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龙无悔
2021-11-08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
@李白水2025:
Inmode深度分析与估值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分享至
微信
复制链接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打开APP,发表看法
APP内打开
发表看法
1
{"i18n":{"language":"zh_CN"},"detailType":1,"isChannel":false,"data":{"magic":2,"id":845129946,"tweetId":"845129946","gmtCreate":1636312067288,"gmtModify":1636312067288,"author":{"id":109921353127640,"idStr":"109921353127640","authorId":109921353127640,"authorIdStr":"109921353127640","name":"降龙无悔","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dea6a6ad82f509f07f16471ea9a8e919","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2,"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110,"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coverImages":[],"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n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n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body></html>","text":"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favorite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845129946","repostId":845941491,"repostType":1,"repost":{"magic":2,"id":845941491,"tweetId":"845941491","gmtCreate":1636271531301,"gmtModify":1636283591931,"author":{"id":3481525816012846,"idStr":"3481525816012846","authorId":3481525816012846,"authorIdStr":"3481525816012846","name":"李白水2025","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9210b3e7aa5075428ecf3760c7e01976","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2,"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4818,"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themeId":"45690586ebfb429d952407377828c6c0","categoryId":"b76d3c59fc044df59779c041b25852a6","name":"今天什么值得买?晒晒你的交易计划!","type":0,"rnLink":"https://laohu8.com/RN?name=RNTheme&page=/theme/detail&rndata={\"themeId\":45690586ebfb429d952407377828c6c0}&rnconfig={\"headerBarHidden\": true}","description":"今天你有什么交易计划?什么标的值得关注?在本主题下发帖,分享你的想法吧!","image":"https://static.tigerbbs.com/ce10cf181856307d0983c3bc1075120b"}],"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ed0f30499bc6dc0d818f992b1b4ae3a","width":"688","height":"349"},{"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2138f9fca6cf5334fbe52784bbd5a25","width":"688","height":"19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b782c33817b21584e26b3602b31d922","width":"688","height":"27