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许小年
10-11

“躺赢”时代降临:我们该抄谁的作业?


近期“躺赢”成为投资圈热词,表面看似消极,实则暗含现代投资智慧——在信息过载的市场中,有时少动比多动更明智。但“躺赢”绝非真的躺平,而是找准方向后的理性坚持。若想实践“躺赢”策略,我们该抄谁的作业?


巴菲特:价值投资的“被动主动”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看似老生常谈,却可能是最适合普通人的“躺赢”模板。他倡导的“20个打孔位”规则(一生只有20次投资机会)强迫投资者极致谨慎,一旦买入便长期持有。这种策略的精髓在于:95%时间在等待,5%时间在决策。


但直接照搬巴菲特面临现实挑战:他的持仓规模与普通人不在同一量级,且伯克希尔近年业绩也跑输部分指数。普通人可借鉴的是其“专注优质企业+长期持有”核心思想,而非具体选股。


达利欧:全天候策略的资产配置智慧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的全天候策略,为不同经济环境配置资产(增长超预期配股票,通胀超预期配黄金等)。这种策略不预测市场,而是构建适应各种气候的投资组合。


对香港投资者而言,全天候策略可本地化:搭配港股、A股、REITs、黄金及债券,实现全球化分散。这种“设置后遗忘”的配置,正是高阶“躺赢”。


挪威主权基金:国家队的“躺赢”范本


管理1.6万亿美元的挪威政府养老基金,过去20年取得6%年均回报。其秘诀是极度分散:投资全球9000多家公司,且配置大量不动产与债券。


个人投资者虽难直接复制其规模,但可学习其核心思路:全球化分散、股债结合、忽略短期波动。香港投资者可通过ETF轻松实现类似分散。


“抄作业”的陷阱:为何多数人抄错?


直接抄作业存在三大陷阱:


1. 信息滞后:等你看到持仓报告,机构可能已调整

2. 仓位差异: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成本与风险承受力与个人不同

3. 执行纪律:看到苹果下跌30%时,你能否像巴菲特一样淡定?


最适合普通人的“躺赢”策略:指数基金定投


对多数人而言,最可靠的“躺赢”策略可能是定期投资低成本指数基金。股神巴菲特也多次推荐标普500指数基金:“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业余投资者也能战胜多数专业投资者。”


在香港市场,可结合恒生指数、标普500等全球指数基金,配合债券基金,构建个性化定投组合。


结语


真正的“躺赢”不是不作为,而是认识自身局限后选择的理性路径。在投资世界,最难的不是寻找高深策略,而是坚持简单有效的原则。


最该抄的作业,或许是这些大师们的思维框架:在自己的能力圈内行动,重视复利力量,保持长期主义。毕竟,投资中最大的风险,往往是我们高估了自己的主动能力。


各位读者,你们心中的“躺赢”模板是谁?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抄作业”对象。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热议】如果想“躺赢”,你会抄谁的作业?
-股市天天涨,但好心累,因为发现自己换来换去地买,最后还不如不动…… 给大家搜罗了一些价值&投机、激进&稳健、分散&集中的代表,且今年的收益率都还不错~【各位小虎,参考大神们的投资,你会更想要抄哪位的作业?谁的持仓,最懂未来?】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发表看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