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沛儿
2021-05-13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氨基观察:
国产PD-1大出海:不仅是主动找增量,更是被动求生存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分享至
微信
复制链接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打开APP,发表看法
APP内打开
发表看法
{"i18n":{"language":"zh_CN"},"detailType":1,"isChannel":false,"data":{"magic":2,"id":191301007,"tweetId":"191301007","gmtCreate":1620839849909,"gmtModify":1620839849909,"author":{"id":3461611437446589,"idStr":"3461611437446589","authorId":3461611437446589,"authorIdStr":"3461611437446589","name":"小沛儿","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f604366b63b8e49680e61d888f514f14","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4,"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1,"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coverImages":[],"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p></body></html>","text":"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favorite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191301007","repostId":193206702,"repostType":1,"repost":{"magic":2,"id":193206702,"tweetId":"193206702","gmtCreate":1620788149906,"gmtModify":1744853254117,"author":{"id":3534319194958311,"idStr":"3534319194958311","authorId":3534319194958311,"authorIdStr":"3534319194958311","name":"氨基观察","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89e799281895c84ffec5a478339a0d7c","vip":6,"userType":6,"introduction":"生物医药新时代的商业智库和价值灯塔","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307,"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7352181ddb803608cdf7894bc0500fa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b7c6114a4fd20c11fab7e8320b4445b"}],"cover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7352181ddb803608cdf7894bc0500fa0","width":"640","height":"301"}],"title":"国产PD-1大出海:不仅是主动找增量,更是被动求生存","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在出海这条道路上,国产“PD-1”异常坚决。</p><p>截至目前,百济神州、君实生物、信达生物以及恒瑞医药,都踏上了出海的道路。</p><p>出海,固然是好事,毕竟海外市场规模要比国内大得多。但参考当下PD-1玩家的处境,与其说它们是主动找增量,倒不如说被动求生存。