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也玩见光死,如何对抗镰刀?

鹤鹤有铭w
02-17

大A的特点就是见光死,很多人蹲消息,出来无论好坏先走一波再说。现在这个毛病已经传到了港股,每次市场形成一致预期,无论虚实都先洗一波再说。不光是今天,今年春节后的的波动一直很大,到目前位置一共11个交易日,算上今天有大上影(2月7日、2月13日和2月17日),大下影(2月3日和2月5日)、下跌(2月11)和盘中回踩2%以上(2月4、2月12和2月14日)的交易日有9天,接近90%。

真的能够相对轻松持股的只有2月6日和2月10日两天!!!

关键是主观的多头资金,内资、外资、北水都一直是流入的,仓位也并不高。另一方面从基本面的角度来说,AI带来的科技股重估,正在快速的改变科技生态,在无法证伪的时间里,主观多头也没有离场的动力。

所以大概率就是原来大A的镰刀手们(比如量化)开辟了港村第二战场,毕竟现在港村的波动性明显好于大A,镰刀就需要高波动性的市场才有韭菜割。

在波动如此巨大的环境下,如何能够对抗镰刀呢?先预约一下我们每周日晚九点的直播,听我分享投资认知和策略:

其实又回到我们反复强调的,认知和心态了。

其实炒股票就是一个角色扮演游戏,两个角色供你选择,镰刀或者韭菜。

因为每次交易都是一个人买一个人卖,你赚的就是对面那人少赚的,所以肯定有一个人是镰刀角色,有一个人是韭菜角色。我们之前就讲过,这个市场收割的潜规则:

有认知的收割没认知的,心态好的收割心态差的。

当我们分析完加大波动的罪魁祸首是短线量化的时候,就可以区分到底谁是镰刀谁是韭菜了。

先看心态,你对面是个冷酷的机器,他是没有感情的,只按照炒买炒卖指标执行。你比机器心态好是不可能的,但你想要跟机器一样的心态是有可能的,就是谨慎一些。做交易计划的时候,无论你多么看好,再分配仓位的时候,先问自己买完就跌5%咋办?跌7%会不会很伤心,跌10%敢不敢加仓?如果想想觉得无法接受,或者很难过,那就多分几手 ,每手少买一点。因为就算是量化机器,也有止损指令的,跌7%甚至10%,量化的空单也是要止损的,这样起码你跟机器的心态能够拉平,甚至你比机器还更谨慎一些,你就能够在心态方面战胜机器,变成你是镰刀,机器是韭菜,机器跌7%就止损了,你跌7%可能还要加仓,筹码就到你手里了。

再看就是认知了,短期量化都是用技术因子判断并进行交易的,短期很难战胜机器。但我们主观是看更长周期的,看周线的趋势,看月线的趋势。短线日内、日间的交易就别跟机器争了,玩不过。只有增加对基本面的认知和信仰,赌更长周期的趋势,才有可能在认知层面战胜对面的机器,有资格扮演镰刀的角色。

当然最终的信仰来自于风控,把止损位想清楚,想好最多亏多少,或者最多回撤多少止盈,剩下的就交给认知吧,认知对了,赚周线的钱,认知错了,就愿赌服输。

我的会员和非会员粉丝,都请你高抬贵手帮我点一下下面的小心心,这是对我持续输出内容的支持:

总之,量化加大了波动,主观投资持股体验变的非常差,想要在这个游戏中扮演镰刀,就要更加谨慎,有更深的认知,否则过去的11天,有几个人能抗住9天不被收割呢?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