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是一种信念,是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现实的认知。——冯诺依曼
$Cassava Sciences Inc(SAVA)$ 的事情不需多讲,简单说,AD药物的研发坟场又多了一名入住者。
公司和王博士尚存一些脸面,药物组的数据没有太过难看。失败的主因是安慰剂组数据相比历史数据过强。此外,也没有实锤证据显示王教授编造了蛋白印迹图片和临床数据。
当然,他们夸大sumifilam疗效的行为还是有的,否则,不会甘愿接受罚款。
我对此早有准备,在8月11日的文字中,3期成功率已被我降至40%。因提前买入了puts,剩余股份只产生少许损失,这笔投资的总回报仍在4倍多。
遗憾的是自己此前没有在股价几次达到3位数时进行对冲;另外,几个信任我的跟买者一直坚守到数据公布,本怀着猛赚一笔的梦想,最后收获的却是一记闷棍。
今天,我在此做个总结收场,为自己,也为在SAVA上遭受损失的虎友:
首先,要调整好心态,always stay positive,须知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缘去缘来、一切都是浮云。
其次,“我们应该学会以建设性的方式利用这些糟糕的打击”,为的是通过不断地学习积蓄起强大的赚钱能力。下面,我就谈下从此项投资中得到的认知提升,希望读者们能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经验。
概率!概率!一切都是概率
在投资实践中,不管你主张价值投资,亦或进行风投,依靠的算法核心都应该是概率!
对概率的领悟与运用直接决定我们的投资成绩。
面对优秀七姐妹,我一直主张只要价格不过份高估,投资人就要敢于梭哈,只因为“它们不但打下了江山,守住了每一寸土地”,而且还在奋力开疆拓土。你需要的只是耐心而已。
但是投资创新公司真的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只有成功实现了商业化,并建立起坚固的护城河,它们才算跨进了价值股行列,从而进入一种“经典态”。
但在此之前,一切一切都是变数,如研发的中途颠簸,政策的左右摇摆、最后的成败定格、商业化的挑战等。也就是说,所有的创新者都像是一个个“波函数”,准确判断它们如何坍缩实属不易。
从常理看,技术新奇超前,阶段研究数据漂亮,成功概率就大,市场的呼声也就随之高涨。但是,现实中,从这些speculative play上赚钱绝不是想当然事情。请看以下例子:
1 蓝鸟生物 $bluebird bio Inc.(BLUE)$ 这家曾经的热门收购目标,其镰状细胞基因疗法Lyfgenia从研发到审批应该算是比较顺利,谁能想到前9个月仅有4名患者接受治疗,谁又能想到6年前的股价是4700美元,而如今是8美元。
2 基因编辑技术公司 $Intellia Therapeutics Inc(NTLA)$ 肯定属于明星级别。2021前后,在靓丽数据推动及木头姐的加持下曾一口气涨至200美元,而现在又回到了10美元的起点。
3诱导多能干细胞领域大牛 $Fate Therapeutics Inc(FATE)$ 巅峰期市值一度超过了百亿美元,因后期数据并不理想,现在几乎就要滑入毛票阵营。
4许多公司的确通过了关键数据的考验,市场也给与正面反响,但最终收到的却是FDA的CRL,股价终究难逃打击。
为此,我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 不要加入任何cult,去执着地信任尚未证实的创新技术、业内大咖、或明星公司。他(它)们头顶的光环有多耀眼,消失的速度就有多快。
2 学懂贝叶斯法则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要根据已知的信息和观察到的现象,不断地更新和修正我们对事物的认知。
3 学会利用”浑水摸鱼”策略。在成败转折节点来到早前,可抓住许多机会进行波段操作,哪怕该项技术最终没有通过关键考验。
4 如欲押注关键催化剂,务必坚持“以小博大”策略,严格控制仓位,一旦仓位超出合理范围,务必采用期权对冲。
5 应该知道即使某项技术的研究数据鼓动人心,甚至获得商业批准,股价走势也不一定如你所愿。不是所有获批的药物都像 $礼来$的替尔泊肽那样供不应求。
结论:多些反向思维、践行长期主义永远是正确的投资哲学,执着己见、毕其功于一役的操作模式少有成功案例。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