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投资

梦想168
10-29

逆向投资大师邓普顿:“行情往往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兴奋中毁灭。”股神巴菲特也直言不讳:“我不是死多头,我也不是死空头,我是死价投。行情跌久了我就看多,行情涨多了我就看空,我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在投资的世界里,“牛市是最大的利空,熊市是最大的利好”,唯有“苦命人”才会在牛市入场;“悲观是朋友,兴奋是敌人”,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要盯住最好的公司,不是什么公司跌大了都能涨回去,99.99%的公司跌完了是涨不回去的”。

这些闪耀着投资智慧光芒的箴言,为我们剖析价值投资的底层逻辑开辟了一条清晰的路径。在资本市场的潮起潮落中,绝大多数投资者被情绪所左右,在牛市的喧嚣中盲目追高,在熊市的阴霾下忍痛割肉。而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却能逆市布局,在周期的轮回和人性的博弈中,牢牢锚定优质资产的内在价值,从而实现长期复利的增长。

一、周期认知:在绝望与兴奋的两极间把握布局时机

邓普顿“行情在绝望中诞生,在兴奋中毁灭”的观点,精准地勾勒出了市场周期的运行轨迹。当市场陷入绝望的深渊,大多数人对资产避之唯恐不及,优质标的的价格往往被严重错杀,此时恰恰是逆向布局的黄金时期;而当市场陷入集体兴奋的狂热,资产价格被情绪推升至非理性的高位,风险也在暗中不断积聚,此时离场观望才是明智之举。

以港股互联网板块为例,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该行业因政策调整、盈利担忧等多重因素陷入“绝望”区间,多家头部互联网公司的市盈率跌至个位数。就在这段市场情绪的冰点期,那些坚信行业长期价值的投资者果断布局入场,在后续板块反弹时收获了丰厚的收益,这完美地印证了“绝望中诞生行情”的逻辑。反观2015年A股牛市的顶点,市场一片全民“兴奋”的景象,投资者纷纷蜂拥入场,最终却在后续的暴跌中损失惨重,沦为了“牛市入场的苦命人”。

二、人性博弈:化悲观为助力,对兴奋保持警醒

“在投资上,悲观是朋友,兴奋是敌人。”投资从本质上来说,是一场对人性的反制。当市场弥漫着悲观情绪时,往往意味着风险已经充分释放,理性的投资者可以凭借对标的价值的清晰认知从容布局;而当市场被兴奋情绪所主导时,贪婪会蒙蔽理性,投资者极易陷入追涨的陷阱。

巴菲特投资美国运通的案例极具典型性。1963年,美国运通因“色拉油丑闻”陷入严重的信任危机,股价暴跌,市场对其悲观到了极点。但巴菲特经过深入调研后,判断公司的品牌和渠道壁垒并未被破坏,于是果断重仓买入。此后,美国运通的股价大幅反弹,为巴菲特带来了巨额的回报。这正是将“悲观”转化为投资机会的经典操作,也很好地诠释了为何“悲观是朋友”。

三、标的锚定:聚焦优质企业,筑牢穿越周期的根基

需要注意的是,逆市布局并非是无差别的抄底,“不是什么公司跌大了都能涨回去,99.99%的公司跌完了是涨不回去的”这一警示,突出了标的筛选的极端重要性。只有盯住“最好的公司”——那些拥有深厚护城河、可持续盈利、管理层卓越的企业,才能在逆市布局中获得确定性。

以高端制造领域的宁德时代为例,其在行业调整期也曾出现股价的波动,但凭借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领先性、庞大的产能规模和稳固的客户粘性等核心优势,始终是机构投资者眼中的优质标的。而那些缺乏核心技术、依赖单一业务的中小企业,在行业周期下行时,股价下跌后往往难以回升。因此,投资者在逆市布局时,必须以严苛的标准来筛选标的,聚焦具有长期竞争力的优质企业,这是穿越牛熊的关键锚点。

价值投资的底层逻辑,究其本质,是对市场周期、人性弱点和企业价值的深刻认知与融合运用。邓普顿和巴菲特的箴言,为我们提供了逆市布局的行动指南:在绝望时洞察机会,在兴奋时保持克制,同时以优质标的作为风险屏障。只有这样,才能在资本市场的博弈中,不被情绪左右,不被周期裹挟,真正实现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如何稳健盈利?以价值投资为根基,精解低风险高胜率反脆弱策略。聚焦核心策略的落地实战,结合概率正期望值逆向投资与波动套利,对冲风险管理。坚持知行合一,理性专注,选择做对的事、并把事做对,以平常心应对市场波动,在实战中稳步提升投资胜率!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