一点是,黄金并不是“反美元”的对立面,而是美元体系的副产品。美元的波动、通胀的变化、实际利率的走向,都会直接影响黄金。如果美元长期贬值,那黄金确实会走强;但如果美联储重新收紧政策,或美国经济意外强劲,金价也会回调。把黄金看作“世界末日保险”,往往得不偿失。它更像是一种心理安慰剂:在不确定的年代,让人睡得更安稳一点。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黄金的价值在于平衡极端情境。当股票、债券和房地产都受利率影响时,黄金的价格机制相对独立。它不产生现金流,却能在信任体系摇晃时提供保护。这种“无收益但有保障”的特性,注定让它成为投资组合中的异类。理想的做法,不是孤注一掷,而是在整体配置中留出一小块位置,让它在“万一”的时候发挥作用。
有趣的是,这一轮金价暴涨,其实和AI概念股的狂热有着微妙的共鸣。两者都在反映同一个时代的矛盾:一边是对科技进步的乐观信仰,另一边是对现实制度的深层焦虑。一个是“未来的想象”,一个是“过去的庇护”。它们看似对立,其实共同构成了当代投资者的精神图谱:既要参与创新,又害怕崩盘。于是,黄金和AI一起飞上天,也就不难理解了。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金价的波动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提醒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任何金融体系,最终都是建立在信任之上。无论是美元、比特币,还是黄金,本质上都只是不同形式的“信任容器”。当信任充足时,黄金只是饰品;当信任稀缺时,它才变成货币。古人云,“乱世买黄金,盛世藏古董。” 如今古董未必有很多人欣赏,黄金却成了新的信仰。从汉金饼到明银两,从清银元到今日美元,天下货币如潮起潮落。黄金的闪光从未熄灭,只是在不同的朝代照亮不同的焦虑。也许金价的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始终在用同一块金条,去对冲一个不可知的未来。
参考资料:
【1】FT Unhedged Podcast. Gold now! Gold forever! Only Gold! Gold! Gold! Financial Times, Sep 2025.【2】World Gold Council, Gold Demand Trends Q1–Q2 2025: Central Banks Continue Buying.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