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319529bab0a98277070cbf59d3b521e","width":"688","height":"344"},{"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4bc0cfe32b73cef408011fefc4b97c0","width":"688","height":"21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800a8cf1b5fc6eb169d1a22e59a75bd","width":"688","height":"352"},{"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2f88e8cad2e324915ac82c5e7848e79","width":"688","height":"16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c41b6be277d7b2b4372c7713ca62532","width":"688","height":"20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d512979287a29f1d2206421671c2e07","width":"688","height":"399"}],"cover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ed0f30499bc6dc0d818f992b1b4ae3a","width":"688","height":"349"},{"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2138f9fca6cf5334fbe52784bbd5a25","width":"688","height":"19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b782c33817b21584e26b3602b31d922","width":"688","height":"276"}],"title":"Inmode深度分析与估值","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a target=\"_blank\" href=\"https://laohu8.com/S/INMD\">$InMode Ltd.(INMD)$</a> </p><p>Inmode这公司挺有意思的,最开始留意到是7月份时候,背后的故事也有点无奈——中概、港股密集受到监管影响,被迫离开舒适区。回看虽然前几年利润回撤挺多的,但也因此反思了许多,就这样再出发吧。</p><p>说Inmode这公司有意思,主要是初看时候的一个现象——上市以来几乎每次财报都超预期,估值水位一路上涨,从10x到50x。这让人挺兴奋的,兴奋程度可能仅次于去年Q3时候的互联网券商——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分析师没有看懂这个公司(2个互联网券商当时是没大行覆盖,更别谈看懂了)。</p><p>是不是这样呢?还真是。核心在于分析师们没有理解Inmode的产品,对商业逻辑也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下面从笔者的视角来分析——</p><p>I.商业模式&护城河</p><p>Inmode主要做医美设备的(微创、无创),核心技术在于射频溶脂和紧肤。提到这个,熟悉这个赛道的朋友可能第一反应是热玛吉。这个应该是正常反应,但是第一个离谱的事出现了,看大行的研报发现他们的对标产品竟然没有热玛吉。看下图:</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9c41b6be277d7b2b4372c7713ca62532\" tg-width=\"688\" tg-height=\"200\"></p><p>19年8月,Barclays首次覆盖的时候主要将激光镭射作为Inmode的对标技术,代表标的是Cutera,其他投行也是大同小异。直到上个季度电话会,管理层还在讲Inmode设备比单极射频(热玛吉)要好,然而分析师也没有啥更新的报告——<strong>认知差仍在继续。</strong></p><p>理解Inmode的技术,先看下面这个图:</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d512979287a29f1d2206421671c2e07\" tg-width=\"688\" tg-height=\"399\"></p><p>简单来说,Inmode的产品创新力非常强,甚至有可能是种行业范式的转换。而行业范式转换,往大了说可以参考智能手机对传统手机的降维打击,这起码是10-2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维度。</p><p>在这个赛道上,主要有三代技术的更迭:首先是以Cutera为代表的镭射激光,然后是以热玛吉为代表的单极射频,接着就是以Inmode为代表的双极射频。