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 Inc.(NYSE: NKE) $耐克(NKE)$
,全球最具代表性的运动品牌之一,目前正处于十多年来未见的低估值水准。截至2025年4月初,Nike股价跌至55.58美元,年初以来已下跌约14%,创下自2017年以来的新低。市场对这档股票的评价分歧,有人认为这是难得的进场机会,也有人警告这可能是基本面恶化的征兆。本文将透过十个关键问题,深入剖析Nike目前的价值定位与潜在风险,协助专业投资人做出审慎判断。
首先,从估值角度切入,Nike目前的本益比为18.47倍,远低于其过去五年平均32.7倍的水准。与同业相比,Adidas的本益比为22.5倍,Under Armour则为25.3倍,显示Nike目前相对被低估。这种折价反映市场对其成长前景的疑虑,但也可能预示著估值回升的潜力,特别是若营运表现能够稳定下来,对长线价值投资者而言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进场点。
其次,地缘政治与贸易政策对Nike构成实质压力。美国近期对来自越南的进口商品课征32%至49%的高额关税,而Nike大约50%的鞋款与28%的服饰来自该国,导致制造成本大幅上升。在此背景下,Nike若调涨售价恐削弱消费者需求,若选择自行吸收成本,则会进一步压缩利润率。这些挑战在股价上已有反映,投资人需审慎评估其营运灵活度与成本管理能力。
从市场情绪观察,华尔街对Nike仍持审慎乐观态度。根据32位分析师的综合评估,目前Nike的评级为「适度买入(Moderate Buy)」,其中18位建议「买进」,14位建议「持有」。12个月平均目标价为87.38美元,代表相对目前股价有近57%的潜在上行空间。这样的评价落差显示市场对Nike的复苏仍抱持期待,但也认知到短期内仍充满不确定性。
然而,Nike的财务数据并不乐观。在2025财年前三季,Nike营收较去年同期下滑9%,净利润减少28%,仅达30亿美元。尤其中国市场销售年减17%,反映该区域消费信心疲弱,连带拖累整体业绩表现。这些数据证明Nike正面临营收压力,并凸显其市场重整策略的急迫性。
为应对当前挑战,Nike于2024年10月由前高层Elliott Hill重返担任执行长,启动「Win Now」策略,著重短期改革与去化库存。此策略包含透过折扣促销清除滞销商品、重建批发通路合作关系,以及调整产品开发时程。虽然降价会影响毛利率,但有助于重整供应链并恢复渠道信任,为中长期成长铺路。
从品牌角度来看,Nike在全球运动产业中仍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年营收接近500亿美元,业务遍及近200个国家。透过签约顶尖运动员与体育联盟,Nike持续强化品牌影响力,这种无形资产是其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一,也有助于强化其复苏的基本盘。
尽管如此,投资Nike仍面临多重风险。除了关税与中国市场下滑外,Nike还需面对Adidas、Puma、Lululemon $lululemon athletica(LULU)$
等品牌在全球的激烈竞争。此外,短期为了清库存而采取的折价策略,可能进一步削弱获利能力。在缺乏明确的复苏时间表下,投资人需仔细评估是否为合理的布局时机,避免陷入价值陷阱。
从股东报酬角度观察,Nike目前股息殖利率约1.2%,虽不算高,但其连年稳定配息与低于35%的配息比,展现出稳健的财务结构与回馈股东的承诺。对追求稳定现金流的长期投资者而言,Nike在资本报酬与股息增长上仍具有吸引力。
在总体经济环境方面,随著全球经济放缓、通膨与利率持续处高档,Nike的营运模式对消费力转变极为敏感。近期营收下滑即为明证,未来须靠更有效的成本控制与精准行销以稳定基本面。
最后,Nike的未来成长动能将来自数位转型与产品创新。公司正强化线上销售通路、发展零售媒体平台并推动产品设计革新,这些举措旨在提升消费者互动与品牌黏著度,为未来营收创造新动能。
总结而言,Nike当前的低估值确实提供进场机会,但也反映出短期基本面的严峻挑战。对专业投资者而言,Nike的吸引力在于其品牌长期护城河与策略执行能力是否足以支撑反弹。在风险已被部分反映的情况下,若能适时落实改革与重拾营收动能,Nike将可能重回成长轨道,成为2025年逆势布局的重要选项之一。
精彩评论