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 自动驾驶叫车服务启动?加州许可通过后的投资机会与风险解析

美股個股 美股ETF
03-20

Tesla 的自动驾驶叫车服务愿景:加州许可通过后,投资人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

Tesla $特斯拉(TSLA)$

近日获得加州核准初步叫车服务许可,消息一出,股价随之上涨,引发投资人高度关注。这一监管里程碑标志著 Tesla 商业模式可能出现转变,但同时也带来许多不确定性。为了深入评估这项发展的影响,我们将针对十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帮助投资人了解 Tesla 目前的处境及未来发展潜力。

此次由加州公用事业委员会(CPUC)授予的许可,允许 Tesla 以「运输包车运营商」的身份提供预约接送服务,并由 Tesla 雇用的驾驶员负责载客。然而,此许可并未授权 Tesla 向公众提供叫车服务,也不允许其运行无人驾驶车辆进行客运服务。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许多投资人最初误以为该许可意味著 Tesla 的自动驾驶叫车计划已获全面批准。事实上,该许可仅适用于内部测试和员工运输,虽然是迈向自动驾驶叫车服务的重要一步,但在正式商业化之前,Tesla 仍需克服重大监管障碍。

如果 Tesla 想要在加州推出面向公众的自动驾驶叫车服务,则需要获得 CPUC 和加州机动车管理局(DMV)额外的监管批准。Tesla 必须参加 CPUC 的自动驾驶客运服务计划,并取得 DMV 核发的自动驾驶测试及部署许可。至今,Tesla 尚未提交相关申请。相较之下,Tesla 在德州的进展更为迅速,Elon Musk 曾表示,公司计划于 2025 年在奥斯汀正式推出自动驾驶叫车服务。这可能提供一个参考模型,帮助 Tesla 在其他州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然而,由于加州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监管标准更为严格,因此 Tesla 在该地区的落地时间仍充满不确定性。

这次获得的许可与 Tesla 的长远策略高度一致,使其能够在正式向公众开放服务之前,先在受控环境内测试叫车业务。Tesla 的无人驾驶计划依赖于现有车队,并透过「完全自动驾驶」(FSD)软体逐步实现完全自动化。与 Waymo 和 Cruise 等竞争对手不同,Tesla 并未选择开发专用的自动驾驶车辆,而是希望透过软体升级,使现有车主的 Tesla 车辆实现无人驾驶功能。这种策略理论上可以更快扩展市场规模,但由于 Tesla 仍未取得完全自动驾驶的监管认可,该模式同时也面临更高的监管风险。

Tesla 在加州推出面向公众的自动驾驶叫车服务的时间表仍然不明确。Elon Musk 计划于 2025 年年中在德州奥斯汀率先推出该服务,但加州的监管程序较为复杂,可能会导致延迟。Musk 一向以激进的时间表闻名,然而,Tesla 以往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承诺经常遭遇推迟。投资人应密切关注 Tesla 在德州的叫车计划进展,因为如果该模式在当地成功运营,将有助于加速 Tesla 在其他州获得监管批准。

Tesla 的股价向来对自动驾驶相关消息高度敏感。在加州许可获批后,Tesla 股价上涨 4.68%,收于 235.86 美元。这显示市场对 Tesla 进军叫车业务的乐观情绪。然而,投资人应该考虑 Tesla 股票的长期走势。过去,与 FSD 软体或自动驾驶技术相关的消息经常推动 Tesla 股价短期内上涨,但长期增长仍取决于技术的实际落地情况。例如,FSD 仍未获得美国监管机构的完全自动驾驶认可,因此投资人需谨慎评估该业务的真正盈利潜力。

如果 Tesla 成功推出自动驾驶叫车服务,将可开启新的收入来源,不再仅依赖汽车销售。目前,全球叫车市场由 Uber $优步(UBER)$ 和 Lyft $Lyft, Inc.(LYFT)$ 主导,年产值数百亿美元。根据 ARK Invest 的预测,到 2030 年,自动驾驶叫车市场规模将突破 1 兆美元,而 Tesla 若能成功落地该业务,将成为市场的核心玩家。与传统汽车销售模式相比,无人驾驶叫车服务可望带来更高的利润率和稳定的订阅收入。然而,Tesla 在技术层面仍面临挑战,因为目前 FSD 尚未达到完全自动驾驶的监管标准,这可能影响业务落地时间。

Tesla 在推动自动驾驶叫车业务时,将面临激烈竞争和监管挑战。Waymo(Alphabet 旗下公司)和 Cruise(通用汽车子公司)已在旧金山、凤凰城等地开展完全无人驾驶叫车服务,并取得相关监管许可。Tesla 由于采用不同策略,试图透过软体更新让现有车辆实现自动驾驶,因此监管风险更高。Waymo 和 Cruise 目前运行的车辆皆有严格的安全监管机制,而 Tesla 则尚未获得类似的许可,这可能影响其市场推进速度。

法律与道德层面问题同样值得投资人关注。若 Tesla 的无人驾驶车辆发生事故,责任归属将成为一大争议。此外,乘客的数据隐私问题也需妥善处理,以避免监管机构的关注和公众的反弹。过去,Waymo 和 Cruise 已面临社会对于无人驾驶技术安全性的质疑,而 Tesla 的商业模式更依赖于大规模部署,这可能让其在公众接受度方面面临更大挑战。

消费者对 Tesla 叫车服务的接受度将是决定该业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许多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仍存疑虑,Waymo 和 Cruise 在旧金山等地推行无人驾驶服务时,已遭遇一定程度的社会阻力。Tesla 若想取得成功,需确保价格竞争力、服务便利性与安全性均优于现有的叫车服务。倘若 Tesla 在早期试点运行中出现安全事故,可能会削弱消费者信心,影响该业务的扩展速度。

综上所述,Tesla 在加州获得初步叫车许可是一项重要的监管突破,但距离全面推出无人驾驶叫车服务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投资人应理性看待这一进展,并认识到监管挑战、技术风险以及市场竞争都可能影响该业务的最终落地。未来几个月将至关重要,投资人需密切关注 Tesla 的监管申请进展、FSD 软体开发状况以及竞争对手的动向,以评估 Tesla 叫车业务的真正潜力。

23年特斯拉,24年英伟达,25年你更看好?
$纳斯达克(.IXIC)$ 截止圣诞前涨幅约35%, $标普500(.SPX)$ 涨幅约26%,其中有53家上涨超过50%。去年美国市场交易量最大,也就是散户最爱的股票是特斯拉,今年是英伟达,看来大家喜欢的公司,虽然不是指数里股价涨幅最大的,但一定是具备长期发展前景的好公司!【展望2025年,你更看好哪家公司?】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