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管理不是控制,而是赋能」,当企业学会赋能员工,员工自然会回馈企业,形成良性回圈。

D45
10-17

# 《人才管理圣经》:拆解五百强的「夺才密码」

在香港,不论是初创企业想招兵买马,还是成熟公司要优化团队,人才管理向来是令不少管理者头痛的难题。而《人才管理圣经》(*Talent Management Bible: Learn the Best Practices from Fortune 500 Companies*)这本书,或许能给香港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带来新启发。主译者许书扬长期专注人力资源领域研究与翻译,其团队此前也推出过不少备受好评的管理类译作,积累了不错的口碑。

为何要写这本书?编译团队坦言,财星五百大企业能长期稳坐行业龙头,背后离不开对人才的精妙经营。可这些企业的人才管理秘诀向来像「黑箱」,普通企业很难触及核心。于是,他们汇集众多专家智慧,把五百强的人才管理实务拆解开来,希望能让更多企业学会如何「夺才」与「留才」。

翻开书,会发现它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书里先讲人才管理的整体框架,强调人才管理是全公司的事,而非仅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接著,从人才吸引、选拔、培养到激励、保留,逐个环节讲解。比如在人才吸引上,书中提到微软会打造独特的雇主品牌,让求职者觉得加入微软不仅是找份工作,更是开启一场充满挑战与成长的旅程;在人才培养方面,通用电气的「克顿维尔学院」颇具代表性,那里针对不同层级员工设计了量身定做的培训,从基层管理者的领导力入门,到高层的战略思维提升,一应俱全。

这本书的卖点很明确,就是能让读者「抄作业」。五百强的人才管理实务经过市场检验,书中把这些实务讲得透彻,还结合案例分析,香港的企业不管规模大小,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借鉴的点。而且它语言浅显,没有晦涩的管理术语,读起来轻松易懂。

说到独特之处,它不仅讲「术」,更讲「道」。比如书中反复强调,人才管理的核心是「人」,要尊重员工的个性与需求。就像谷歌,给员工提供免费餐饮、健身房,甚至允许带宠物上班,这些看似「任性」的举措,实则是洞察到员工对舒适工作环境与自由度的渴望,从而让员工更愿意为公司倾注热情。这种从「人本」出发的人才管理理念,能让读者跳脱工具化管理的思维,真正理解人才管理的本质。

读完这本书,不禁想到香港的企业。香港向来是人才汇聚之地,但人才流动也颇为频繁。若企业能借鉴书中的方法,像打造有吸引力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有强烈的归属感;设置清晰的职业发展通道,让员工看得到上升空间,或许能更好地留住人才。就像书里说的,「人才管理不是控制,而是赋能」,当企业学会赋能员工,员工自然会回馈企业,形成良性回圈。其他文章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