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茶”这种低级骗局为何屡屡得逞?

景辰财经
2023-12-11

图片

先讲一个奸商买猴子的故事吧。

从前有个小村落,家家户户靠养猴卖猴为生,猴子的正常价格是100元/只。

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位陌生人,也就是奸商,他到村里后,就摆出摊位高价收购猴子,150元/只。

村民大喜过望,纷纷把手里的猴子卖给奸商,临走还不忘感恩:你人还怪好的嘞。

第二天,奸商又来收购,但村民的猴子不多了,于是加价到200元/只,而且有多少收多少。

因此很多人便开始进山抓猴。

但是,很快山里的猴子也被抓光了,于是,奸商再度提价,猴价水涨船高,一路涨到500元/只,还放话:过段时间再来,还是有多少收多少,价格只升不降!

村民们抓耳挠腮,很郁闷,因为手里没猴,挣不到钱,干着急。

就在这个时候,村里又来了个一位陌生人,说是有猴子卖,每只猴只要300元,村民大喜过望:这一倒手就能挣200元,那100只猴子可就是2万元,更重要的是还不用抓、不用养,这简直太划算了,于是村民便一哄而上,将此人手里的猴子全部买下。

但是,日子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买猴子的奸商却再也没有出现过。

村民手里的猴子堆积如山,最后只能含泪大甩卖,但价格却连原来的100元都卖不出去了。

直到有一天,村里又来了一位陌生人,摆出摊位:高价收购猴子,150元/只……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这就是千门八将中唯一一个流入民间的滴水滚珠局。

做局一般有4个步骤:

第一步,识局。

第二步,布局。

第三步,变局。

第四步,破局。

景辰从这四个方面,讲解一下滴水滚珠局。

首先是识局。

滴水滚珠,是局题,还有个局题更贴切叫作盘中滚珠。盘中滚珠,实际上是取象自然界中水滴滚落在荷叶上,体积变得越来越大的意思,所以,局题中的“盘”指的是荷叶,滚珠就是指的水珠。

明白了局题的原意,就更容易理解盘中滚珠的象征意义了。

在现代社会中,滴水滚珠局就是找到类似荷叶这种“不吸水,只聚水”的盘,让“水滴”在这种盘上面越滚越大,最后再给这个盘找到下家接盘。

“水滴”在现实社会中就是商品价值,而只会增值,不会贬值的“盘”,就是商品市场。

其次是布局。

滴水滚珠局最适合在古董拍卖、股票交易、茶叶甚至酒业领域使用。

因为盘的性质,就决定了滴水滚珠局只适合炒作折旧率低,且存在时间越久价值越高的商品。

想象一下,如果是做生鲜这种市场。

保质期短到根本没有办法收集足够的筹码,商品价值就已经贬完了,那还有布局的意义吗?

滴水滚珠局的目的是为了找下家接盘变现,如果迟迟没有下家接盘,布局者要承担很大的风险,最后盘只会砸在自己手中。

因此,滴水滚珠局的布局,关键点是先找对盘,再锁定目标,然后收集筹码,散布利好消息,最后拉高出货。

接下来是变局。

如果发现在自己此刻正处在别人布下的滴水滚珠局里,我们该怎么改变这种局势?

这就需要弄明白滴水滚珠局的底层逻辑了。

房价盘高、股票交易、茶叶白酒买卖,实质上都是想说服别人,用很高的价格去买一样二手商品。

让别人在固定的赛道里,相信房价、相信理财、相信股票、相信钻石、相信各种奢侈品相信茶叶和白酒。

就像房产,造价成本最高每平米不超过5000元,但现在的房价却直接高上天,其实,就是被一点一点接盘出来的。

当然,还有很多产业因素,但从物质本身的价值而言,泡沫无疑。

想要改变这种局势的思路很简单,就是拒绝说服,就是抬杠,就是充当一个搅屎棍的角色,无限贬低这个固定赛道里的商品价值,然后换个其他的赛道。

比如,一家超市排队的时候前面排了许多人,怎么才能胜出?

换一家超市。

金融圈、币圈,总是许多人排着队,怎么办呢?何时轮到你买单呢?

就是换一个赛道。

或者把自己弄成搅屎棍,对方说得再好,故事再动听,你只认可芯片才是王道,而比特币什么的一文不值。

他说归他说,你信算你输。

最后就是破局了。

二手价格,是滴水滚珠局的核心。

二手价格,是一种照妖镜,可以看清商品的真实价值。

二手车,只值原价的百分之八十;二手钻石,只值原价的百分之十;二手的私人订制衣服,只值原价的千分之一;二手房,买卖的价值比一手房更贵。

所以普通人,只能买房,否则都是踩坑。

破局的思路谜底就在谜面上,对于滴水滚珠局,不关注,就是最好的破局方式。

对方如果在特别使劲的表演,用力讲故事,你就不关注不理睬,你说,庄家得有多么绝望啊?