具体区别笔者整理如下:</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2138f9fca6cf5334fbe52784bbd5a25\" tg-width=\"688\" tg-height=\"196\"></p><p>镭射技术这种下坡路的咱就不再纳入讨论了,主要看Inmode和热玛吉的对比,核心在于——Inmode可以深入皮下脂肪层,<strong>同时溶脂+塑形</strong>,而热玛吉作用于真皮层,<strong>不能溶脂,只能塑形。</strong></p><p>也就是说,从产品力上Inmode应该是降维打击热玛吉的,管理层对于这个也特别有信心。另外Inmode的终端手术(美容诊所)价格的比热玛吉要低不少,像在我国Inmode一般8k左右做一套(2-3次),而热玛吉一套(1次)动辄2-3万。</p><p>这也是让人很兴奋的点——花更少的钱,享受到同等甚至是更优质的服务(科技的进步与普及往往伴随着良性通缩,经典案例可以参考model 3)。</p><p>这种产品力或行业范式的转换置信度有多高呢?大概7成到8成吧。主要从终端用户体验来看,笔者花了很多时间逛各种论坛、贴吧,美国的Yelp、Realself、Twitter、Fb…我国的小红书、微博、知乎…总体对Inmode的评价都还是不错的,不过对热玛吉的评价也不错,具体来看二者的终端体验似乎没有显著差别。</p><p>(Ps:欢迎有体验过的盆友一起聊聊二者的区别,另外也欢迎有美容院资源的盆友一起探讨一下,哪种接受度更高?其实我自己的逻辑是热玛吉的单价和毛利更高,美容院可能更有推这个的倾向。不过长期来讲,终端消费者才是最终影响因素,好比一开始数码店有强烈动力推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手机,但最后赢的是苹果,终端需求一旦成势,那将势不可挡。)</p><p>不管Inmode产品是不是会带来行业范式的转换,至少在核心微创产品上与热玛吉起码是并驾齐驱,未来仍有比较长的坡(医美需求不断提升是不可逆的趋势)。</p><p>接下来再谈一点我认为分析师忽视的事:B端的ROI(美容院/整形医生)。</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2f88e8cad2e324915ac82c5e7848e79\" tg-width=\"688\" tg-height=\"166\"></p><p>看这个图。据管理层的统计,终端每次手术平均~5k美元(美国收费比我国贵不少),每个月~5次手术,也就是25k的收入。成本端主要是租赁摊薄每个月~3k(一般是5年期),然后每次手术耗材300美元,5次为1.5k(有些手术不需要耗材,所以这个是保守估计,将成本放大)。</p><p>这样算下来,美容院月流水约20.5k,也就意味着设备成本回收期半年左右,加上其他场地、人工成本,项目整体回收期大约1年左右——这种生意足够诱人,1年回本,后续纯赚的生意有几个?据管理层的统计,1/3的客户18个月内会复购,这也是很好的信号。</p><p>B端的ROI,我认为是分析师们没看懂的另一点。</p><p>技术和产品无疑是Inmode的护城河,供应链、政策和管理层同样也是。</p><p>供应链方面:代工都在以色列本土,渠道控制和议价能力强,所以毛利率可以一直控制在85%的高位;</p><p>政策:以色列对创新公司税收豁免(2012-2021 tax exemption)。不过从明年开始可能开始征税,税率仍然不高,管理层预计7.5%-9%;</p><p>管理层:研发与商业化经验充足,两个创始人Moshe和Michael此前创立Syneron。高管团队医美行业经验平均超过15年。从产品更新迭代速度来看(每年~2款),这个团队还是挺能打的。</p><p>总体来说Inmode的商业生态优质,护城河也比较深。</p><p>II、成长与估值</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5b782c33817b21584e26b3602b31d922\" tg-width=\"688\" tg-height=\"276\"></p><p>如上图,inmode的增速是非常快的,即便20年受疫情影响很大,相比18年营收也有翻倍。另外运营成本随着规模效应在不断下降,让净利润率非常高,这个趋势维持的问题不大。</p><p>增长逻辑:</p><p>(1)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医美需求不断增长;</p><p>(2)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需求不断放量。据ISAPS(国际医美协会)数据,印度已成为全球第5大无创医美市场。中国医美需求增速高于全球平均,19年市场规模达到1769亿元,预计20-23年CAGR15.2%;</p><p>(3)肥胖率(obesity)不断提升;</p><p>(4)颜值即正义的时代:智能手机将摄像头作为核心竞争力之一,各种美颜工具层出不穷</p><p>(5)行业进一步深度发展,终端消费价格有不断下降的趋势,会刺激更多的潜在需求。</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e4bc0cfe32b73cef408011fefc4b97c0\" tg-width=\"688\" tg-height=\"216\"></p><p>如图,医美行业整体增速在~7%左右。从结构上来看(下两图),20年无创医美占52.5%,预期未来会继续保持高于整体行业的增速,获取更大占比。北美占总体市场36%,为第一大市场,预计在未来将保持。欧美共占比约60%。