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garlic
2021-08-24
Thanks
@韭菜投资学:
大跌之后,有了点新想法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分享至
微信
复制链接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打开APP,发表看法
APP内打开
发表看法
1
{"i18n":{"language":"zh_CN"},"detailType":1,"isChannel":false,"data":{"magic":2,"id":834391347,"tweetId":"834391347","gmtCreate":1629770430989,"gmtModify":1633682560777,"author":{"id":4088047978787670,"idStr":"4088047978787670","authorId":4088047978787670,"authorIdStr":"4088047978787670","name":"Blackgarlic","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37c27aa780be7ea8b7073ccb0b5b51b","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2,"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13,"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coverImages":[],"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Thanks</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Thanks</p></body></html>","text":"Thanks","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favorite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834391347","repostId":836649045,"repostType":1,"repost":{"magic":2,"id":836649045,"tweetId":"836649045","gmtCreate":1629459540000,"gmtModify":1629763559541,"author":{"id":106205579794560,"idStr":"106205579794560","authorId":106205579794560,"authorIdStr":"106205579794560","name":"韭菜投资学","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104f163910be5b23f451abc233c9786e","vip":8,"userType":8,"introduction":"微信公众号韭菜投资学","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8724,"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e1b776314a14e2ebb2742c83186b7cd"},{"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1158be082314035913929da5885be8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e1b776314a14e2ebb2742c83186b7cd"},{"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082c455bbbb4ab19c761f1da16c89a2"},{"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1158be082314035913929da5885be88"}],"cover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e1b776314a14e2ebb2742c83186b7cd"},{"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1158be082314035913929da5885be8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e1b776314a14e2ebb2742c83186b7cd"}],"title":"大跌之后,有了点新想法","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今天股市大跌,我一边吃面,一边做了个数据分析,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结论。