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天。我们在港股打新的时候,提到基石、提到IPO前股东持股情况,经常会说到一个词,禁售期(或称锁定期)。所谓禁售期,就是股东在某段时间内不可在市场转让其持有的股票。
通常,我们会解读为是一种利好。譬如基石自愿锁定6个月,我们会认为这个股票定价是合理的,短期内不太可能大跌,因而在打新上给予加分,为何,毕竟基石是真金白银掏了钱买的;譬如IPO前股东,签定协议,约定承诺锁定个半年、1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我们会认为这个股票具有长期投资的价值,给予打新者、投资者市场信心。
一方面,禁售期的长短,反映了股东对股票的看好程度,另一方面,禁售的长期,禁售的对象以及禁售比例,又反映了对当下新股市场的影响程度,和未来对市场的冲击程度。
以上主要是针对打新的新股而言的,本质上,禁售的最大目的,还是在于减缓IPO前股东减持带来的抛压,减轻对其股价的影响。
关于禁售,有强制的,有自愿的。强制的主要是规则要求,主要是限制控股股东和基石的,自愿的是除控股股东和基石之外的所有IPO前投资者+董监高等,如下图所示:
实际生活中,禁售期结束后,还是有隐晦的限售在里面。譬如董监高这些,掌握着内幕消息,出售存在着内幕交易的可能;譬如同时在A+H双重上市的,则存在双重限制的情况;譬如是生物医药类别的上市公司,关于控股股东的,锁定期是6+6月以上,其他不变。
还有2类差别较大,一是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锁定期1年以上;二是特专科技类别的上市公司,商业化的锁定期1年以上,而未商业化的,至少2年以上,这个有点复杂,我都没整明白,一般是这样。
有些投资者或许想问美股的锁定期,我的记忆中好像没有特别的印象。反正美股打新时,没看到SEC强制要求过上市公司锁定期的,反正只要你符合要求,遵守披露,上市就把公司卖了。不过,投行之类的承销商一般会要求上市公司签订禁售协议的,一般为6个月。
可能是市场原因,A股方面,就严格、细致的多,控股股东3年以上,IPO前股东1年以上。
许多投资者在看新股的招股书,看到有的新股有锁定期,有的无,有的不止6个月,迷糊、头大,请问,现在你还迷糊么?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希望以上能够帮到专注于港股打新的朋友。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