</p><p>大幅降价后,国内PD-1市场已经从此前预测的“千亿”,缩水至“300亿”;市场规模大缩水的同时,几大新兴创新药企们,又被销售能力突出的恒瑞医药碾压。这种情况下,想向国内市场要增长,得问恒瑞销售铁军答不答应。</p><p>当然,内卷之下没有大赢家。若PD-1价格继续下探到3万元,那么国内PD-1市场可能会缩水至230亿元。届时,PD-1玩家们的日子将更惨淡。</p><p>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要知道,当前等着上市的国产PD-(L)1,简直如过江之鲫。新一轮价格战,难以避免。在腹背受敌的背景下,各大药企只能谋求新路,才有“一线生机”。</p><p><strong>信达、百济一季度环比表现不佳,</strong></p><p><strong>国产PD-1天花板已现?</strong></p><p>实际上,国内PD-1内卷的影响,可能已经显现。</p><p>2021年一季度,PD-1药王“K药”的强势表现还在延续,而国产PD-1的日子,已经没有那么轻松。</p><p>4月27日,信达生物率先公布PD-1单抗一季度销售成绩单。“超过7亿元”,这一数字看上去似乎不错。去年一季度,信迪利单抗销售额不过4亿元。若同比来看,信迪利单抗销售额增幅高达42.85%。</p><p>但结合各季度表现来看,形势不容乐观。要知道,去年四季度,信迪利单抗销售额已经突破7亿元。</p><p>换句话说,信迪力单抗销售额环比已经不再增加,看上去季度销售额已经摸到了“天花板”。</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b7c6114a4fd20c11fab7e8320b4445b\"></p><p>实际上,增长见顶的也不止信达生物这一家。除信达外,百济神州的一季报也公布了PD-1产品替雷利珠的销售数据。</p><p>可以看到,2021年一季度,百济神州替雷利珠销售额为4890万美元,虽然同比大增138%,但环比也呈下滑状态。去年第四季度,替雷利珠销售额达6348万美元。</p><p>除百济神州和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和君实生物并未披露具体销售额数据,真实情况我们无从得知。但其中一家在去年开始,季度销售额便已增长乏力。</p><p>国产PD-1药品的窘境,日渐显现。</p><p><strong>千亿市场不再,</strong></p><p><strong>PD-1高增长时代已经远去</strong></p><p>几大国产PD-1玩家陷入窘境,也不奇怪。谁让这个市场,由于极度内卷,规模已经大幅缩水了呢。</p><p>作为开启划时代的抗肿瘤神药,PD-1通过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实现抗肿瘤作用,相比传统疗法不仅更安全,且适应症广泛,前景毋庸置疑。</p><p>此前包括信达生物等公司在招股书中,普遍表示PD-1市场将超过1000亿。依据是,国产PD-1年用药费用将超过10万元,甚至达到20万元。</p><p>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在仅有4位国产PD-1玩家入场的情况下,价格战便已经激烈空前,导致市场规模大幅缩水至300亿。</p><p>去年医保谈判后,国产PD-1年用药费用普遍为5—7万元。据西南证券杜向阳团队预测,在年用药费用为6万元的情况下,国内PD-1单抗市场规模峰值大概只有305亿元。</p><p>摆在各位PD-1玩家面前的是,国内PD-1市场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p><p>2019年国内PD-1市场规模为60亿,2020年逼近100亿元,但接下来增量市场规模还有多少,还有待商榷。</p><p>要知道,305亿元的测算结果,是基于全部适用PD-1的癌症患者都用药的情况下。比如,肺癌等适应症渗透率需要达到80%。</p><p>PD-1作为一款高价抗癌药,进医保后虽已大幅减轻患者负担,但考虑到国内6亿人月收入仅1000元左右,不少患者依然难以承担每年6万的费用。所以PD-1市场规模要想达到峰值情况,并不现实。</p><p>就当前而言,要像过去几年那样高速增长,几乎不可能。</p><p>更要命的是,恒瑞医药等销售能力强大的药企优势又尤其突出,这让各大创新药企们的生存空间更加逼仄。</p><p>这种情况下,信达、百济等国内PD-1玩家销售额开始放缓,也就不难理解了。</p><p><strong>国内内卷,</strong></p><p><strong>海外是不是出路?</strong></p><p>内卷之下没有大赢家。