</p> <p>我比较了两个策略的长期表现。</p> <p>第一个策略叫“<strong>追成长</strong>”。在每年年初,选出上市已经满3年,且过去3年中,每年扣非净利润增速都超过30%的股票。</p> <p>这其中,还要排除一些微利的伪成长股,比如有的公司一年就赚100万,第二年一下子赚了300万,好家伙增幅200%。增速虽然高,但净利润金额太少,这种就不是真成长,要剔除。我要求,过去三年每年的扣非净利润,每年至少都要有5000万。</p> <p>这样筛选出来的股票,就构成一个股票池,代表业绩持续高成长股。</p> <p>第二个策略叫“<strong>捡便宜</strong>”。在每年年初,选出上市已经满5年,且市盈率PE处于过去5年10%分位以下的,也就是要求该股票的PE估值,比过去5年90%的时候都低。</p> <p>同样,为了避免一些微利的小股票干扰,仍然要求过去三年每年的扣非净利润,至少都要有5000万。</p> <p>这样筛选出来的股票,构成第二个股票池,代表低估值股。</p> <p>每年年初,都这么选出两个组合,然后以5年为期限,观察5年后它们的收益表现。</p> <p>我先贴结果,追成长组合表现如下表。说下这个表怎么看,以第一行2012年为例,意思就是2012年初买入当时选出的追成长组合,持有5年,组合内股票的平均涨幅、中位数涨幅是多少,我还列了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涨幅作为参考。初始PE中位数,是买入组合时成分股PE的中位数,5年后PE中位数就是5年后的。第二行2013年,就是2013年初选出组合买入持有5年的情况,后面以此类推,只做到2016年,是因为2017年再买的话,到现在满不了5年。</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c1158be082314035913929da5885be88\"></p> <p>接下来是捡便宜组合的表现:</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fe1b776314a14e2ebb2742c83186b7cd\"></p> <p>我说下结论和分析:</p> <p>1. 无论是追成长组合,还是捡便宜组合,也无论从哪一年开始买,持有5年后,平均涨幅都好于中位数涨幅。</p> <p>这是个很有意义的结论。平均涨幅,就是把组合内所有股票的涨幅做算数平均,就相当于一开始每个股票都买了相同金额,最后获得的收益率。而中位数涨幅,是组合内所有股票涨幅排名,排在中间的那个,相当于你随便挑几个买,最有可能获得的收益率。</p> <p>平均涨幅总是好于中位涨幅,说明收益是集中在少部分头部股票的,而不是所有股票普涨。这就会带来三种情况:</p> <p>(1)如果有超强的选股能力,能选出头部股票,就能有更多的超额收益;</p> <p>(2)如果选股能力不强,但自己知道自己不行,那就退而求其次做分散,每个都买点,那也能获得平均涨幅;</p> <p>(3)如果选股能力不强,自己还非要瞎选,那就可能选到几个不行的,因为不行的本来就多,随便选到的概率就大,最后结果就是跑输平均。</p> <p>2. 无论哪年开始买入,捡便宜策略的表现,都明显好于追成长策略。咱们就按表格里的平均收益那列来算,我把追成长、捡便宜、沪深300从每年开始持有5年的收益,画成柱状图,看得更清晰:</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082c455bbbb4ab19c761f1da16c89a2\"></p> <p>追成长和沪深300互有胜负,但捡便宜对追成长5战5胜,对沪深300也是5战4胜,大幅领先。</p> <p>为什么持续成长股的5年收益反而不好呢?</p> <p>第一个原因是成长不确定性太高,过去三年高成长的股票,未必后5年成长性还能保持。比如我们在2012年初,按照2009-2011年高增长选出的56只股票,到2015年的时候,增速在30%之上的就只剩下7只。</p> <p>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一开始的成长性好,市场热捧,买入的估值就都比较高。而后面成长一旦不能持续,估值也会跟着下降。我再把追成长的表格贴一下,大家可以看最后两列的估值变化。</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c1158be082314035913929da5885be88\"></p> <p>2012年、2013年初买入,是赶上了买的时候估值起点低,成长股也只有20倍估值。后来还经历了2015年的大牛市,但即便这样,5年后这些股票的估值,也只有轻微的提升。