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药企靠AI制药卖了90亿美元

周五盘后,石药集团发布公告,宣告了“预告式”的50亿美元BD交易落地。

根据公告内容,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利用石药集团的AI引擎双轮驱动的高效药物发现平台,发现和开发新型口服小分子候选药物。

石药集团将获得1.1亿美元的预付款,并有权收取最高16.2亿美元的潜在研发里程碑付款和最高36.0亿美元的潜在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有关产品年净销售额的潜在个位数销售提成(合计53.3亿美元)。

消息一出,网友在雪球吵翻了。这交易条款跟石药530号信心满满的“预告”形成鲜明对比,而且1.1亿美元的预付款还不是“不可退回”的,跟三生制药12.5亿美元的首付款相比也未免太寒酸了吧?!

网友怨气很重,周一一早开盘石药低开 -6%。我猜大部分网友不大能理解这笔交易背后的含金量。这可是石药通过AI药物设计平台赚的第三笔大钱啊:

1202410月,石药集团将临床前阶段的脂蛋白Lp(a)小分子抑制剂YS2302018的全球权益授权给阿斯利康,石药将获得1亿美元首付款及最高19.2亿美元里程碑金额。而YS2302018正是由石药的AI小分子药物设计平台产出。

2202412月,石药集团将新型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2A(MAT2A)抑制剂SYH2039的全球权益授权给百济神州,石药将获得1.5亿美元首付款及最高16.85亿美元里程碑金额。SYH2039同样来自石药的AI小分子药物设计平台。

320256月,石药集团利用AI药物发现平台为阿斯利康所选定的多个靶点发现具有多适应症疾病治疗潜力的临床前候选药物(PCC)。获得1.1亿美元预付款+16.2亿美元研发里程碑+36亿美元销售里程碑付款。

第三笔交易跟此前的不一样,并没有说明是哪款分子,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BD交易,更像是合作研发的药物发现CRO,因为连候选药物都没确定。从实操角度看,大概是阿斯利康确定靶点,由石药的AI药物设计平台找临床前候选药物,筛出给阿斯利康推进临床。

三笔交易足以说明石药的AI药物设计平台的确有两把刷子。

根据此前披露的信息,石药的AI平台的外部技术合作方来自英硅智能和晶泰科技,强化靶点发现和分子生成的能力。再通过临床实力积累,快速将分子推进合成以及临床前试验阶段。从结果来看:

1)研发周期缩短至传统的1/3。传统药物发现要4-6年,而石药的AI平台将临床前阶段压缩到11-18个月(例如,卖给百济的SYH2039从筛选到候选只用了14个月);

2)成本降低90%。相比于传统研发数亿美元的投入,石药单项目支出大概只有270万美元,实现了低成本批量产出创新分子。

AI在技术端完成靶点-分子精准匹配以及成药性优化,产出候选药物。商业上再通过大药企的资源将产品推进到全球临床,赚首付款、赚里程碑、赚销售分成。石药集团算是将AI制药轻资产赚高收益的模式玩明白了。

如此看来,你还会嫌弃1.1亿美元的预付款太低吗?接着奏乐接着舞吧!

~~~

1、药明生物大减持

药明生物控股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形式将总股本2.04%的股份转让给摩根士丹利,转让价格为26.6港元/股。相比于上周五收盘价28港元有5%的折扣。

高位配售减持是药明系的惯用操作了,今天这笔22亿的交易把整个港股创新药干趴下了。

2、云顶新耀大股东减持

云顶大股东康桥资本出售2500万股,占股本比例7.63%,套现超10亿港元。算上19号出售的1710万股(5.2%),两笔减持康桥资本合计卖出了13%,目前还持股25.92%

得益于核心产品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的IgA肾病治疗药物耐赋康纳入医保,云顶新耀去年涨的很好,各大机构更是将其销售峰值拔高到50亿元。

云顶的IR很有水平,硬是在一份减持公告里塞进了利好。那么大股东在业绩兑现前就大笔卖出打的是什么算盘呐~~

~~~

P.S.今晚就先到这,顺手添加公众号星标关注就能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更新了!


文章原文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