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基石总结:基石投资额有望破800亿,瑞银、高瓴、博裕、GIC频繁现身,国际资金加速入场!

据LiveReport大数据,2025年上半年港股打新如火如荼,A+H及消费类新股更是一众打新客的心头好,国际资金也加速入场,以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的知名基金及投资机构也明显增多。截至6月30日,港股共计IPO上市42家公司,其中有基石投资者参与的公司36家,占比85.71%。

一、上半年基石总投资额超452亿,国际资金纷纷涌入,宁王最具赚钱效应!

截至当前,42家IPO上市公司合计募集总额约为1070.61亿港元(含最新超配),其中有基石参与的36家IPO公司共计募资金额约1034.43亿港元,占募资总额的96.92%,基石投资金额约为452.02亿港元,占36家IPO公司募资金额的43.7%,占总募资金额的42.22%,基石投资者撑起了IPO的半边天。

基石参投方面,共计189家(含复投)基石投资者参投,若按家数计,A+H上市的宁德时代(3750.HK)最受基石投资者青睐,获得23家参投,参投金额高达203.71亿港元,此外,三花智控、映恩生物-B及IFBH均超过10家参投,分别为17家、15家及11家。

按参投金额计,排前四的公司均为A+H公司,分别为宁德时代、海天味业、三花智控及恒瑞医药,参投金额分别为203.71亿、46.67亿、44.09亿及41.31亿港元。

浮动收益方面,截至2025年7月3日港股收盘,基石投资者持股浮动盈利前五的公司分别为宁德时代、蜜雪集团、恒瑞医药、古茗及映恩生物-B,分别累计浮动盈利金额约62.43亿、24.04亿、12.14亿、8.99亿及8.84亿港元;

浮动亏损前五的公司则分别为海天味业、维升药业-B、曹操出行、海螺材料科技及派格生物-B,分别累计浮动亏损金额约1.93亿、1.68亿、1.54亿、1.43亿及0.50亿港元。

综合来看,2025年上半年有基石参与的36家公司中,25家处于浮盈,11家处于浮亏;从整体的浮动收益来看,基石投资者的浮动盈利远超亏损,且从盈利的几家公司属性来看,A+H的公司盈利居前(除了海天味业),其次消费类的涨势都不差,如蜜雪集团、古茗、布鲁可等。

此外,前面四家-B公司,即映恩生物-B、脑动极光-B、MIRXES-B及药捷安康-B,后市涨势也不错,基本已锁定入港股通名额。

从基石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于189家基石投资者中,有32家在上半年进行过复投,其中瑞银集团复投5次,分别投资了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IFBH及布鲁可,合计投资金额约16.94亿港元;其次,高瓴资本、博裕资本、景林、富国基金均复投4次,参投的项目也多集中在几家A+H公司及消费股上。

就基石投资者的单笔投资而言,科威特投资局、中国石化、高瓴资本、GIC及施罗德的单笔投资均超过10亿港元,主要投资的公司有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及三花智控;其中科威特投资局及中国石化单笔投资均为38.76亿港元,都投的宁德时代;高瓴资本则有两笔超10亿的投资,分别投了海天味业27.46亿及宁德时代15.5亿港元;GIC和施罗德则分别投资了恒瑞医药20.77亿和三花智控11.14亿港元。

二、基金/投资机构投资占近七成,全年有望创历史新记录

据LiveReport大数据,2025年上半年的基石累计投资金额,较2024年同期的34.16亿港元,同比增加417.86亿港元,较2024年全年增加182.02亿港元,这主要得益于宁德时代、海天味业、三花智控及恒瑞医药等A+H大型及超大型IPO。

截至当前,A+H递表中的有7家超过千亿市值的公司,若下半年能顺利上市,预计2025年基石层面的投资或达700-800亿港元,甚至有机会超越2021年的805.66亿港元的历史记录。

LiveReport根据基石投资者的属性划分,将基石投资者划分为:1)基金/投资机构;2)上市公司;3)地方产投;4)个人投资/机构;5)其他,五大类,部分基石投资者或存在属性重叠的情况,则结合此投资者在投资市场的首要身份认知度来进行归类。

1)基金/投资机构

2025年上半年,国际知名基金、资管及投资机构担任基石的比例复苏明显,特别是5-6月份期间有加速迹象,这主要得益A+H的热情高涨以及优质的消费类IPO项目表现惊人,从而吸引了如瑞银集团、高瓴资本、博裕资本、景林、富国基金及GIC等机构的跟进。

据LiveReport大数据,2025年上半年,93家基金/投资机构(含复投)共计出资302.06亿港元,占基石总金额的比例约为66.82%,平均每家基金/投资机构的投资金额约为3.25亿港元。

2)上市公司

2025年上半年,共有36家上市公司(不含复投)参与港股IPO基石投资,涉及21家IPO项目,累计投资金额为93.53亿港元,占基石总金额的比例约为20.69%,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投2.34亿港元。

从投资规模来看,上市公司投资金额超过1亿港元的有20家,如中国石化、邮储银行、美团、招金矿业、中国太保、厦门象屿等A股或港股上市公司,且参与的多为中大型IPO项目,如宁德时代、三花智控、蜜雪集团、曹操出行等。

也有个别海外上市公司参投,如在法兰克福及斯图加特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梅赛德斯-奔驰」(股票代码:MBG.DF),于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Glencore plc(嘉能可)」(股票代码:GLEN.L)。

从上市公司及参投项目对比来看,二者多互为上下游产业链关系或为同行业公司。

3)地方产投

地方产投依旧是港股IPO基石投资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每笔投资金额都不小。

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有16家(不含复投)地方产投作为港股IPO的基石投资者,投资金额约29.97亿港元,占总基石投资金额的比例约6.63%。

从省份数据来看,上半年地方产投主要来自6个省份,分别为江苏、江西、浙江、广东、湖北、河南,其中江苏省投资的IPO项目最多,共计投资10.78亿港元,占比35.97%。从参投的公司来看,多为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由此也能看出2025年上半年江苏省地方产投的投资偏好。

4)个人投资/机构

2025年上半年,有21位(不含复投)实力雄厚的个人,以其个人名义或其全资控制的个人公司名义参与了港股IPO的基石投资。个人或个人投资机构累计投资金额约9.65亿港元,占基石总金额的比例约为2.13%,平均单笔投资金额4388万港元。

需注意的是,在个人投资者中,Eric Li投了两轮,分别为古茗及三花智控,该投资人此前多见于上市前投资者,包括投资了晶泰控股、途虎-W、卫龙美味、巨子生物等,这是有记录以来,今年首次参与基石投资。

5)其他

2025年上半年,有14家(不含复投)基石投资者不归属以上四类划分,累计投资金额约15.76亿港元,占基石总金额的比例约为3.49%。具体如下所示:

(本文首发于活报告公众号,ID:livereport)

# IPO情报局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