</p><p>就当下而言,年用药费用能否保持在6万元,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仅处于上市审批阶段的PD-(L)1还有包括复宏汉霖、康宁杰瑞、康方生物的产品,西南证券预计未来2-3年,国内上市的PD-1产品将达15个。</p><p>若价格战延续,PD-1市场空间势必会进一步缩小。根据西南证券预计,若年治疗费用降低至3万元,市场规模将缩水至236亿元。</p><p>届时,就连销售能力过人的恒瑞医药想象空间也要打折扣。毕竟大水才能养大鱼。</p><p>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市场中生存,必然是各位国产PD-1玩家要考虑的事情。</p><p>对于百奥泰这种未有产品上市的公司,开始选择止损;而对于已经有产品上市或即将上市的公司,只能另寻出路。</p><p>所以我们看到了,继一窝蜂搞PD-1研发后,大家又一窝蜂出海,瞄准能够摆脱医保控费限制的海外市场。</p><p>截至目前,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君实生物都踏上了出海之路。信达生物和百济神州,将希望寄托于海外大佬。前者与礼来制药联手,主攻北美、欧洲及其他地区;后者则牵手诺华,进军北美、日本、欧盟以及其它六个欧洲国家。</p><p>君实生物则“两条腿走路”,通过与生物类似药企业Coherus合作,希望以“价格屠夫”策略拿下北美和加拿大市场。</p><p>恒瑞医药相对不同,除了韩国地区的商业化权益授权给CrystalGenomics公司外,在美国等主要市场的临床,选择了自己推进。目前,卡瑞利珠在美国已经推进了多个适应症的临床。</p><p>进军海外,纵使能够摆脱医保控价的限制,达到商业价值最大化,但前景如何,还得看造化。</p><p>毕竟,海外市场早已被默沙东等海外巨头牢牢把持在手中。在PD-1市场,K药和O药如日中天;PD-L1领域,阿斯利康度尤伐利单抗和罗氏的阿替利珠占据先发身位。</p><p>后来者想要居上,就要拿出一定软实力去证明自己——我的药效更好,我的安全性更强……</p><p>问题是,在没有头对头对比的情况下,很难证明这一点。而头对头对比的代价,又极其高昂,一旦失败不仅意味着巨额临床费用打水漂,更意味着彻底失去翻盘希望。</p><p>也正因此,医药界通常流传着,同靶点药物往往是第一个上市能占据70%的市场份额,第二个大约占20%,其余的同靶点药物去争抢剩下的10%。</p><p>当然,事无绝对。对PD-1玩家来说,“出海”能否找到增量,打破囚徒困境,就要看各自的看家本领了……</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7352181ddb803608cdf7894bc0500fa0\"></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在出海这条道路上,国产“PD-1”异常坚决。</p><p>截至目前,百济神州、君实生物、信达生物以及恒瑞医药,都踏上了出海的道路。</p><p>出海,固然是好事,毕竟海外市场规模要比国内大得多。但参考当下PD-1玩家的处境,与其说它们是主动找增量,倒不如说被动求生存。</p><p>大幅降价后,国内PD-1市场已经从此前预测的“千亿”,缩水至“300亿”;市场规模大缩水的同时,几大新兴创新药企们,又被销售能力突出的恒瑞医药碾压。这种情况下,想向国内市场要增长,得问恒瑞销售铁军答不答应。</p><p>当然,内卷之下没有大赢家。若PD-1价格继续下探到3万元,那么国内PD-1市场可能会缩水至230亿元。届时,PD-1玩家们的日子将更惨淡。</p><p>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要知道,当前等着上市的国产PD-(L)1,简直如过江之鲫。新一轮价格战,难以避免。在腹背受敌的背景下,各大药企只能谋求新路,才有“一线生机”。</p><p><strong>信达、百济一季度环比表现不佳,</strong></p><p><strong>国产PD-1天花板已现?</strong></p><p>实际上,国内PD-1内卷的影响,可能已经显现。</p><p>2021年一季度,PD-1药王“K药”的强势表现还在延续,而国产PD-1的日子,已经没有那么轻松。</p><p>4月27日,信达生物率先公布PD-1单抗一季度销售成绩单。“超过7亿元”,这一数字看上去似乎不错。去年一季度,信迪利单抗销售额不过4亿元。若同比来看,信迪利单抗销售额增幅高达42.85%。</p><p>但结合各季度表现来看,形势不容乐观。要知道,去年四季度,信迪利单抗销售额已经突破7亿元。</p><p>换句话说,信迪力单抗销售额环比已经不再增加,看上去季度销售额已经摸到了“天花板”。