</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ed0f30499bc6dc0d818f992b1b4ae3a\" tg-width=\"688\" tg-height=\"349\"></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319529bab0a98277070cbf59d3b521e\" tg-width=\"688\" tg-height=\"344\"></p><p>在整体坡长雪厚的赛道中,Inmode的细分赛道如下图:</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800a8cf1b5fc6eb169d1a22e59a75bd\" tg-width=\"688\" tg-height=\"352\"></p><p>主要以整形医生数量来计tam(市场空间):美国10w+,全球20w+。细分来看,美国GYN(妇科)45k,眼科19k,整形/皮肤科17k,ENT(耳鼻喉)12.5k。而Inmode的产品/系统全球销售目前~1万台,渗透率还非常低(注:许多整形医院/医生购买不止一台设备,所以Tam可能比直观感受更大)。</p><p>目前微创/无创的塑形设备仍然是Inmode的根基,但今年8月底上线了新产品Empower针对于妇科市场(Q3的电话会里分析师基本围绕这个在问),具体的数据还比较少,管理层表示发展还是稳健的。</p><p>谈谈估值,这也是最初上车的直接原因(个人喜欢先上车看着不错的标的,再继续深入研究)——当时华尔街对 InMode的 2021年预期净利润均值为 1.38亿美元,介于公司指引的区间中端;2022年的净利润均值为 1.46亿美元,对应PE33.15x。也就是说明年的增速不到10%,这是很离谱的事情,因为Inmode的设备明显仍在上量爬坡期(近几年cagr~50%),增速大幅放缓没有什么靠谱的依据。</p><p>那么目前Inmode估值抬升+Q3财报超预期,距7月上涨已50%+,这个位置贵吗?按5年营收cagr35%-40%计算,至26年达到15.47亿-18.55亿美元。偏保守取净利润率42%,净利润约6.5亿-7.8亿美元;预期p/e20x,对应市值约130亿-156亿美元。</p><p>也就是说偏保守的预期下,Inmode的估值仍然不算贵,乐观情况下仍有不错上升空间,中性来看2年内翻倍的潜质比较大。</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a target=\"_blank\" href=\"https://laohu8.com/S/INMD\">$InMode Ltd.(INMD)$</a> </p><p>Inmode这公司挺有意思的,最开始留意到是7月份时候,背后的故事也有点无奈——中概、港股密集受到监管影响,被迫离开舒适区。回看虽然前几年利润回撤挺多的,但也因此反思了许多,就这样再出发吧。</p><p>说Inmode这公司有意思,主要是初看时候的一个现象——上市以来几乎每次财报都超预期,估值水位一路上涨,从10x到50x。这让人挺兴奋的,兴奋程度可能仅次于去年Q3时候的互联网券商——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分析师没有看懂这个公司(2个互联网券商当时是没大行覆盖,更别谈看懂了)。</p><p>是不是这样呢?还真是。核心在于分析师们没有理解Inmode的产品,对商业逻辑也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下面从笔者的视角来分析——</p><p>I.商业模式&护城河</p><p>Inmode主要做医美设备的(微创、无创),核心技术在于射频溶脂和紧肤。提到这个,熟悉这个赛道的朋友可能第一反应是热玛吉。这个应该是正常反应,但是第一个离谱的事出现了,看大行的研报发现他们的对标产品竟然没有热玛吉。看下图:</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9c41b6be277d7b2b4372c7713ca62532\" tg-width=\"688\" tg-height=\"200\"></p><p>19年8月,Barclays首次覆盖的时候主要将激光镭射作为Inmode的对标技术,代表标的是Cutera,其他投行也是大同小异。直到上个季度电话会,管理层还在讲Inmode设备比单极射频(热玛吉)要好,然而分析师也没有啥更新的报告——<strong>认知差仍在继续。</strong></p><p>理解Inmode的技术,先看下面这个图:</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d512979287a29f1d2206421671c2e07\" tg-width=\"688\" tg-height=\"399\"></p><p>简单来说,Inmode的产品创新力非常强,甚至有可能是种行业范式的转换。而行业范式转换,往大了说可以参考智能手机对传统手机的降维打击,这起码是10-2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维度。</p><p>在这个赛道上,主要有三代技术的更迭:首先是以Cutera为代表的镭射激光,然后是以热玛吉为代表的单极射频,接着就是以Inmode为代表的双极射频。具体区别笔者整理如下:</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2138f9fca6cf5334fbe52784bbd5a25\" tg-width=\"688\" tg-height=\"196\"></p><p>镭射技术这种下坡路的咱就不再纳入讨论了,主要看Inmode和热玛吉的对比,核心在于——Inmode可以深入皮下脂肪层,<strong>同时溶脂+塑形</strong>,而热玛吉作用于真皮层,<strong>不能溶脂,只能塑形。