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挖走快手一员大将,阿里轰动行业

电商派
11-12 09:55

原快手副总裁张迪加入阿里

在AI行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人才是各企业最为稀缺的核心资源,其储备与质量直接关系到 AI 业务的发展上限与核心竞争力。

阿里相当明白这一点,最近一直在想方设法扩充自己的AI团队。

据多名知情人士透露,原快手副总裁、可灵AI大模型核心推动者张迪已正式加入阿里巴巴,出任淘天集团旗下“未来生活实验室”负责人,职级为阿里高级管理序列P11,直接向淘天集团首席科学家、技术总裁兼阿里妈妈CTO郑波汇报。

张迪 图源:快手

公开信息显示,“未来生活实验室”是阿里AI战略布局的关键阵地。该实验室集中了顶尖的技术人才和算力、数据,聚焦大模型、多模态等前沿AI方向,致力于打造大模型相关基础算法、模型能力和各类 AI 原生应用。

该实验室成立一年多以来,团队已在大语言模型、多模态交互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仅在国际顶会发表的技术论文就超过10篇,是淘天集团赋能电商全场景AI升级的重要力量。

而将这样一支硬核团队交给刚刚张迪掌舵,阿里对他的重视不言而喻。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未来生活实验室”由郑波兼管,郑波拥有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士、博士学位,2017年加入阿里前,曾在谷歌任职11年,先后领导谷歌展示广告算法团队与中国地图团队,在深度学习、大模型、多模态技术及引擎优化等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经验。

郑波 图源:阿里

他与张迪的技术背景高度契合,如今两人携手,或许能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加速淘天AI技术的产业化落地。

回顾张迪的职场路径,经过一波三折,最终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作为行业公认的大模型领域专家,张迪的履历非常丰富。公开资料显示,张迪本硕均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2010年毕业后他加入了阿里,从基层技术岗位逐步成长为阿里资深技术专家,离职前还担任阿里妈妈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工程架构负责人,深度参与了阿里早期AI技术的落地实践。

2020年,张迪离开阿里加入快手,2023年初被委以重任,出任大模型与多媒体技术团队负责人,专注于大模型、视觉生成模型及多模态模型等前沿方向。

张迪离职前组织架构

2024年,他更是以“技术一号位”的身份,牵头快手可灵大模型的底层架构搭建与全场景应用落地,是该模型成功推出的重要功臣。

不过,随着快手内部战略调整,2025年8月15日,快手宣布高级副总裁盖坤兼任可灵AI技术负责人,张迪正式卸任并离开,这一变动也为他后续回归阿里埋下了伏笔。

今年9月初,张迪从快手离职后曾短暂加入B站,担任技术条线核心负责人,本以为会在新平台深耕的他,仅一个多月后转身回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阿里巴巴。

对阿里来说,张迪主导过短视频、直播场景下的AI 产品研发与落地,具备技术研发和业务落地的双重经验,正是它在寻找的那一类AI人才。

换句话说,这一“回流”不仅印证了张迪对阿里技术生态的认可,更从侧面反映出阿里在 AI 赛道加速布局的迫切性,试图通过吸纳顶尖人才强化核心竞争力,为电商全场景AI升级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诚然,阿里方面并未对此消息进行回应,具体情况尚不可知,仍需持续关注。

阿里、京东、抖音混战AI,疯狂跑马圈地

阿里在AI领域的动作相当密集,除了吸纳人才,资金投入也相当大手笔。

今年2 月,阿里 CEO 吴泳铭高调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 3800 亿元用于 AI 与云基础设施,这一金额不仅超过过去十年总和,更创下中国民营企业在该领域的最大投资纪录。

阿里押注AI的决心,已显而易见。

今年4 月,创始人马云现身阿里云新财年启动会并发表内部演讲。他表示,“未来不是让 AI 取代人类,而是应该让 AI 解放人类,更懂人类,服务好人类”,这为阿里的 AI 发展定下人文与技术并重的基调。

马云演讲 图源:微博

9月24日的 2025 杭州云栖大会上,吴泳铭再抛震撼行业的 “ASI 宣言”,既为火热的人工智能领域再添热度,更直接带动阿里股价暴涨,单日市值激增近 3000 亿港元。

图源:阿里

而在不久前,阿里巴巴旗下AI旗舰应用夸克正式上线对话助手,该助手搭载Qwen最新闭源模型,实现了搜索能力与对话体验的深度融合,也让夸克成为国内首个达成这一功能整合的 AI 产品,标志着阿里AI在C端应用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图源:夸克

在阿里持续加码AI 赛道的同时,电商与科技领域的另一巨头京东也没有放缓脚步,正通过招兵买马加速AI布局。

今年5 月,京东推出 TGT 顶尖青年技术天才项目,面向全球招揽顶尖技术人才,聚焦多模态大模型与应用、机器学习、搜索推荐广告、空间与具身智能等多个前沿领域,覆盖 80 余个核心课题,精准瞄准 AI 技术制高点。

两个月后,京东在秋招中一口气释放1.8 万个核心岗位,与阿里、抖音等大厂疯抢AI人才。

9月25日的2025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京东进一步宣布未来三年将持续投入,带动形成万亿规模的人工智能生态。

图源:京东

更值得关注的是,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亲自掌舵AI 战略布局,推动各业务线多点开花,从面向用户端的京犀、他她它、JoyInside 三大 AI 产品,到覆盖零售、物流、工业等场景的产业级应用,AI 正全面重构京东各产业的供应链体系。

与阿里、京东的布局路径不同,抖音则凭借自身生态优势,聚焦AI工具的商业化变现,走出了一条差异化路线。

此前,抖音集团旗下的AI应用豆包率先推出 AI 购物功能,成为国内首个上线该功能的产品。

作为现象级AI工具,豆包不仅是国内首个用户规模破亿的 AI 应用,其大模型家族更已具备文字、语音、音乐、图片、视频全方位的模态理解和生成能力。

某种程度上,豆包购物功能的上线重构了AI工具的价值边界,它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检索助手,而是进化为能够辅助用户决策的智能消费伙伴,有效推动了 AI 工具迈入商业化新阶段,为抖音AI生态的发展开辟了全新增长点。

图源:豆包App

阿里、京东、抖音三大巨头,在AI 布局上各有侧重:阿里重注技术研发与生态搭建,京东聚焦产业赋能与人才储备,抖音发力C端工具与商业变现。

但殊途同归的是,他们都将AI 视为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支点,通过持续的资金投入、人才吸纳与技术创新,在AI领域疯狂“跑马圈地”。

这场巨头之间的较量,正在影响整个行业的技术走向与商业格局。

巨头绕不过AI这一关

时代浪潮滚滚向前,AI早已不再是加分项,而是定义行业巨头生死的必选项,关系到巨头能不能领跑,甚至能不能活下去。

说得夸张一点,AI正在彻底改写竞争规则。过去“规模大就倒不了”的说法,在智能时代已经不管用了,如今哪怕体量再大,要是没有AI带来的创新力和效率优势,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反过来,只有搭建起别人学不来的AI优势,把技术变成真真切切的赚钱能力,才能在变局中掌握主动权。

目前,从算法升级到实际场景应用,从数据积累到生意闭环,AI的竞争力已经渗透到行业的每一个环节。

接下来,阿里、京东、抖音等巨头只有把AI当成核心驱动力,打造技术优势、实现赚钱转化,才能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真正抓住发展的主动权。

作者 | 李响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