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思考:什么是贫穷

在之前的思考中,就这个问题,我写过很多文章,这里再梳理一遍。

要想从本质上看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生产端和供应端的视角来理解,贫穷的等同表述是产出少;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贫穷的等同表述是一个人的劳动生产率低。

小时候,我们家种几亩地,一到收获季节,根本忙不过来,在我记忆中,经常睡到“场”里,这个“场”,是先把一块小麦地收割了,然后用石磙压平,之后用来小麦的脱粒和晒,没有机械,几乎是全人工。因为爸妈没有时间回家做饭,我又是家里的老大,所以,很小我就得做饭,和面、压面条、煮面条,很是熟练,不会做圆馒头,但是方方的馒头会做,凉拌黄瓜、炒番茄豆角、凉拌番茄、蒸茄子加蒜泥,是常做的菜。一个麦忙季,要忙活两到三周,一亩地产个800到900斤小麦,就是按照现在的价格,9亩地的收入也就是万把块钱,去掉公粮,家里的口粮,基本上没啥留存了。

现在已经完全不同了,爸妈都快70岁了,种几亩地却非常轻松,只需要打个电话,两天时间,几亩地就搞定了,然后直接卖出,钱就到手了。这就是技术进步的具象化,大型联合收割机,走一趟,齐活了。家里生活也不靠小麦,最大的收入靠政府补贴和我的转移支付。对于一个农村家庭而言,培养出来一个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孩子,基本上也就告别绝对贫穷了。

由此,基本上,从宏观上,我们能够得出来一个非常结实的推论,贫穷就是没有工业产能,没有资源。资源+工业产能=工业产品,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摆脱贫穷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工业化。

 由此,我们看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有几个核心指标,一是人均钢铁产量/消费量,二是人均铜产量/消费量,三是人均石油产量/消费量,四是人均大豆产量/消费量,这几个是工业的基础,生活的基础。

在此之上,才是供给质量的问题,就是产品的体验,包含了审美、能耗、安全、稳定,等诸多方面。我的硕士与博士毕业论文,一条共同的思考主线是产品标准体系,就锚定产品质量与国际产业竞争力的。当前,大家经常讨论的高质量发展,其能够用量化表述的部分,就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标准。我本科毕业,去深圳南顺油脂,做刀唛食用油,质量检验,主要检测游离脂肪酸、过氧化值、碘值、颜色等几个指标,当时是全国最高的标准,占香港70%的市场份额。是的,我是有证书的,食品检验工中级。

芯片也差不多,苹果的芯片不就是天天讲同样能耗下它提供的算力有多少吗。基本上,但凡是物质产品领域的产品的质量,都是可以量化的,人工大模型也能量化,比如处理100万个token要消耗掉多少电力。

工业与高科技产业容易看得懂,那么,金融业是干什么的,其实,就两个核心价值,一个是给干产业的人提供股权与债权融资,让更牛逼的团队来组织资源进行生产;一个是通过股票、债券、大宗商品、外汇给定价,告诉所有相关企业,哪个领域在未来更值得投资,哪个领域更容易培养出护城河,哪个大宗商品供应可能相对不足,所以,本质上,金融业是一个服务行业,主要提供信息与对未来的思考。价差交易只是一个非常衍生且很次要的功能与属性。

金融业是用来提高产出效率的,因为对产出做了一些贡献,所以也就能够分配一些产出。把金融业理解为独立于产业而搞钱的行业,是对金融业最大的误解性表述,也是对金融业最大的伤害。

是的,过去很多年,很多人对金融业的误解是非常深的,一个误解是金融业的本位主义的思想,认为金融业自带产出能力,搞好了金融业,就搞好了经济;一个误解是金融业的对立主义的思想,认为金融业是实体经济的捣乱分子。这两种思想,在我看来,都不可取,工业、科技与金融是系统集成的关系,前者负责打炮,后者负责提供炮弹。

一个人摆脱贫穷,靠读书,靠商业,靠走出农村。一个国家摆脱贫穷靠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工业与科技为本,金融为辅。

2025年10月10日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