</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b7c6114a4fd20c11fab7e8320b4445b\"></p><p>实际上,增长见顶的也不止信达生物这一家。除信达外,百济神州的一季报也公布了PD-1产品替雷利珠的销售数据。</p><p>可以看到,2021年一季度,百济神州替雷利珠销售额为4890万美元,虽然同比大增138%,但环比也呈下滑状态。去年第四季度,替雷利珠销售额达6348万美元。</p><p>除百济神州和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和君实生物并未披露具体销售额数据,真实情况我们无从得知。但其中一家在去年开始,季度销售额便已增长乏力。</p><p>国产PD-1药品的窘境,日渐显现。</p><p><strong>千亿市场不再,</strong></p><p><strong>PD-1高增长时代已经远去</strong></p><p>几大国产PD-1玩家陷入窘境,也不奇怪。谁让这个市场,由于极度内卷,规模已经大幅缩水了呢。</p><p>作为开启划时代的抗肿瘤神药,PD-1通过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实现抗肿瘤作用,相比传统疗法不仅更安全,且适应症广泛,前景毋庸置疑。</p><p>此前包括信达生物等公司在招股书中,普遍表示PD-1市场将超过1000亿。依据是,国产PD-1年用药费用将超过10万元,甚至达到20万元。</p><p>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在仅有4位国产PD-1玩家入场的情况下,价格战便已经激烈空前,导致市场规模大幅缩水至300亿。</p><p>去年医保谈判后,国产PD-1年用药费用普遍为5—7万元。据西南证券杜向阳团队预测,在年用药费用为6万元的情况下,国内PD-1单抗市场规模峰值大概只有305亿元。</p><p>摆在各位PD-1玩家面前的是,国内PD-1市场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p><p>2019年国内PD-1市场规模为60亿,2020年逼近100亿元,但接下来增量市场规模还有多少,还有待商榷。</p><p>要知道,305亿元的测算结果,是基于全部适用PD-1的癌症患者都用药的情况下。比如,肺癌等适应症渗透率需要达到80%。</p><p>PD-1作为一款高价抗癌药,进医保后虽已大幅减轻患者负担,但考虑到国内6亿人月收入仅1000元左右,不少患者依然难以承担每年6万的费用。所以PD-1市场规模要想达到峰值情况,并不现实。</p><p>就当前而言,要像过去几年那样高速增长,几乎不可能。</p><p>更要命的是,恒瑞医药等销售能力强大的药企优势又尤其突出,这让各大创新药企们的生存空间更加逼仄。</p><p>这种情况下,信达、百济等国内PD-1玩家销售额开始放缓,也就不难理解了。</p><p><strong>国内内卷,</strong></p><p><strong>海外是不是出路?</strong></p><p>内卷之下没有大赢家。</p><p>就当下而言,年用药费用能否保持在6万元,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仅处于上市审批阶段的PD-(L)1还有包括复宏汉霖、康宁杰瑞、康方生物的产品,西南证券预计未来2-3年,国内上市的PD-1产品将达15个。</p><p>若价格战延续,PD-1市场空间势必会进一步缩小。根据西南证券预计,若年治疗费用降低至3万元,市场规模将缩水至236亿元。</p><p>届时,就连销售能力过人的恒瑞医药想象空间也要打折扣。毕竟大水才能养大鱼。</p><p>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市场中生存,必然是各位国产PD-1玩家要考虑的事情。</p><p>对于百奥泰这种未有产品上市的公司,开始选择止损;而对于已经有产品上市或即将上市的公司,只能另寻出路。</p><p>所以我们看到了,继一窝蜂搞PD-1研发后,大家又一窝蜂出海,瞄准能够摆脱医保控费限制的海外市场。</p><p>截至目前,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君实生物都踏上了出海之路。信达生物和百济神州,将希望寄托于海外大佬。前者与礼来制药联手,主攻北美、欧洲及其他地区;后者则牵手诺华,进军北美、日本、欧盟以及其它六个欧洲国家。</p><p>君实生物则“两条腿走路”,通过与生物类似药企业Coherus合作,希望以“价格屠夫”策略拿下北美和加拿大市场。</p><p>恒瑞医药相对不同,除了韩国地区的商业化权益授权给CrystalGenomics公司外,在美国等主要市场的临床,选择了自己推进。