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目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六大国有银行,1年期利率,已跌破1%,仅为0.95%,正式进入「0」开头的利率时代,而货期利率仅有0.05%, 甚至,已经有激进的观点认为,我们也将会像欧洲和日本一样,迎来真正的「零利率」时代。 在1978年之前,中国处于计划体制下利率管控,利率体系是服务于计划经济需求的,实行的全国统一定价机制,这一阶段利率水平比较低,为了配合宏观经济调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储蓄。 从1978年到2015年,中国进入到市场化改革探索期,尤其是1984年,央行职能独立,开启渐进式改革,利率浮动空间逐步扩宽。 到1990年,中国1年期存款利率曾经高达10.98%,那时候仅靠存款就能轻松跑赢通胀,这也是我们父辈乐于存款的原因。 2004年,中国1年期存款利率已经降到了1.35%。 2015年,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全面解除,这也标志着利率双轨制正式冰柜,市场供需开始主导价格。 从2015年至今,中国进入市场深化期,2019年推出的LPR报价机制强化了政策利率传导效能,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更为紧密。 至2024年全国房贷利率下限取消,商业银行获得完全自主定价权,国有大行存款利率正式进入「破1时代」。所以,现在直接跌破「1」字头,迎来「0」字头。 这种断崖式下跌的背后,反映的,是货币政策工具从数量型向价格型的根本转变。 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利率走势呈现显著趋同性,日本维持负利率政策逾十年,瑞士将存款服务转化为收费项目。 中国利率下行轨迹兼具市场规律与政策调控的双重特征: 1.政策传导维度:2024年央行7天逆回购利率下调至1.4%,构建利率走廊引导市场。 2.银行经营维度:2025年Q1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至1.43%,突破1.8%的监管安全边际经济转型维度:实体融资成本下行与58.3%高储蓄率形成政策传导悖论。 中国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利率下行的轨迹既顺应市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