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转载自格隆汇 2025年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 这一数据不仅凸显了夏季用电高峰的压力,更推动了需求侧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响应能力提升的紧迫性。 中国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近期发布会上表示,今年迎峰度夏电力供需形势整体优于去年,全国电力平衡有保障,但结构性优化仍需持续推进。 电力保供背后,AI技术正深度赋能电网运营。 国家电网总经理庞骁刚透露,国网已深化“AI+抢修”应用,提升故障处理效率;在山东蓬莱,国家能源集团建设的205兆瓦时复合储能电站通过AI模型实现电池状态监测与能源调度,助力风电高效接入。南方电网的“小慧”AI调度员则可自动分析电网拓扑、优化事故复电方案,显著提升决策效率。 2025年,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合计投资达8250亿元,创历史新高。 与以往侧重输电网不同,本轮投资重点转向配电侧。国网《高质量发展改革方案》明确支持增量配电改革试点,并积极布局虚拟电厂、新型储能及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预示配电领域将成为下一阶段建设核心。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正式转入连续结算试运行,实现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 这一改革标志着中国电力交易从“周期**易”转向“日清日结”的连续交易模式,22万市场主体可随时跨省区买卖电力,日交易量达38亿度。 业内认为,真实稳定的价格信号将加速电力资产重估,推动市场化机制完善。 迎峰度夏需求增长、中报季临近及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加速,为电力板块带来配置窗口。 机构推荐关注水电、火电、绿电等传统细分领域,同时制冷剂、煤炭等关联板块亦具潜力。 随着虚拟电厂、储能等新兴业态落地,电力产业链有望迎来价值重估,为长期投资提供新机遇。 2025年,中国电力市场在负荷新高、技术革新与市场化突破的多重驱动下,正迈向更高效、灵活、智能的新阶段。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