目前,卡瑞利珠在美国已经推进了多个适应症的临床。</p><p>进军海外,纵使能够摆脱医保控价的限制,达到商业价值最大化,但前景如何,还得看造化。</p><p>毕竟,海外市场早已被默沙东等海外巨头牢牢把持在手中。在PD-1市场,K药和O药如日中天;PD-L1领域,阿斯利康度尤伐利单抗和罗氏的阿替利珠占据先发身位。</p><p>后来者想要居上,就要拿出一定软实力去证明自己——我的药效更好,我的安全性更强……</p><p>问题是,在没有头对头对比的情况下,很难证明这一点。而头对头对比的代价,又极其高昂,一旦失败不仅意味着巨额临床费用打水漂,更意味着彻底失去翻盘希望。</p><p>也正因此,医药界通常流传着,同靶点药物往往是第一个上市能占据70%的市场份额,第二个大约占20%,其余的同靶点药物去争抢剩下的10%。</p><p>当然,事无绝对。对PD-1玩家来说,“出海”能否找到增量,打破囚徒困境,就要看各自的看家本领了……</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7352181ddb803608cdf7894bc0500fa0\"></p></body></html>","text":"在出海这条道路上,国产“PD-1”异常坚决。 截至目前,百济神州、君实生物、信达生物以及恒瑞医药,都踏上了出海的道路。 出海,固然是好事,毕竟海外市场规模要比国内大得多。但参考当下PD-1玩家的处境,与其说它们是主动找增量,倒不如说被动求生存。 大幅降价后,国内PD-1市场已经从此前预测的“千亿”,缩水至“300亿”;市场规模大缩水的同时,几大新兴创新药企们,又被销售能力突出的恒瑞医药碾压。这种情况下,想向国内市场要增长,得问恒瑞销售铁军答不答应。 当然,内卷之下没有大赢家。若PD-1价格继续下探到3万元,那么国内PD-1市场可能会缩水至230亿元。届时,PD-1玩家们的日子将更惨淡。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要知道,当前等着上市的国产PD-(L)1,简直如过江之鲫。新一轮价格战,难以避免。在腹背受敌的背景下,各大药企只能谋求新路,才有“一线生机”。 信达、百济一季度环比表现不佳, 国产PD-1天花板已现? 实际上,国内PD-1内卷的影响,可能已经显现。 2021年一季度,PD-1药王“K药”的强势表现还在延续,而国产PD-1的日子,已经没有那么轻松。 4月27日,信达生物率先公布PD-1单抗一季度销售成绩单。“超过7亿元”,这一数字看上去似乎不错。去年一季度,信迪利单抗销售额不过4亿元。若同比来看,信迪利单抗销售额增幅高达42.85%。 但结合各季度表现来看,形势不容乐观。要知道,去年四季度,信迪利单抗销售额已经突破7亿元。 换句话说,信迪力单抗销售额环比已经不再增加,看上去季度销售额已经摸到了“天花板”。 实际上,增长见顶的也不止信达生物这一家。除信达外,百济神州的一季报也公布了PD-1产品替雷利珠的销售数据。 可以看到,2021年一季度,百济神州替雷利珠销售额为4890万美元,虽然同比大增138%,但环比也呈下滑状态。去年第四季度,替雷利珠销售额达6348万美元。 除百济神州和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和君实生物并未披露具体销售额数据,真实情况我们无从得知。但其中一家在去年开始,季度销售额便已增长乏力。 国产PD-1药品的窘境,日渐显现。 千亿市场不再, PD-1高增长时代已经远去 几大国产PD-1玩家陷入窘境,也不奇怪。谁让这个市场,由于极度内卷,规模已经大幅缩水了呢。 作为开启划时代的抗肿瘤神药,PD-1通过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实现抗肿瘤作用,相比传统疗法不仅更安全,且适应症广泛,前景毋庸置疑。 此前包括信达生物等公司在招股书中,普遍表示PD-1市场将超过1000亿。依据是,国产PD-1年用药费用将超过10万元,甚至达到20万元。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在仅有4位国产PD-1玩家入场的情况下,价格战便已经激烈空前,导致市场规模大幅缩水至300亿。 去年医保谈判后,国产PD-1年用药费用普遍为5—7万元。据西南证券杜向阳团队预测,在年用药费用为6万元的情况下,国内PD-1单抗市场规模峰值大概只有305亿元。 摆在各位PD-1玩家面前的是,国内PD-1市场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2019年国内PD-1市场规模为60亿,2020年逼近100亿元,但接下来增量市场规模还有多少,还有待商榷。 