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Balyasny的多策略哲学

简洁价值派
10-29

导读:

在这场由凯雷集团联合创始人David Rubenstein主持的访谈中,多策略对冲基金Balyasny Asset Management(BAM)的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Dmitry Balyasny详细阐述了他对投资体系的核心理解:在不确定性中构建稳定收益。

BAM目前管理着超过200多亿美元资产,旗下拥有170个独立投资团队,覆盖股票多空、宏观、量化、大宗商品等多种策略。

这种“多策略”模式的精髓在于:通过非相关的收益源来平滑波动,使基金在无论牛市还是熊市环境中都能稳健盈利。

访谈中,Balyasny强调:“我们的目标不是击败市场,而是与市场无关。”对他而言,优秀的对冲基金并非押方向,而是建立系统性的阿尔法引擎。

他将多策略管理比作“经营一组微型企业”——每个团队都是一门独立的生意,需要持续优化人员配置、风控、技术与文化。

在谈及投资哲学时,他指出投资者最常犯的错误是追逐短期回报,而忽视周期背景与风险暴露。真正的竞争优势来自耐心、分散与深度执行力。

这场访谈不仅展示了一个现代对冲基金帝国的运作逻辑,也揭示了“稳定收益”背后的思维与纪律。

以下为访谈的全文(有删减):

David Rubenstein:谈谈你的公司吧,现在你们大概管理着200多亿美元的资产。对于不熟悉这个概念的人来说,多策略对冲基金到底是什么意思?

Dmitry Balyasny:当然,基本思路其实很简单。

我们试图汇集许多由不同专业团队管理的、彼此不相关的收益来源,使它们在各种市场环境中都能赚钱。我们将这些整合起来,为客户创造一个稳定且与市场无关的收益流。

这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大多数基金的表现与宏观经济、整体市场、系统性风险高度相关。

因此,在客户的投资组合中配置一个“压舱石”,无论标普指数像今年那样上涨17%,还是像2022年那样下跌17%,都应有同等的获利概率。

无论哪种情况,基金的表现概率应该是相同的。

David Rubenstein:但“非相关”也意味着,当市场上涨20%时,你的收益可能不会有20%,可能会低一些。

Dmitry Balyasny:没错。

David Rubenstein:不过投资者仍然满意,因为当情况反过来——市场下跌时,他们的投资往往能保持上涨。

Dmitry Balyasny:是的,确实如此。你总得提醒大家,不可能两头都占。

所以在那些市场一路上涨的“风险偏好”年份里,我们并不是要去跟它比谁涨得多。

我们依然追求的是每月稳定收益的目标。但无论市场涨跌,我们的策略都一样,与整体方向无关。

David Rubenstein:假设我是你的投资者,我说:“我不介意市场涨跌,只希望能获得一个稳定、合理的回报率。”

你认为,对于投资多策略对冲基金的人来说,什么样的回报率是合理的?是9%、10%还是11%?

Dmitry Balyasny:我认为应在两位数,也就是10%以上,我们努力做到更好。

但我觉得年化收益在10%到十几之间是非常稳健的,考虑到收益波动很低。我们的年化波动率通常在4%到5%左右。

David Rubenstein:那我们来谈谈多策略对冲基金实际上是如何运作的。你们会把资金分配给不同的专业人士或团队。你们现在有多少个团队?

Dmitry Balyasny:目前是170个。

David Rubenstein:170个团队。那每个团队都做不同的事,对吗?比如有的做铜,有的做美联储期货之类的?

Dmitry Balyasny:对。

David Rubenstein:那么你们是每天查看各团队的表现,还是每周检查?在决定某个团队表现不佳之前,会给他们多长时间的观察期?

Dmitry Balyasny:我的意思是,我们一直在看。所以,你知道,我桌上有显示屏,会整天盯着看,但情况并不完全是那样。

我认为人们在这种模式下没有充分意识到的一点是:你实际上是在建立一门生意。因此我们把每一项策略都视为一个独立的业务。

也就是说,你会有多空股票业务、宏观业务、大宗商品业务等等。还有量化业务,并且每种策略都有相应的业务计划。

要如何在某一策略上做到世界一流?这是一个需要多年、甚至数十年投入的事业,而且你希望每年都越来越好。

于是你会把目光细化到团队层面。要获得这种特定的敞口,需要怎样的团队?他们的优势是什么?他们将如何逐年、逐月提升?

接着你会考虑团队招聘、分析师配备、基础设施、风险管理等方面,并不断努力改进流程和人员以及这些方面的每一个细节。

因此你会持续从绝对层面评估他们。他们的表现如何?也会把他们与同一策略中的其他人作相对比较。你会每个季度、每年对其进行评估。

但回答你的问题,除非出现严重异常,我们通常会观察他们几年的业绩再做人员决策。

David Rubenstein:不过每天、在一天结束时,无论你身在世界哪个角落,要查看170个不同团队的表现并不会耗费太多时间和精力。

Dmitry Balyasny:是的,这也是我们有2000名员工的原因。

David Rubenstein:好吧,你们总共有2000名员工,但你是首席投资官。

Dmitry Balyasny:没错。

David Rubenstein:那你是亲自做投资决策,还是监督那些做决策的人?

Dmitry Balyasny:不过我也会做一些交易。

David Rubenstein:那么现在全世界有多少家领先的多策略对冲基金?