</strong></p><p>也就是说,从产品力上Inmode应该是降维打击热玛吉的,管理层对于这个也特别有信心。另外Inmode的终端手术(美容诊所)价格的比热玛吉要低不少,像在我国Inmode一般8k左右做一套(2-3次),而热玛吉一套(1次)动辄2-3万。</p><p>这也是让人很兴奋的点——花更少的钱,享受到同等甚至是更优质的服务(科技的进步与普及往往伴随着良性通缩,经典案例可以参考model 3)。</p><p>这种产品力或行业范式的转换置信度有多高呢?大概7成到8成吧。主要从终端用户体验来看,笔者花了很多时间逛各种论坛、贴吧,美国的Yelp、Realself、Twitter、Fb…我国的小红书、微博、知乎…总体对Inmode的评价都还是不错的,不过对热玛吉的评价也不错,具体来看二者的终端体验似乎没有显著差别。</p><p>(Ps:欢迎有体验过的盆友一起聊聊二者的区别,另外也欢迎有美容院资源的盆友一起探讨一下,哪种接受度更高?其实我自己的逻辑是热玛吉的单价和毛利更高,美容院可能更有推这个的倾向。不过长期来讲,终端消费者才是最终影响因素,好比一开始数码店有强烈动力推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手机,但最后赢的是苹果,终端需求一旦成势,那将势不可挡。)</p><p>不管Inmode产品是不是会带来行业范式的转换,至少在核心微创产品上与热玛吉起码是并驾齐驱,未来仍有比较长的坡(医美需求不断提升是不可逆的趋势)。</p><p>接下来再谈一点我认为分析师忽视的事:B端的ROI(美容院/整形医生)。</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2f88e8cad2e324915ac82c5e7848e79\" tg-width=\"688\" tg-height=\"166\"></p><p>看这个图。据管理层的统计,终端每次手术平均~5k美元(美国收费比我国贵不少),每个月~5次手术,也就是25k的收入。成本端主要是租赁摊薄每个月~3k(一般是5年期),然后每次手术耗材300美元,5次为1.5k(有些手术不需要耗材,所以这个是保守估计,将成本放大)。</p><p>这样算下来,美容院月流水约20.5k,也就意味着设备成本回收期半年左右,加上其他场地、人工成本,项目整体回收期大约1年左右——这种生意足够诱人,1年回本,后续纯赚的生意有几个?据管理层的统计,1/3的客户18个月内会复购,这也是很好的信号。</p><p>B端的ROI,我认为是分析师们没看懂的另一点。</p><p>技术和产品无疑是Inmode的护城河,供应链、政策和管理层同样也是。</p><p>供应链方面:代工都在以色列本土,渠道控制和议价能力强,所以毛利率可以一直控制在85%的高位;</p><p>政策:以色列对创新公司税收豁免(2012-2021 tax exemption)。不过从明年开始可能开始征税,税率仍然不高,管理层预计7.5%-9%;</p><p>管理层:研发与商业化经验充足,两个创始人Moshe和Michael此前创立Syneron。高管团队医美行业经验平均超过15年。从产品更新迭代速度来看(每年~2款),这个团队还是挺能打的。</p><p>总体来说Inmode的商业生态优质,护城河也比较深。</p><p>II、成长与估值</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5b782c33817b21584e26b3602b31d922\" tg-width=\"688\" tg-height=\"276\"></p><p>如上图,inmode的增速是非常快的,即便20年受疫情影响很大,相比18年营收也有翻倍。另外运营成本随着规模效应在不断下降,让净利润率非常高,这个趋势维持的问题不大。</p><p>增长逻辑:</p><p>(1)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医美需求不断增长;</p><p>(2)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需求不断放量。据ISAPS(国际医美协会)数据,印度已成为全球第5大无创医美市场。中国医美需求增速高于全球平均,19年市场规模达到1769亿元,预计20-23年CAGR15.2%;</p><p>(3)肥胖率(obesity)不断提升;</p><p>(4)颜值即正义的时代:智能手机将摄像头作为核心竞争力之一,各种美颜工具层出不穷</p><p>(5)行业进一步深度发展,终端消费价格有不断下降的趋势,会刺激更多的潜在需求。</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e4bc0cfe32b73cef408011fefc4b97c0\" tg-width=\"688\" tg-height=\"216\"></p><p>如图,医美行业整体增速在~7%左右。从结构上来看(下两图),20年无创医美占52.5%,预期未来会继续保持高于整体行业的增速,获取更大占比。北美占总体市场36%,为第一大市场,预计在未来将保持。欧美共占比约60%。