用一句话总结滴水滚珠局的本质,就是囤积居奇,人为的投机炒作,制造稀缺性。

两个字概括就是:挖坑。

这次广州昌世茶的“金融茶”骗局,就是这么个套路。

昌世茶先推出4款茶叶产品,以“没有书面约定”的回收价格吸引茶商参与,两个多月的时间把产品的单价从每提(茶叶交易单位,每片重357克,每提7片)3万元左右炒到最高7万余元。

之后,昌世茶以高价推出第5款产品,吸收一拨资金后,“接盘”动作戛然而止。茶商透露,上述产品在一夜之间“崩盘”,从单价5万多元跌到只剩下两三千元,参与其中的茶商损失惨重。

这已经不是这个地方第一次出现这种骗局了,只是这一次涉纠纷的茶户数量最多、涉事金额最多、崩盘速度最快。

“金融茶”的玩法通常是,茶商以一定价格买若干提茶叶,厂家会在微信群里先做出承诺,比如某个牌子的茶叶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一个月后以高出买入价格的20%回收。

厂家会在微信群发布茶叶价格上涨等各种行情信息,让茶商相信可以赚钱。前几次交易,厂家会都会回购,给茶商甜头,而后使用营销手段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一段时间后“盘子”足够大,厂家就不再回收,茶叶价格随之大跌。

价格下跌过半之后,厂家还会出来回收一些货,让茶商有止损的机会。通常来说,操盘时间会达一两年以上。

没想到这次昌世茶不讲武德,不到3个月就崩盘了。

这个事简单说就是赵本山小品的下半段:

赵本山:那咱俩重新喊,你先来。

范伟:我2千!

赵本山:成交!

范伟:啊?你不往上叫了呀?!

赵本山:我怕喊乱了。

对于这些所谓的受害者,我没有丝毫的同情心,都是一帮赌徒,终日打雁,终究还是被雁啄了眼,与其说他们是受害者,不如说是运气不好的投机分子。

这种骗局不是最近才有的,甚至不是中国独有的,比如当年荷兰的郁金香骗局。

再讲一个咱们国家1986年的真实事件,改革开放之后,央视在各种节目中插播广告,“地龙”这个词就铺天盖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地龙”就是地蚕,湿润的土壤里滋生,很多钓友挖它出来去做鱼饵,极普通的玩意,但这个东西被炒作成了欧洲人挚宠挚爱,不仅有地龙美食,还有地龙美酒。

在央视广告的加持下,全国掀起了一场地龙养殖狂潮。

因为太疯狂,引起了吉林长春一个记者的注意,他决定调查个水落石出。

根据广告,他发现“地龙”的收购和生产总部在河南,他买了火车票直奔河南,在郑州一下火车,就被贩卖“地龙”的人们包围“地龙”的价格是按箱卖,一箱的价格不菲,连土带泥,土里有“地龙”。

而且这玩意有极好的繁殖能力,你买一箱“地龙”,半个月后就能再繁殖出来一箱,然后就能开始按箱倒卖。

这个记者发现,到处都是卖“地龙”的,但是谁收购呢? 

他根据广告去到了“地龙”进出口公司所在地,一表明来意就遭到不明身份的人的阻拦跟踪和威胁,让他赶紧滚蛋!

这时候他就知道了,这他妈的就是一场骗子与**的狂欢。

他当即回到报社,写了一篇纪实报道披露真相。

文章一发表,掀起滔天巨浪,所有的手里的“地龙”一下子砸在手里了,那些刚入门投资“地龙”的人们血本无归。

但是,神奇的事是,这些人并不痛恨骗子,他们却痛恨这个记者,他们认为是他的多事,搅黄了他们的发财梦。

很多失去理智的人们开始闹事,他们在各地政府门前讨要说法,还有血本无归上吊自杀的,最有意思的是这个长春市的记者的家里被人围困,家里人根本无法出门,甚至有生命危险。

这场闹剧最终无声结束,但是其他的闹剧却接踵而来:

邮币卡、玉石原石、普洱茶、藏獒、大蒜、文玩核桃……

感兴趣的话,多研究研究千门八将,多开开眼、长长见识,毕竟,骗局永不眠……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