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 “天工” 机器人实现 6 公里 / 小时奔跑,到智元 G2 工业机器人斩获数亿元订单,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已显雏形;其中宇树科技 Unitree H2 搭载仿生人脸且国产化率超 70%,智元 G2 则通过龙旗科技订单验证了工业场景落地能力。
政策层面,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 2025 年建创新体系、2027 年形成可靠产业链的目标;市场端更具爆发力,全球规模将从 2024 年 34 亿美元增至 2028 年 206 亿美元,中国市场 2025 年预计达 55 亿元、2030 年突破 387 亿元,整体正复刻新能源车的爆发路径。
人形机器人的 “钢铁之躯” 依赖核心零部件企业锻造,从关节驱动到精准感知,五家龙头企业正逐步构筑起国产化的核心壁垒,为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工业龙头的人形跨越作为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领军者,埃斯顿在人形机器人赛道实现了从技术到订单的快速突破。公司推出的人形机器人 ER15-Humanoid 不仅延续了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技术积累,更已斩获多个意向订单,迈出商业化关键一步。在核心部件领域,埃斯顿加码关节模组产能建设,年产能规划达 3 万台,同步布局的防爆机器人工作站更集成了 ±1N 高精度力控工具与 AI 3D 视觉系统,展现出 “通用技术 + 场景定制” 的双重优势。从传统工业机械臂到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形机器人 Codroid 02,埃斯顿正成为连接工业自动化与人形智能的关键桥梁。
精密传动的国产化支柱在人形机器人的 “关节心脏”——减速器领域,双环传动凭借 RV 减速器的市占率第一地位,成为产业链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随着机器人运动精度要求提升,公司布局的人形机器人用行星滚柱丝杠产品迎来快速增长,这种关键部件能显著提升关节的负载能力与运动平稳性。为匹配行业爆发需求,双环传动规划年产 50 万套关节模组,从单一零部件供应商向集成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升级,为机器人的灵巧运动提供底层支撑。
微型动力的隐形核心如果说关节是机器人的四肢,那么微型电机就是驱动四肢的 “肌肉纤维”。江苏雷利作为微型电机领域的佼佼者,其空心杯电机等核心产品已稳定供货宇树、智元等头部机器人企业,直接支撑起这些产品的运动性能。随着二期工厂的投产,公司产能将实现跨越式提升,可满足 5 万台机器人的动力需求,在国产化率提升的浪潮中,成为保障机器人 “行动力” 的关键力量。
万向钱潮
滚柱丝杠的量产先锋行星滚柱丝杠被视为人形机器人实现高精度直线运动的核心部件,而万向钱潮是目前唯一能量产该部件的上市公司。公司前瞻性投资建设年产 10 万套的产线,更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通过特斯拉二级供应商认证,有望切入国际高端供应链。在开普勒机器人 K2 “大黄蜂” 等产品采用滚柱丝杠混动架构实现直膝步态的技术趋势下,万向钱潮的量产能力将成为其抢占市场的核心优势。
华依科技
感知世界的 “神经末梢”机器人的灵巧操作离不开精准的力感知,华依科技的六维力矩传感器正是赋予机器人 “触觉” 的关键。该产品已批量供货优必选、智元等头部企业,为人形机器人完成抓取鸡蛋不破损、精准安装零部件等精细操作提供支撑。为应对激增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定增扩产将年产能提升至 20 万套,在传感器国产化替代浪潮中占据先机,成为机器人感知系统的核心供应商。
站在产业爆发临界点,人形机器人赛道逻辑清晰:政策提供 “加速度”、核心部件突破解 “卡脖子” 难题、场景落地打开增长空间,被业界类比 2020 年 “新能源车 + 动力电池” 赛道,二者均遵循“核心部件国产化→整机成熟→政策推动规模化”的爆发路径。
当前关节模组、减速器等关键部件国产化率提升,头部企业加码产能,叠加具身智能大模型升级,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真实场景;未来随成本下降与技术迭代,其将从高端制造向民生服务渗透,提前布局核心部件的企业将成最大受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