</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ed0f30499bc6dc0d818f992b1b4ae3a\" tg-width=\"688\" tg-height=\"349\"></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319529bab0a98277070cbf59d3b521e\" tg-width=\"688\" tg-height=\"344\"></p><p>在整体坡长雪厚的赛道中,Inmode的细分赛道如下图:</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800a8cf1b5fc6eb169d1a22e59a75bd\" tg-width=\"688\" tg-height=\"352\"></p><p>主要以整形医生数量来计tam(市场空间):美国10w+,全球20w+。细分来看,美国GYN(妇科)45k,眼科19k,整形/皮肤科17k,ENT(耳鼻喉)12.5k。而Inmode的产品/系统全球销售目前~1万台,渗透率还非常低(注:许多整形医院/医生购买不止一台设备,所以Tam可能比直观感受更大)。</p><p>目前微创/无创的塑形设备仍然是Inmode的根基,但今年8月底上线了新产品Empower针对于妇科市场(Q3的电话会里分析师基本围绕这个在问),具体的数据还比较少,管理层表示发展还是稳健的。</p><p>谈谈估值,这也是最初上车的直接原因(个人喜欢先上车看着不错的标的,再继续深入研究)——当时华尔街对 InMode的 2021年预期净利润均值为 1.38亿美元,介于公司指引的区间中端;2022年的净利润均值为 1.46亿美元,对应PE33.15x。也就是说明年的增速不到10%,这是很离谱的事情,因为Inmode的设备明显仍在上量爬坡期(近几年cagr~50%),增速大幅放缓没有什么靠谱的依据。</p><p>那么目前Inmode估值抬升+Q3财报超预期,距7月上涨已50%+,这个位置贵吗?按5年营收cagr35%-40%计算,至26年达到15.47亿-18.55亿美元。偏保守取净利润率42%,净利润约6.5亿-7.8亿美元;预期p/e20x,对应市值约130亿-156亿美元。</p><p>也就是说偏保守的预期下,Inmode的估值仍然不算贵,乐观情况下仍有不错上升空间,中性来看2年内翻倍的潜质比较大。</p></body></html>","text":"$InMode Ltd.(INMD)$ Inmode这公司挺有意思的,最开始留意到是7月份时候,背后的故事也有点无奈——中概、港股密集受到监管影响,被迫离开舒适区。回看虽然前几年利润回撤挺多的,但也因此反思了许多,就这样再出发吧。 说Inmode这公司有意思,主要是初看时候的一个现象——上市以来几乎每次财报都超预期,估值水位一路上涨,从10x到50x。这让人挺兴奋的,兴奋程度可能仅次于去年Q3时候的互联网券商——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分析师没有看懂这个公司(2个互联网券商当时是没大行覆盖,更别谈看懂了)。 是不是这样呢?还真是。核心在于分析师们没有理解Inmode的产品,对商业逻辑也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下面从笔者的视角来分析—— I.商业模式&护城河 Inmode主要做医美设备的(微创、无创),核心技术在于射频溶脂和紧肤。提到这个,熟悉这个赛道的朋友可能第一反应是热玛吉。这个应该是正常反应,但是第一个离谱的事出现了,看大行的研报发现他们的对标产品竟然没有热玛吉。看下图: 19年8月,Barclays首次覆盖的时候主要将激光镭射作为Inmode的对标技术,代表标的是Cutera,其他投行也是大同小异。直到上个季度电话会,管理层还在讲Inmode设备比单极射频(热玛吉)要好,然而分析师也没有啥更新的报告——认知差仍在继续。 理解Inmode的技术,先看下面这个图: 简单来说,Inmode的产品创新力非常强,甚至有可能是种行业范式的转换。而行业范式转换,往大了说可以参考智能手机对传统手机的降维打击,这起码是10-2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维度。 在这个赛道上,主要有三代技术的更迭:首先是以Cutera为代表的镭射激光,然后是以热玛吉为代表的单极射频,接着就是以Inmode为代表的双极射频。具体区别笔者整理如下: 镭射技术这种下坡路的咱就不再纳入讨论了,主要看Inmode和热玛吉的对比,核心在于——Inmode可以深入皮下脂肪层,同时溶脂+塑形,而热玛吉作用于真皮层,不能溶脂,只能塑形。 也就是说,从产品力上Inmode应该是降维打击热玛吉的,管理层对于这个也特别有信心。另外Inmode的终端手术(美容诊所)价格的比热玛吉要低不少,像在我国Inmode一般8k左右做一套(2-3次),而热玛吉一套(1次)动辄2-3万。 这也是让人很兴奋的点——花更少的钱,享受到同等甚至是更优质的服务(科技的进步与普及往往伴随着良性通缩,经典案例可以参考model 3)。 这种产品力或行业范式的转换置信度有多高呢?大概7成到8成吧。主要从终端用户体验来看,笔者花了很多时间逛各种论坛、贴吧,美国的Yelp、Realself、Twitter、Fb…我国的小红书、微博、知乎…总体对Inmode的评价都还是不错的,不过对热玛吉的评价也不错,具体来看二者的终端体验似乎没有显著差别。 (Ps:欢迎有体验过的盆友一起聊聊二者的区别,另外也欢迎有美容院资源的盆友一起探讨一下,哪种接受度更高?其实我自己的逻辑是热玛吉的单价和毛利更高,美容院可能更有推这个的倾向。不过长期来讲,终端消费者才是最终影响因素,好比一开始数码店有强烈动力推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手机,但最后赢的是苹果,终端需求一旦成势,那将势不可挡。) 