Dmitry Balyasny:我想用一只手就能数过来(寥寥无几)。

David Rubenstein:非常少。这是很难的,因为要同时开展那么多不同策略、适当监管它们并获得你想要的收益率非常困难。

Dmitry Balyasny:这是一个极难建立且难以维持竞争优势的行业。

在我看来,这有点类似于我对私募股权行业的看法:大约30、40年前曾有成千上万的私募股权公司。但如今绝大多数行业份额集中在半打左右的公司手中。

我认为多策略对冲基金的情况与此非常相似。今天要创业并与Blackstone、Carlyle、Apollo等巨头竞争非常困难。

我认为在多策略公司也是一样——这类公司的基因除了要是优秀的投资者/交易员外,还必须擅长人员管理、招聘、基础设施、风险管理和技术——而这些从零开始去竞争在今天非常困难。

David Rubenstein:所以你不会只是去外面募集资金。

通常你会有闭式基金等等,但当你开放募集资金时,人们会蜂拥而入,因为进入那些知名的多策略基金本就不易。

Dmitry Balyasny:这取决于时机,通常呈逆周期性。

因此在较为艰难的时期之后,像往常一样,募资会更困难。

但正如你所知,当近期业绩并不理想时,通常正是入场的最好时机——因为导致困境的因素或阻力很可能正在发生改变,而且你很可能在困难时期中对业务做出了改进。

相反,在经历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期后再去募资,就会很容易,但通常随后一段时间的回报可能不会那么好。

David Rubenstein:现在我们经历了高通胀、高利率。这在近几年是让多策略基金变得更难还是更容易?

Dmitry Balyasny:对我们影响不大,因为我们几乎所有操作都以相对价值为主。

我们支付的是融资利差,而我们所支付的利差是相对一致的——无论利率是1%、5%还是3%,对我们的影响并不大。

David Rubenstein:所以,有史以来最著名的投资者之一是沃伦·巴菲特。

他多年前做过一个著名的打赌。例如,有人说他会投资标普500,而另一些人则投资某些对冲基金,如果你比较十年下来谁表现更好,结果如何?我认为那些投资标普500的人比投对冲基金的人表现得更好。

你如何看这种观点:你实际上很难击败市场,而像你这样的人试图击败市场,但这确实非常困难?

Dmitry Balyasny:我认为用这种方式来描述我们所做的事情并不恰当。

首先,确实有一些公司长期拥有非常出色的业绩记录,Renaissance(文艺复兴科技)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还有其他一些公司也显著地跑赢了市场。

但我认为这并不是正确的观察角度。

我觉得两者(指数投资和对冲/主动策略)都是适合不同目的的良好投资。

所以如果你有无限的时间视角、无需流动性并且可以把钱锁住50年,当然,你应该把所有钱都投到标普里,你很可能会获得领先的结果。

但对大多数机构和家庭来说,现实并非如此。不同类型的投资有不同的用途。

因此,在投资组合中配置一部分市场中性策略——无论市场方向如何都能表现良好——其波动性较低。

这就像一个压舱石,围绕它你可以做一些高风险押注,我认为这对大多数机构来说非常有价值。

David Rubenstein:那么在你多年从事投资行业的经历中,你会说你观察到的最常见的问题是?你认为投资者最常犯的错误是什么?

Dmitry Balyasny:那就是追逐短期回报。

某些人的业绩确实存在阿尔法,但通常也伴随着各种顺风因素的组合。

因此当我们审视某人的业绩记录时,会把它放在当时的全球背景中去思考——当时发生了什么。

比如如果某人在长期生物技术投资上业绩很强,而那段时间恰好纳斯达克一路上涨,你就得对这类业绩打个折扣,思考他们在市场回调月份或季度的表现如何——因为若遇到市场连续一年、两年或三年走低的时期,你要确保他们依然能应对自如。

但我认为人们没有充分重视这种背景因素,并且过于追逐回报。

David Rubenstein:你收到过的最佳投资建议是什么?

Dmitry Balyasny:我会说是风险管理方面的建议:真正专注于分散化,并且意识到你所使用的杠杆水平。

David Rubenstein:我想如果一个年轻的职业人士,或在校大学生、商学院学生在看这次访谈,他们可能会说:“我真想像德米特里那样,想建立自己的多策略对冲基金。”

那怎么做最好呢?是不是要像从乌克兰移民过来,年轻时来到这里,或者从任何地方作为移民来此?要如何接受训练,去做你现在所做的事?

Dmitry Balyasny:我认为最好的训练始终是去做类似的事情。

没错。我们和实习生交流时(今年大约有150名实习生),这个问题经常被问到。

首先,你要确定自己确实想进入这个行业。你知道,这个行业很难。这里面有很多起伏。如果你唯一的动机只是为了赚很多钱,那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理由。

你必须真正对投资和交易有热情,甚至在业余时间也愿意去做——即便不拿报酬也会去做。

所以这是第一要点。接着,一旦你决定要这样做并且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获得了进入渠道。

最近有一期杰瑞·宋飞(Jerry Seinfeld)的很棒播客,他给出的最好建议就是——努力工作。我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到位。

所以一旦你进入了合适的行业和一家不错的公司,就踏实工作、一步步提升,从他人那里学习,你就会获得所需的经验。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