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文”事件过去7个月后, “俞辉不同行”最终还是发生了。
事情的来龙去脉,已经有铺天盖地的信息,此处不再赘述。
之所以说顺理成章,是因为从商业逻辑判断,作为超级头部IP的董宇辉,必然会与东方甄选作为一家公司的治理架构发生碰撞,尤其当董宇辉几乎可以凭一己之力决定一家公司生死的时候,超头部与公司的火星撞地球,在所难免。
而这件事情的出人意料之处,在于俞敏洪以超越商业利益的格局与境界,将这一类经常闹得两败俱伤的事情,处理得极为自然与得体。俞敏洪宁肯以仁至义尽的方式,也甘愿成人之美,接续了中国文化中的利他主义传统。
俞敏洪完全可以以一种符合商业逻辑与契约精神的做法履行自己的承诺,但他为什么甘愿自己承担所有而把利益与荣耀让渡给董宇辉?
(一)
方兴未艾的MCN机构中,绝大多数头部公司,都是个人IP与公司一体化的,比如李佳琦,比如罗永浩。个人IP有足够的权限,决定公司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步骤,赚钱了亏钱了都可以从自身找到原因。
但是,以公司方式转型进入直播电商的东方甄选,随着董宇辉的日益头部化乃至超级头部化,个人IP与公司治理之间的矛盾日渐暴露。
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超级头部拥有众人艳羡的巨大流量以及商业变现能力,而从道理上来说,公司治理不可能围着超级头部一个人转。除非超级头部IP与公司老板是同一人,否则只有两种可能的结果:超级头部IP单飞,或者让超级头部IP成为公司老板。
只有一个超级头部IP的公司,无论业绩还是公司治理,肯定都是极不稳定的。就像这个单极的世界一样,最强的那一个一定也必然会为所欲为,因为缺少制约与平衡的其他力量
俞敏洪与董宇辉的故事,正是按照这样的剧情,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二)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自古至今,利益是无数人难以迈过去的门槛。多少商业史上令人唏嘘不已的案例,最后落得两败俱伤的下场,也大多是因为只看到了自己的利益而没有看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认知中。当你的认知是一个点的时候,你的全世界里就只有那一个点。当你的认知是线和面的时候,你看到世界的视角将变得丰富。而当你的认知升维到体的时候,你就会看到边界、看到其他利益相关者。
在体的内部,可能是老板的利益。而体的每一面,可能代表的就是员工、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社区与国家、整个世界……如果只关注内部的那一点商业利益,这样的模式注定不可持久,因为缺少体的每一面的赋能与助力。
在这个意义上,我相信俞敏洪看到的一定是体。今天他可以以仁至义尽的方式对待董宇辉,明天就可以以同样的对方对待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客户、每一个供应商、每一个合作伙伴……
(三)
事实上,类似的事情俞敏洪一直在做。
当年,在教培行业大地震时,新东方整个公司岌岌可危,维持生计都很困难,但俞敏洪首先想的是公益。他大手一挥,将8万套课桌捐给乡村学校。
8万套桌椅,价值在5000万元以上。加上运输费用各种成本,总价值差不多1亿。虽然董事会很多人有异议,但俞敏洪一个人扛了下来。
当时的新东方,已经面临市值缩水,全面停招学生,但是他依然义无反顾地做了两件事,一是对已缴费的学生家长,承诺无条件按比例退款。对于报名后未开课学生的退费要求,无条件给予退费。二是有序迅速结清了员工工资,不拖欠。
当时是什么环境?
是几乎大部分的教培机构都在跑路,对于缴纳的费用不予退费,而俞敏洪选择背道而行。
这就是俞敏洪的情怀和胸襟,也是他超越常人的格局。
这样的事情,俞敏洪还做过很多。
(四)
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中国人几百几千年来不断探讨与践行的主题。
这个主题,同时涉及三方面文化母体:儒家关注的人如何与他人相处,道家关注的人如何与自然相处,佛家关注的人如何与自己的内心相处。
恰恰在这几个方面,中国经济伦理思想史具有在德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双重变奏中不断演绎和深化的特征。
儒家“见利思义”的价值取向,墨子“兼爱”“交利”思想,法家的法治功利主义等……《中国古代经济伦理思想史》中的一段话,或许可以作为对俞敏洪行为的解读:在市场交易活动中,“交易”并不是一种纯粹的价值交换,同时也是一种社会交换,这其中不仅包括对于交易规则的充分信赖,也包括了对于交易双方的互利性的理解与认同,还包括了诸如文化的、宗教的和道德的(甚至于性格)等因素之间的相互沟通。
一句话,商业固然是商业,但商业的底层逻辑,是做人、是修身。
(五)
商业活动是社会运行的枢纽与血脉,而人始终是商业活动中最大的变量。
面对完全相同的局面,不一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了判若云泥的作为。
俞敏洪和董宇辉的商业故事,过往多以互撕收场,且当事人的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与扭曲。但这对亦师亦友的体面人的分手,证明了商业活动中不只有尔虞我诈,更有高山流水的惺惺相惜,以及山高水长的守望同行。
中国文化的理想人格追求,就是“仁”。
何谓“仁”?在伦理上是友好、博爱、慈惠;在情感上是恻隐、不忍、共情;在价值上是关怀、宽容、和谐;在行为上是和平、共生、互助。
以这些标准来衡量,俞敏洪在商业决断时刻的所作所为,堪称“近乎仁”。
我们期待,俞敏洪和董宇辉的故事,能揭开中国商业文明的新的一页。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