不管Inmode产品是不是会带来行业范式的转换,至少在核心微创产品上与热玛吉起码是并驾齐驱,未来仍有比较长的坡(医美需求不断提升是不可逆的趋势)。 接下来再谈一点我认为分析师忽视的事:B端的ROI(美容院/整形医生)。 看这个图。据管理层的统计,终端每次手术平均~5k美元(美国收费比我国贵不少),每个月~5次手术,也就是25k的收入。成本端主要是租赁摊薄每个月~3k(一般是5年期),然后每次手术耗材300美元,5次为1.5k(有些手术不需要耗材,所以这个是保守估计,将成本放大)。 这样算下来,美容院月流水约20.5k,也就意味着设备成本回收期半年左右,加上其他场地、人工成本,项目整体回收期大约1年左右——这种生意足够诱人,1年回本,后续纯赚的生意有几个?据管理层的统计,1/3的客户18个月内会复购,这也是很好的信号。 B端的ROI,我认为是分析师们没看懂的另一点。 技术和产品无疑是Inmode的护城河,供应链、政策和管理层同样也是。 供应链方面:代工都在以色列本土,渠道控制和议价能力强,所以毛利率可以一直控制在85%的高位; 政策:以色列对创新公司税收豁免(2012-2021 tax exemption)。不过从明年开始可能开始征税,税率仍然不高,管理层预计7.5%-9%; 管理层:研发与商业化经验充足,两个创始人Moshe和Michael此前创立Syneron。高管团队医美行业经验平均超过15年。从产品更新迭代速度来看(每年~2款),这个团队还是挺能打的。 总体来说Inmode的商业生态优质,护城河也比较深。 II、成长与估值 如上图,inmode的增速是非常快的,即便20年受疫情影响很大,相比18年营收也有翻倍。另外运营成本随着规模效应在不断下降,让净利润率非常高,这个趋势维持的问题不大。 增长逻辑: (1)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医美需求不断增长; (2)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需求不断放量。据ISAPS(国际医美协会)数据,印度已成为全球第5大无创医美市场。中国医美需求增速高于全球平均,19年市场规模达到1769亿元,预计20-23年CAGR15.2%; (3)肥胖率(obesity)不断提升; (4)颜值即正义的时代:智能手机将摄像头作为核心竞争力之一,各种美颜工具层出不穷 (5)行业进一步深度发展,终端消费价格有不断下降的趋势,会刺激更多的潜在需求。 如图,医美行业整体增速在~7%左右。从结构上来看(下两图),20年无创医美占52.5%,预期未来会继续保持高于整体行业的增速,获取更大占比。北美占总体市场36%,为第一大市场,预计在未来将保持。欧美共占比约60%。 在整体坡长雪厚的赛道中,Inmode的细分赛道如下图: 主要以整形医生数量来计tam(市场空间):美国10w+,全球20w+。细分来看,美国GYN(妇科)45k,眼科19k,整形/皮肤科17k,ENT(耳鼻喉)12.5k。而Inmode的产品/系统全球销售目前~1万台,渗透率还非常低(注:许多整形医院/医生购买不止一台设备,所以Tam可能比直观感受更大)。 目前微创/无创的塑形设备仍然是Inmode的根基,但今年8月底上线了新产品Empower针对于妇科市场(Q3的电话会里分析师基本围绕这个在问),具体的数据还比较少,管理层表示发展还是稳健的。 谈谈估值,这也是最初上车的直接原因(个人喜欢先上车看着不错的标的,再继续深入研究)——当时华尔街对 InMode的 2021年预期净利润均值为 1.38亿美元,介于公司指引的区间中端;2022年的净利润均值为 1.46亿美元,对应PE33.15x。也就是说明年的增速不到10%,这是很离谱的事情,因为Inmode的设备明显仍在上量爬坡期(近几年cagr~50%),增速大幅放缓没有什么靠谱的依据。 那么目前Inmode估值抬升+Q3财报超预期,距7月上涨已50%+,这个位置贵吗?按5年营收cagr35%-40%计算,至26年达到15.47亿-18.55亿美元。偏保守取净利润率42%,净利润约6.5亿-7.8亿美元;预期p/e20x,对应市值约130亿-156亿美元。 也就是说偏保守的预期下,Inmode的估值仍然不算贵,乐观情况下仍有不错上升空间,中性来看2年内翻倍的潜质比较大。","highlighted":2,"essential":2,"paper":2,"link":"https://laohu8.com/post/845941491","repostId":0,"isVote":1,"tweetType":1,"commentLimit":10,"symbols":["INMD"],"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5322,"xxTargetLangEnum":"ZH_CN"},"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177,"commentLimit":10,"likeStatus":false,"favoriteStatus":false,"reportStatus":false,"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25,"xxTargetLangEnum":"ZH_CN"},"commentList":[],"isCommentEnd":true,"isTiger":false,"isWeiXinMini":false,"url":"/m/post/845129946"}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