而2014-2016年初开始买,由于买入的估值并不低了,5年后都经历了大幅杀估值。</p> <p>相反,捡便宜组合,在5年后估值大都有了提升,我也把表再贴一下。特别是在2012、2013年这样的低估值区域买入,当时估值只有十几倍,在5年后,估值贡献的收益都非常大。</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fe1b776314a14e2ebb2742c83186b7cd\"></p> <p>从历史数据看,市场往往对成长性都过于乐观,支付了过高的估值。这也很好理解,高增速的公司总能在当时成为热门,吸引很多投资者跟风购买,热门股天然就产生了估值溢价。如果市场整体估值较低,这种溢价尚不致命,公司有望通过成长来逐渐稀释,但如果市场本身位置比较高,那就有相当大的下杀空间。</p> <p>而捡便宜组合正相反,市场往往对利空冲击过于悲观,因为总有一些投资者是看到下跌跟风卖的。在这其中是有大宝藏的,如2013年时的茅台。即便选不出大宝藏,采取平均化的组合,也大概率能超过大盘指数。</p> <p>有人可能会举例,说某某某股票估值一直高,长期收益也很好啊。个例是不能用来反驳统计规律的,就像上面说的一样,如果选股特别厉害,能从几十个上百个股票里,挑出那个十倍股,那当然没问题,但是,大部分高成长股支付的估值溢价,从统计看并不划算。</p> <p>还有人可能会说,历史不代表未来,现在不一样了。这个我倒是没什么可反驳的,未来确实跟历史不一样。但历史是我们能获得的唯一研究样本,如果不从历史中汲取知识,研究要靠什么呢?</p> <p>选择自己信赖的策略,坚持长期持有,自会有好回报。在市场下跌的时候,更要看清远处的灯塔,方能不迷失。一边吃面,一边和大家共勉。</p> <p>我晚上要去玩飞盘了,留言回来再翻,大伙周末愉快~</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今天股市大跌,我一边吃面,一边做了个数据分析,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结论。</p> <p>我比较了两个策略的长期表现。</p> <p>第一个策略叫“<strong>追成长</strong>”。在每年年初,选出上市已经满3年,且过去3年中,每年扣非净利润增速都超过30%的股票。</p> <p>这其中,还要排除一些微利的伪成长股,比如有的公司一年就赚100万,第二年一下子赚了300万,好家伙增幅200%。增速虽然高,但净利润金额太少,这种就不是真成长,要剔除。我要求,过去三年每年的扣非净利润,每年至少都要有5000万。</p> <p>这样筛选出来的股票,就构成一个股票池,代表业绩持续高成长股。</p> <p>第二个策略叫“<strong>捡便宜</strong>”。在每年年初,选出上市已经满5年,且市盈率PE处于过去5年10%分位以下的,也就是要求该股票的PE估值,比过去5年90%的时候都低。</p> <p>同样,为了避免一些微利的小股票干扰,仍然要求过去三年每年的扣非净利润,至少都要有5000万。</p> <p>这样筛选出来的股票,构成第二个股票池,代表低估值股。</p> <p>每年年初,都这么选出两个组合,然后以5年为期限,观察5年后它们的收益表现。</p> <p>我先贴结果,追成长组合表现如下表。说下这个表怎么看,以第一行2012年为例,意思就是2012年初买入当时选出的追成长组合,持有5年,组合内股票的平均涨幅、中位数涨幅是多少,我还列了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涨幅作为参考。初始PE中位数,是买入组合时成分股PE的中位数,5年后PE中位数就是5年后的。第二行2013年,就是2013年初选出组合买入持有5年的情况,后面以此类推,只做到2016年,是因为2017年再买的话,到现在满不了5年。</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c1158be082314035913929da5885be88\"></p> <p>接下来是捡便宜组合的表现:</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fe1b776314a14e2ebb2742c83186b7cd\"></p> <p>我说下结论和分析:</p> <p>1. 无论是追成长组合,还是捡便宜组合,也无论从哪一年开始买,持有5年后,平均涨幅都好于中位数涨幅。</p> <p>这是个很有意义的结论。平均涨幅,就是把组合内所有股票的涨幅做算数平均,就相当于一开始每个股票都买了相同金额,最后获得的收益率。而中位数涨幅,是组合内所有股票涨幅排名,排在中间的那个,相当于你随便挑几个买,最有可能获得的收益率。</p> <p>平均涨幅总是好于中位涨幅,说明收益是集中在少部分头部股票的,而不是所有股票普涨。这就会带来三种情况:</p> <p>(1)如果有超强的选股能力,能选出头部股票,就能有更多的超额收益;</p> <p>(2)如果选股能力不强,但自己知道自己不行,那就退而求其次做分散,每个都买点,那也能获得平均涨幅;</p> <p>(3)如果选股能力不强,自己还非要瞎选,那就可能选到几个不行的,因为不行的本来就多,随便选到的概率就大,最后结果就是跑输平均。