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远见国际呼吸高峰论坛:聚焦呼吸健康,共探哮喘治疗新未来
2025 年 10 月 18 日,远大医药集团有限公司(0512.HK)旗下北京远大九和药业有限公司,于上海成功举办第一届远见国际呼吸高峰论坛。本次学术盛会以 “呼吸健康与气道管理” 为核心议题,汇聚全球呼吸领域顶尖智慧,为国内外专家搭建起深度交流的高端学术平台。
本次高峰论坛由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主办、北京远大九和药业独家承办。18 位中国呼吸领域权威专家、3 位欧洲哮喘领域顶尖学者,与 150 余位国内呼吸病学知名学者齐聚一堂,共探呼吸疾病治疗新进展,传递前沿学术理念。
论坛开篇,远大九和(江西)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肖莉女士表示:企业深耕呼吸领域已超 20 年,始终聚焦呼吸及重症感染疾病的研发与转化;2022 年与瑞士诺华合作引进的茚达格莫、茚达特罗莫米松,作为全新一代复方吸入制剂,凭借每日一次的便捷给药方式,已为中国哮喘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论坛上半场,三位欧洲哮喘领域顶尖学者率先分享全球哮喘领域前沿学术视角,深入剖析哮喘临床治疗中的挑战与机遇,为临床实践提供切实的宏观策略指引。此外,他们还聚焦闭合三联吸入制剂的临床价值,结合最新研究数据,为三联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坚实的循证支持。
论坛下半场,150 余位国内呼吸领域知名专家教授再度聚焦哮喘领域,围绕哮喘治疗选择与管理策略展开深入学术研讨。研讨中,专家们达成两点核心共识:其一,针对合并急性发作史、肺功能下降、持续气流受限、气道黏液高分泌等高危因素的中重度哮喘患者,早期启动闭合三联治疗,不仅能优化治疗路径、提升患者治疗信心与依从性,更可降低病情进展风险,最大化起始治疗有效性;其二,重度哮喘患者需优先采用最大化吸入治疗方案,若治疗无效再启动生物制剂治疗,且吸入制剂需贯穿治疗全程。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实现了中外学术观点的深度碰撞与行业共识的凝聚,更搭建起中外呼吸领域高效学术交流的桥梁;同时推动了哮喘治疗理念革新与临床实践优化,为呼吸学科建设与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未来,北京远大九和药业将始终以患者需求为核心,加速创新产品引进进程,致力于让更多国内患者用上与国际疗效同步的高质量创新药品。
持续推进创新产品研发,夯实呼吸及危重症管线优势
呼吸及危重症领域为本集团核心战略领域之一,在售产品覆盖鼻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多个适应症,在呼吸疾病治疗领域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品组合。其中,核心产品切诺为中国独家品种,并获得了多项指南和专家共识的明确推荐;本集团用于治疗哮喘的两款全球创新复方制剂恩卓润®比斯海乐®和恩明润®比斯海乐®于2023年1月成功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目前已经进入快速放量期;本集团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于2025年4月首仿上市。
在研产品方面,本集团针对未被满足的重大临床需求进行创新布局,已有多款在研产品覆盖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鼻窦炎等。[3]
未来,本集团将继续采用自主研发与全球拓展的研发理念,打造气道慢病全周期管理产品集群和危重症产品管线,不断巩固本集团在该领域的行业地位。
[1]研发风险提示:文中提及的在研产品尚未获得上市批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需经完整临床研究及监管审批确认,不构成任何治疗承诺或商业推广。对在研产品上市时间的任何预期仅为基于当前情况进行初步判断的前瞻性表述,具有相当风险和不确定性。
声明:
本新闻稿旨在分享本集团业务相关动态及进展,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阅,非广告用途。本新闻稿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诊疗依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本集团不对任何药品和/或适应症作推荐。
本新闻稿中可能会包含某些前瞻性表述。这些表述本质上具有相当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使用"预期"、"相信"、"预测"、"期望"、"打算"及其他类似词语进行表述时,凡与本集团有关的,均属于前瞻性表述。本集团并无义务不断地更新这些预测性陈述。
这些前瞻性表述是基于本集团管理层在做出表述时对未来事务的现有看法、假设、期望、估计、预测和理解。这些表述并非对未来发展的保证,会受到风险、不确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有些是超出本集团的控制范围,难以预计。因此,受我们的业务、竞争环境、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情况的未来变化及发展的影响,实际结果可能会与前瞻性表述所含资料有较大差别。
本集团、本集团董事及雇员代理概不承担(1)更正或更新本网站所载前瞻性表述的任何义务;及(2)若因任何前瞻性表述不能实现或变成不正确而引致的任何责任。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