要知道,305亿元的测算结果,是基于全部适用PD-1的癌症患者都用药的情况下。比如,肺癌等适应症渗透率需要达到80%。 PD-1作为一款高价抗癌药,进医保后虽已大幅减轻患者负担,但考虑到国内6亿人月收入仅1000元左右,不少患者依然难以承担每年6万的费用。所以PD-1市场规模要想达到峰值情况,并不现实。 就当前而言,要像过去几年那样高速增长,几乎不可能。 更要命的是,恒瑞医药等销售能力强大的药企优势又尤其突出,这让各大创新药企们的生存空间更加逼仄。 这种情况下,信达、百济等国内PD-1玩家销售额开始放缓,也就不难理解了。 国内内卷, 海外是不是出路? 内卷之下没有大赢家。 就当下而言,年用药费用能否保持在6万元,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仅处于上市审批阶段的PD-(L)1还有包括复宏汉霖、康宁杰瑞、康方生物的产品,西南证券预计未来2-3年,国内上市的PD-1产品将达15个。 若价格战延续,PD-1市场空间势必会进一步缩小。根据西南证券预计,若年治疗费用降低至3万元,市场规模将缩水至236亿元。 届时,就连销售能力过人的恒瑞医药想象空间也要打折扣。毕竟大水才能养大鱼。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市场中生存,必然是各位国产PD-1玩家要考虑的事情。 对于百奥泰这种未有产品上市的公司,开始选择止损;而对于已经有产品上市或即将上市的公司,只能另寻出路。 所以我们看到了,继一窝蜂搞PD-1研发后,大家又一窝蜂出海,瞄准能够摆脱医保控费限制的海外市场。 截至目前,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君实生物都踏上了出海之路。信达生物和百济神州,将希望寄托于海外大佬。前者与礼来制药联手,主攻北美、欧洲及其他地区;后者则牵手诺华,进军北美、日本、欧盟以及其它六个欧洲国家。 君实生物则“两条腿走路”,通过与生物类似药企业Coherus合作,希望以“价格屠夫”策略拿下北美和加拿大市场。 恒瑞医药相对不同,除了韩国地区的商业化权益授权给CrystalGenomics公司外,在美国等主要市场的临床,选择了自己推进。目前,卡瑞利珠在美国已经推进了多个适应症的临床。 进军海外,纵使能够摆脱医保控价的限制,达到商业价值最大化,但前景如何,还得看造化。 毕竟,海外市场早已被默沙东等海外巨头牢牢把持在手中。在PD-1市场,K药和O药如日中天;PD-L1领域,阿斯利康度尤伐利单抗和罗氏的阿替利珠占据先发身位。 后来者想要居上,就要拿出一定软实力去证明自己——我的药效更好,我的安全性更强…… 问题是,在没有头对头对比的情况下,很难证明这一点。而头对头对比的代价,又极其高昂,一旦失败不仅意味着巨额临床费用打水漂,更意味着彻底失去翻盘希望。 也正因此,医药界通常流传着,同靶点药物往往是第一个上市能占据70%的市场份额,第二个大约占20%,其余的同靶点药物去争抢剩下的10%。 当然,事无绝对。对PD-1玩家来说,“出海”能否找到增量,打破囚徒困境,就要看各自的看家本领了……","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nk":"https://laohu8.com/post/193206702","repostId":0,"isVote":1,"tweetType":1,"commentLimit":10,"symbols":["01801","06160"],"verified":1,"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false,"causeOfNotShareable":"审核中,请稍后重试","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4470,"xxTargetLangEnum":"ZH_CN"},"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093,"commentLimit":10,"likeStatus":false,"favoriteStatus":false,"reportStatus":false,"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27,"xxTargetLangEnum":"ZH_CN"},"commentList":[],"isCommentEnd":true,"isTiger":false,"isWeiXinMini":false,"url":"/m/post/191301007"}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