</p> <p>2. 无论哪年开始买入,捡便宜策略的表现,都明显好于追成长策略。咱们就按表格里的平均收益那列来算,我把追成长、捡便宜、沪深300从每年开始持有5年的收益,画成柱状图,看得更清晰:</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082c455bbbb4ab19c761f1da16c89a2\"></p> <p>追成长和沪深300互有胜负,但捡便宜对追成长5战5胜,对沪深300也是5战4胜,大幅领先。</p> <p>为什么持续成长股的5年收益反而不好呢?</p> <p>第一个原因是成长不确定性太高,过去三年高成长的股票,未必后5年成长性还能保持。比如我们在2012年初,按照2009-2011年高增长选出的56只股票,到2015年的时候,增速在30%之上的就只剩下7只。</p> <p>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一开始的成长性好,市场热捧,买入的估值就都比较高。而后面成长一旦不能持续,估值也会跟着下降。我再把追成长的表格贴一下,大家可以看最后两列的估值变化。</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c1158be082314035913929da5885be88\"></p> <p>2012年、2013年初买入,是赶上了买的时候估值起点低,成长股也只有20倍估值。后来还经历了2015年的大牛市,但即便这样,5年后这些股票的估值,也只有轻微的提升。而2014-2016年初开始买,由于买入的估值并不低了,5年后都经历了大幅杀估值。</p> <p>相反,捡便宜组合,在5年后估值大都有了提升,我也把表再贴一下。特别是在2012、2013年这样的低估值区域买入,当时估值只有十几倍,在5年后,估值贡献的收益都非常大。</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fe1b776314a14e2ebb2742c83186b7cd\"></p> <p>从历史数据看,市场往往对成长性都过于乐观,支付了过高的估值。这也很好理解,高增速的公司总能在当时成为热门,吸引很多投资者跟风购买,热门股天然就产生了估值溢价。如果市场整体估值较低,这种溢价尚不致命,公司有望通过成长来逐渐稀释,但如果市场本身位置比较高,那就有相当大的下杀空间。</p> <p>而捡便宜组合正相反,市场往往对利空冲击过于悲观,因为总有一些投资者是看到下跌跟风卖的。在这其中是有大宝藏的,如2013年时的茅台。即便选不出大宝藏,采取平均化的组合,也大概率能超过大盘指数。</p> <p>有人可能会举例,说某某某股票估值一直高,长期收益也很好啊。个例是不能用来反驳统计规律的,就像上面说的一样,如果选股特别厉害,能从几十个上百个股票里,挑出那个十倍股,那当然没问题,但是,大部分高成长股支付的估值溢价,从统计看并不划算。</p> <p>还有人可能会说,历史不代表未来,现在不一样了。这个我倒是没什么可反驳的,未来确实跟历史不一样。但历史是我们能获得的唯一研究样本,如果不从历史中汲取知识,研究要靠什么呢?</p> <p>选择自己信赖的策略,坚持长期持有,自会有好回报。在市场下跌的时候,更要看清远处的灯塔,方能不迷失。一边吃面,一边和大家共勉。</p> <p>我晚上要去玩飞盘了,留言回来再翻,大伙周末愉快~</p></body></html>","text":"今天股市大跌,我一边吃面,一边做了个数据分析,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结论。 我比较了两个策略的长期表现。 第一个策略叫“追成长”。在每年年初,选出上市已经满3年,且过去3年中,每年扣非净利润增速都超过30%的股票。 这其中,还要排除一些微利的伪成长股,比如有的公司一年就赚100万,第二年一下子赚了300万,好家伙增幅200%。增速虽然高,但净利润金额太少,这种就不是真成长,要剔除。我要求,过去三年每年的扣非净利润,每年至少都要有5000万。 这样筛选出来的股票,就构成一个股票池,代表业绩持续高成长股。 第二个策略叫“捡便宜”。在每年年初,选出上市已经满5年,且市盈率PE处于过去5年10%分位以下的,也就是要求该股票的PE估值,比过去5年90%的时候都低。 同样,为了避免一些微利的小股票干扰,仍然要求过去三年每年的扣非净利润,至少都要有5000万。 这样筛选出来的股票,构成第二个股票池,代表低估值股。 每年年初,都这么选出两个组合,然后以5年为期限,观察5年后它们的收益表现。 我先贴结果,追成长组合表现如下表。说下这个表怎么看,以第一行2012年为例,意思就是2012年初买入当时选出的追成长组合,持有5年,组合内股票的平均涨幅、中位数涨幅是多少,我还列了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涨幅作为参考。初始PE中位数,是买入组合时成分股PE的中位数,5年后PE中位数就是5年后的。第二行2013年,就是2013年初选出组合买入持有5年的情况,后面以此类推,只做到2016年,是因为2017年再买的话,到现在满不了5年。 接下来是捡便宜组合的表现: 我说下结论和分析: 1. 无论是追成长组合,还是捡便宜组合,也无论从哪一年开始买,持有5年后,平均涨幅都好于中位数涨幅。 这是个很有意义的结论。平均涨幅,就是把组合内所有股票的涨幅做算数平均,就相当于一开始每个股票都买了相同金额,最后获得的收益率。而中位数涨幅,是组合内所有股票涨幅排名,排在中间的那个,相当于你随便挑几个买,最有可能获得的收益率。 平均涨幅总是好于中位涨幅,说明收益是集中在少部分头部股票的,而不是所有股票普涨。这就会带来三种情况: (1)如果有超强的选股能力,能选出头部股票,就能有更多的超额收益; (2)如果选股能力不强,但自己知道自己不行,那就退而求其次做分散,每个都买点,那也能获得平均涨幅; (3)如果选股能力不强,自己还非要瞎选,那就可能选到几个不行的,因为不行的本来就多,随便选到的概率就大,最后结果就是跑输平均。 2. 无论哪年开始买入,捡便宜策略的表现,都明显好于追成长策略。咱们就按表格里的平均收益那列来算,我把追成长、捡便宜、沪深300从每年开始持有5年的收益,画成柱状图,看得更清晰: 追成长和沪深300互有胜负,但捡便宜对追成长5战5胜,对沪深300也是5战4胜,大幅领先。 为什么持续成长股的5年收益反而不好呢? 第一个原因是成长不确定性太高,过去三年高成长的股票,未必后5年成长性还能保持。比如我们在2012年初,按照2009-2011年高增长选出的56只股票,到2015年的时候,增速在30%之上的就只剩下7只。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一开始的成长性好,市场热捧,买入的估值就都比较高。而后面成长一旦不能持续,估值也会跟着下降。我再把追成长的表格贴一下,大家可以看最后两列的估值变化。 2012年、2013年初买入,是赶上了买的时候估值起点低,成长股也只有20倍估值。后来还经历了2015年的大牛市,但即便这样,5年后这些股票的估值,也只有轻微的提升。而2014-2016年初开始买,由于买入的估值并不低了,5年后都经历了大幅杀估值。 相反,捡便宜组合,在5年后估值大都有了提升,我也把表再贴一下。特别是在2012、2013年这样的低估值区域买入,当时估值只有十几倍,在5年后,估值贡献的收益都非常大。 从历史数据看,市场往往对成长性都过于乐观,支付了过高的估值。这也很好理解,高增速的公司总能在当时成为热门,吸引很多投资者跟风购买,热门股天然就产生了估值溢价。如果市场整体估值较低,这种溢价尚不致命,公司有望通过成长来逐渐稀释,但如果市场本身位置比较高,那就有相当大的下杀空间。 而捡便宜组合正相反,市场往往对利空冲击过于悲观,因为总有一些投资者是看到下跌跟风卖的。在这其中是有大宝藏的,如2013年时的茅台。即便选不出大宝藏,采取平均化的组合,也大概率能超过大盘指数。 有人可能会举例,说某某某股票估值一直高,长期收益也很好啊。个例是不能用来反驳统计规律的,就像上面说的一样,如果选股特别厉害,能从几十个上百个股票里,挑出那个十倍股,那当然没问题,但是,大部分高成长股支付的估值溢价,从统计看并不划算。 还有人可能会说,历史不代表未来,现在不一样了。这个我倒是没什么可反驳的,未来确实跟历史不一样。但历史是我们能获得的唯一研究样本,如果不从历史中汲取知识,研究要靠什么呢? 选择自己信赖的策略,坚持长期持有,自会有好回报。在市场下跌的时候,更要看清远处的灯塔,方能不迷失。一边吃面,一边和大家共勉。 我晚上要去玩飞盘了,留言回来再翻,大伙周末愉快~","highlighted":2,"essential":1,"paper":2,"link":"https://laohu8.com/post/836649045","repostId":0,"isVote":1,"tweetType":1,"commentLimit":10,"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3811,"xxTargetLangEnum":"ZH_CN"},"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619,"commentLimit":10,"likeStatus":false,"favoriteStatus":false,"reportStatus":false,"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EN","currentLanguage":"E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6,"xxTargetLangEnum":"ORIG"},"commentList":[],"isCommentEnd":true,"isTiger":false,"isWeiXinMini":false,"url":"/m/post/834391347"}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